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未登基,李治卻要立孫兒為皇太孫,他這樣佈局是要對付誰?

公元682年正月,太子李旦和韋妃的嫡長子李重照降世,李治大喜,10天后就宣佈立李重照為皇太孫。

太子未登基,自己沒退居幕後,竟然提前給孫子定好了位置,唐高宗李治的做法開了歷代帝王的先河。武則天百般阻撓,依附她的大臣也十分震驚,紛紛上書反對,但李治這一次卻要乾綱獨斷,誰的話都不聽!

散朝後,武則天的心腹北門學士劉褘之、元萬頃等人和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密議。

眾人皆以為李治此舉乃是為了鞏固太子李顯的地位,以防天后武則天在他百年之後把持朝綱,甚至取李顯而代之。

武承嗣得出結論後,急急忙忙趕往宮中,透過上官婉兒向武則天密報了他們的猜測。

太子未登基,李治卻要立孫兒為皇太孫,他這樣佈局是要對付誰?

武則天聞訊,心中憤憤不平,故意坐在李治的病榻前“嘩嘩”地翻看史書。

李治也知自己此舉瞞不過歷經政治鬥爭的武則天,可當前最好的做法便是心照不宣又難得糊塗,便裝作養神不理她。

武則天見他裝聾作啞,便主動出擊,揚著手中的《晉書》道:“房相(房玄齡)當年編《晉書》,如今看來竟似未卜先知啊!晉惠帝立皇太孫司馬臧,南齊立皇太孫蕭昭業,可這兩個天皇貴胄都沒有好下場,皇太孫這個封號太不吉利了!”

李治不為所動,閉目聲道:“萬事皆循先例,乃守舊之道。既然沒有先例,朕開之,不可以嗎?”

武則天撇了撇嘴,語出驚人:“重照是臣妾的孫子,我當然也希望他顯貴人前。可是,他才剛出生就封皇太孫,按理就要開府。若是開府,誰能保證太子的東宮和皇太孫的潛邸不衝突?若是為了那把椅子,父子相殘……算了,反正到那時你我都不在了,這事還是讓顯兒頭疼去吧。”

武則天的話如同驚雷震在李治的頭頂!

大唐開國60年,高祖與太宗、太宗與隱太子承乾、他和太子李賢,這已經是三代父子相殘了!若是李顯再和他的兒子相殘……唐朝四代父子,這讓天下人怎麼看?難道李唐家族就逃脫不了這種悲慘的命運嗎?

李治越想越害怕,越深入想越覺得武則天說得有道理。

雖然,他知道武則天勸說背後另藏目的,也是想等他駕崩之後繼續掌權,也許是她並不滿意現在的太子李顯。但是,李治萬萬不會想到,和他同枕共眠了幾十年的女人,野心已經膨脹到自己要做皇帝的地步!

虎毒尚不食子,推己及人,李治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武則天此舉出於好意。可是,他今天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宣佈要立李重召為皇太孫了,難道要食言?

太子未登基,李治卻要立孫兒為皇太孫,他這樣佈局是要對付誰?

翌日,李治臨朝,正式下詔封李重照為皇太孫,但不開府。

此詔一出,朝中大臣議論紛紛,北門學士面露微笑,武則天卻像是意料之中一般,坐在高位之上,深沉莫測。

宣佈完詔書,李治像洩了氣的皮球,以身體不適為由匆匆退朝。就這樣,李治策劃的,平衡朝中勢力、牽制武后大權的佈局又一次破產了。

作為一個高位者,朝令夕改,必然會損害自己的威信、讓忠心於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後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輕者,失其身;重者,失其國。

在帝王的位置上做了那麼多年,李治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但是,他的身體、他的遭遇以及由此養成的性格,都決定了其選擇的必然性。歷史上的李治,其實有著非常明顯的矛盾特徵。

本來,他應該在大唐王爺的位置上逍遙自在,可由於太子李承乾謀逆、魏王李泰爭權,原本毫無存在感的他卻後來居上,僥倖坐上皇帝的寶座。從身無牽掛,到身系江山社稷,這種壓力一直督促著不要行差言錯,努力以父皇李世民為追趕的目標!

可是,軟弱的性情、對武媚孃的痴戀,又讓他內心對父皇充滿了愧疚。再加上舅舅長孫無忌長期把持朝綱,把他當作一個傀儡,又經常讓他想要逃避。

內心的不甘、愧疚,和被壓制的無力感,逐漸養成了他剛愎自用卻又搖擺不定的性格。這種內心的潔癖和醜陋的現實發生衝突後,具化到行為上,就是好大喜功、乾綱獨斷和反覆無常。

所以,歷史上的他,一次次“背叛”忠心於他的大臣!

比如幫他打倒關隴集團的李義府,明知其行為不端,李治仍兩次用他為相,最後又把他流放致死;比如幫他謀劃廢后的上官儀,明知其忠良正直,李治卻在武則天的軟硬兼施下出賣了他,將其下獄致死。

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被廢的太子李賢,明明沒有大過錯,卻因為懷疑給自己看病的明崇儼死於其手,而廢掉這個他曾寄予厚望、誇讚不絕的太子。

李重照的故事只是唐高宗李治無數人生“背叛”中的再一次重複,對早已摸透他性情的武則天來說,誘使其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不過是舉手之勞。

而且,為了防止猜忌,武則天再一次利用李治好大喜功的缺點,慫恿他封禪嵩山。

太子未登基,李治卻要立孫兒為皇太孫,他這樣佈局是要對付誰?

自古以來,封禪必在泰山,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泰山最高,皇帝可以更近距離接觸到天意。而且,按《五經》之說,只有“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愧疚未能平高句麗、西突厥而拒絕封禪,李治做到了,所以封禪泰山。

但是,封禪嵩山是什麼意思?

武則天解釋說嵩山乃五嶽之中,既然能封泰山,為什麼陛下不能開天下之先去封嵩山呢?

其時,李治的風疾病症已經越發嚴重,一天裡只有半天清醒。可是,好大喜功的他一邊嘴裡說拒絕,一邊安排去試探大臣的意見。

自從太子李賢被廢之後,朝中忠於李治的大臣早已風流雲散了。劉仁軌不上朝、郝處俊告老還鄉、薛元超隱入新太子李顯的東宮,唯有一個剛剛為大唐開疆拓土的裴行儉,也因武則天的打壓病死征途!

此時的朝中還有3個正常上朝的宰相,崔知溫明哲保身,裴炎倒向武則天,郭待舉更是武則天的心腹……大家當然一致贊成封禪嵩山了。

於是,已經病入膏肓的李治再次打起精神、躊躇滿志,準備封禪嵩山去了。

可是,他絕不會想到,自己這一去卻再也回不來了。

連載【武則天大帝】35

TAG: 李治武則天太子封禪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