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清代的學者屈復,在自己的唐詩著作《唐詩成法》中這樣評價一首詩:

“前半何等氣勢,後半何其卑弱!”

這樣的評價讓我覺得很新鮮,因為除了賈島孟郊這一類苦吟詩人會出現“有句無篇”的現象,我們評價其他詩歌都會預設整首詩歌風格是一致的。

(“有句無篇”,苦吟派的詩歌中常有警句,但整體來看則內容空泛。)

把一首詩歌作為整體,前半段和後半段卻風格差異顯著的現象並不常出現。

所以屈復的這句評價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這是哪位詩人的傑作。

但後來找到詩歌原文,又有了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因為這首詩很著名,自己心中也隱隱有“前半何等氣勢,後半何其卑弱”這種感覺,所以其實也並不驚訝。

哪首詩呢?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詩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誦析】

詩題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半首望洞庭湖,後半首贈張丞相。前後割裂得太過明顯,這也是這首詩久被詬病的地方之一。

孟浩然和張九齡也是老朋友了,第一次遊歷長安時候就和張九齡、王維結成了忘年之交。

後來,張九齡官越做越大,王維仕途也是很順暢,唯獨孟浩然自己科舉失利。

孟浩然寫這首詩,就是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引薦,以求才華能夠上達天聽。

只可惜孟浩然這人,大概天生和做官就沒什麼緣分,有這麼兩位大員在朝舉薦,始終沒混到個一官半職。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詩的前四句可以說挑不出任何毛病,任何詆譭這首詩的文人學者也都是欲抑先揚,先誇獎一下前四句,再去批評後四句。

宋代蔡絛《西清詩話》中雲: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中雲:渾渾不落邊際。三、四愜當,渾若天成。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八月秋水,洞庭湖水位上漲,與岸平齊;那波瀾壯闊的氣勢,更是遠上雲天,浩蕩蒼茫。湖面蒸騰的氣流蔚為壯觀,滾滾波濤更是直撼岳陽城。

一下子將詩歌的氣勢拉得很足。

但是,就當讀者因為這前四句對這首詩有了更高的期待以後,孟浩然突然開始寫起干謁內容了。而且寫得畏畏縮縮,一點不爽朗。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四句給他總結一下:

“想當官,當不成,好羨慕。”

這就可以想見為什麼這首詩會被批評了。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空青語】

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真的是一首非常矛盾的詩。

當代,語文教學中仍然會出現這一首詩,但能夠讓人們記住的只有前四句,或者說只有第三、四句。

這一點倒是與賈島“兩句三年得”的警句類似。

但是說實話,我倒是有點理解孟浩然此時的心境。

因為平時已經塑造出了自己閒雲野鶴、不想當官的人設;這次要做干謁的事兒,又是寫給知己好朋友,面子上肯定會有些抹不開,於是就有了這樣一首前後矛盾的詩歌。

孟浩然很經典的一首詩,卻引起清代學者質疑:前後相差太多了吧

我們看孟浩然其他“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詩,明明是一個安於山林的隱士形象。

這首寫給張丞相的干謁詩,就當它是孟浩然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吧。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我會立即刪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TAG: 孟浩然這首四句贈張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