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網上有一個小夥子在上海看完話劇回去接到爸爸電話,爸爸第三句就說了那個臺詞,天氣怎麼樣,他當時眼淚下來了。這部劇能夠打動觀眾,就是因為能夠聯想到自己。所以這個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大家,清晰地看到親情的重要。有時候,親情雖然不能給你解決問題的辦法,卻能給你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力量。”10月28日至31日,王學圻、周鳴晗主演的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亮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25日下午,該劇主演應邀接受媒體群訪,與大家分享了這部劇的創排歷程和精彩看點。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爸爸的床》是荷蘭當代著名劇作家瑪格內·範·登·博格的代表作,2019年,以國際合作戲劇專案見長的創作團隊椎·劇場將其落地改編,邀請德國導演、法國舞美設計,以及中國著名演員王學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周鳴晗聯手打造,成為當下對國外劇作進行本土改編的亮眼之作。該劇藉由一場親情的對話直面當代社會的家庭矛盾,同時,用24通電話藝術化的反映了面對老齡化社會的現狀。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在80分鐘、56頁的劇本里,父親和女兒未曾見面。他們只是打電話,在電話裡交談、討論、爭吵、沉默。有時候只是語音留言。有時候你打給我,我沒有沒接到,有時候又是聯絡不到你。或者又有的時候,只是不想接電話。對話總是繞著一個似乎能感覺到,卻徘徊在它周圍的主題進行。不想碰觸、不能碰觸的時候,只好聊天氣。

一個失去了妻子的丈夫,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女兒。電話的那邊,聽不到啜泣與哽咽。同樣失去了親人的兩個人,面對悲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母親離世三個月後,父親已經再婚,他要處理舊傢俱舊照片,打包回憶,開始新的生活。女兒的記憶卻還留在那棟房子裡,連桌椅碗筷都是她要保留的,只有那張床,她要扔掉。然而,父親卻不這麼認為。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周鳴晗在劇中飾演女兒的角色,而她在生活當中也是一名女兒,還是一位母親,所以她對女兒和母親之間的感情會理解得更加深刻。“有一天回家,我看見我媽在床上哭,她當時就面臨跟女兒同樣的問題,她的媽媽不在了,而家裡面要來一個新的人。所以我就特別能理解,跟父親母親之間最私密的空間被打破、僅屬於他們三個人東西被侵佔的那種難過和不接受。”周鳴晗的經歷給她的表演輸入了一定的靈感和情感。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演員在舞臺上沒有真正見過面交流過,觀眾看完也並沒有提出問題,證明劇本紮實,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兩個人的對話巧妙結合;導演馬丁非常有才華,想象力很豐富;靠電話演戲,是演員在短時間內的不斷探索;舞美設計給出的舞臺呈現,資訊量非常大。”王學圻表示,這部只有父女倆對話的戲看似簡單,但留給演員、導演及舞美的空間特別大。

作為演員,或許站在舞臺上就是一種享受,或許進入角色、注入情感的時候是一種享受,對王學圻來說,謝幕的時刻才是真正的享受,因為那是觀眾對演員的贊同。王學圻說:“舞臺劇所展示的空間和給人的感受都是真實和直接的,我難以捨棄。舞臺這方天地容納了我的前半生,每當站在那裡,會想起失落的時候、迷茫的時候和驕傲的時候,未來,舞臺還將繼續接納我往後的人生,我仍然期待每一次的謝幕。”

藝術|當代戲劇《爸爸的床》將於10月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圖片由國家大劇院提供)

責編

:楊曉君

TAG: 王學圻周鳴晗女兒舞臺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