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文丨一隻迷糊的尤爾@bigfun社群

之前大家似乎都被“你相信光嗎?”刷了個屏。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而近期各大影片網站爭相購入奧特曼的播放版權,也讓這個經典IP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作為一部在80,90 乃至00後眼中不可或缺的童年回憶,奧特曼在人們心中一直有著不低的地位。

而在看的時候,總能發現在劇集歸類裡,總能看到一個「特攝」的標籤。

特攝,似乎總能在許多影片的旁邊看到。而在日本,特攝似乎隨處可見。

例如奧特曼的前身《奧特Q》,以及現在同樣大火的著名IP《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早年的特攝作品。至於為何有如此多的特攝IP,這與在70年代日本影視界掀起的特攝狂潮有關。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近期大火的《哥斯拉大戰金剛》

熱潮

特攝是用名為“特殊攝影”的手法所製作的影片,類似水下攝影,高速攝影,特效攝影,但凡有此類,都歸於「特攝」一類,透過特攝,往往能拍攝出普通攝影所無法表現的效果。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美國早年經典特攝作品《星球大戰》

因此,特攝影片的內容大多都是超自然,或者科幻的內容。這一手法初次出現與美國,而後在60年代被傳入日本,掀起了新的拍攝狂潮。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由於皮套技術不成熟的“硫酸臉”

日本創新性的使用了「皮套攝影」這一特攝手法,透過製作怪獸,或是超級英雄的皮套,來達到幻想性和觀賞性極強的視覺效果。這也對當時西方的影視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又例如哥斯拉中,為了表現怪獸巨大的體型,日本又一次創新性的使用了「比例微縮模型拍攝」的手法,以達到「看上去巨大」的效果,且視覺效果要比當時的電腦特效好太多,也備受推崇。

而說到特攝劇,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特攝“御三家”:奧特曼,超級戰隊——還有被視作另一經典的假面騎士。

提到假面騎士,就不得不提起起《假面騎士》的創作者——石森章太郎(後改名石ノ森章太郎)老師。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石森章太郎老師

起源

石森章太郎是一名漫畫家,在當時就憑藉《改造人009》等作品頗有名氣,和藤子·F·不二雄等漫畫家組成了“新漫畫黨”群體。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當時特攝片收視率極高,是大火的題材,《哥斯拉》《奧特Q》等作品引爆了第二次特攝狂潮。

MBS電視臺由於兒童節目收視慘淡,於是委託了影片製作公司東映株式會社,製作一部「英雄劇集」。

1971年(昭和46年),原東映本社副社長,時任東映電視事業部部長,同時也是《假面騎士》創始人之一的渡邊亮德前去拜訪石森章太郎。

他希望能邀請石森章太郎一同加入團隊,共同創造出一部特攝劇。石森章太郎爽快的答應了。他們一拍即合,開始了特攝劇集的創作以及漫畫化。

在設定方面,東映幾乎都交給了石森章太郎負責。石森章太郎老師由於有《改造人009》的經驗,在《假面騎士》中也沿用了「改造人」這一概念。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漫畫作品《人造人009》

至於角色設計元素,石森章太郎曾有大量的手稿。據說,最後他交給自己五歲的兒子進行選擇。最後不偏不倚,選中了「蝗蟲」作為設計元素。

當時時任MBS電視臺社長的廣瀨龍一,是一個重度機車迷。他希望能在劇中引入「機車」的元素,即「騎著機車的騎士」。這也成為了以後所有騎士的標配,貫穿了三個世代。即使在以後的劇集中昆蟲的要素逐漸被其他元素取代,但機車仍然是屹立不倒王道。

同年4月,《假面騎士》橫空出世,一播出便廣受好評,收視率大漲,最高收視率一度飆升至30%。精彩的打鬥,各類形象怪異的怪人,形似蝗蟲的英雄形象,在當時具有很強的衝擊力。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假面騎士1號的設計以蝗蟲為藍本,採用頭盔+昆蟲複眼的設計(這也是以後大部分騎士都擁有的元素),而皮套方面則採用了白手套+紅圍巾這種具有濃厚的機車手風格的設計。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能力設定上也頗有蝗蟲的影子:例如擁有超強的踢力和跳躍能力。這也形成了騎士最經典的絕招:騎士踢(Rider Kick)

同年,假面騎士1號的飾演者藤岡弘拍攝時受傷,導致無法繼續進行拍攝。製作組決定引入新的騎士——假面騎士2號。這也是雙主角騎士的開端。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假面騎士2號

高峰

1973年2月16日,假面騎士第一季完結,第二天便無縫銜接了第三位騎士:假面騎士V3。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V3無疑將假面騎士再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收視率甚至達到了38。2% 成為早期當之無愧的「最受歡迎的騎士」。

扮演者宮內洋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男演員之一。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演員宮內洋

V3結合了前作騎士的優點,在設計方面採用紅+白+綠的更為鮮豔的配色,在服裝和鎧甲上做出了改進,增強了力量感以及時髦感,具有更加突出的英雄形象。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除此之外,可以說是極其經典的變身動作也是一大看點,在日本掀起了一股「變身熱」。

少年們積極與進行變身動作的扮演遊戲。而這一動作也成為日後最經典的「騎士變身動作」。

V3繼續沿用「兩個戰士」的設定,在後期加入了第二騎士——「騎士人」。

騎士人的設計創新的採用「螳螂」的元素,且是第一個能夠透過強化得到不同能力的騎士。且露嘴頭盔的設計更符合「假面」這一感覺。至於服裝設計方面,仍然沿用機車手服裝,飄逸,英雄感濃厚的設計。

「騎士人」的受歡迎程度也超乎想象,效果非常的好。

探索

假面騎士前面的成功無疑給東映提供了巨大的信心,東映開始嘗試更多的創新。

1974年2月16日,《假面騎士X》問世。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相較前作,X做出了很多改動。

首先是設計方面,參考了騎士人,但弱化了蝗蟲元素,轉而增加了更多的機械感和未來感,更加符合X「生化電子改造人」的設定。

且根據石森章太郎的提案,希望讓騎士「更加帥氣」,而添加了武器元素。相比前作僅有拳踢腳打的動作戲,觀賞性更強。

劇情編劇方面,東映選擇了經驗豐富的長坂秀佳。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編劇長坂秀佳

長坂秀佳十分擅長對角色的刻畫和劇情的深度的把控。他增加了兩位女主角,讓劇情不同與前作較為單純的「被改造→在正義與復仇心的驅使下進行戰鬥」的劇情模式,而是透過角色的謎團成為全劇的線索來引導劇情的連貫性。本作面向的年齡層也略有提高。

但由於當時播放的NET電視臺與東映陷入糾紛,同年10月12日,X僅播出了35話便遭到腰斬。

同時,政府開始「播放局資本一體化」的政策。關東關西的播放局此時正處於相互交纏的狀態。當時的《假面騎士》系列由關西MBS電視臺製作,MBS被作為核心播放局播放假面騎士。而關東則由NET電視臺負責播出。

為了資本一體化,假面騎士被要求與1975年4月1日將關東的播放權轉移到關西與MBS同屬的TBS上。東映方認為,同一家播放局播出同一部騎士顯然不行,需要另外製作一期新的騎士,那就要求X繼續播放一年以上。這對當時的X顯然不可能。因此,他們決定,將X完結與33集,剩下的26集則製作新騎士。

但X最後延期了兩週,這也就導致Amazon僅有可憐的24集。

1974年10月19日,也就是X完結一週後,新作Amazon上映。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整體的設計煥然一新,相比起前作的「昆蟲」「機車手」「機械感」等元素,Amazon將這些元素的存在直接剔除。選擇了「斑蜥蜴」的動物藍本,且強調了「野性」「異形」等元素。被稱為「迴歸騎士的原點」

據石森章太郎本人表示,Amazon的設計參考了李小龍。當時他是李小龍的狂熱粉絲,希望匯入「龍」的元素,但提案被拒絕了,最後才使用了「斑蜥蜴」。但「斑蜥蜴」本身也是不存在的生物,到頭來依然象徵著「龍」。

雖然有點牽強,但只能說,這大概就是追星男孩的倔強吧。

在劇集中,Amazon的戰鬥方式也非常「野」,大量採用「咬」「撕」「砍」等野性十足的動作,與怪人戰鬥時大量飛濺的血液也是看點之一。創新性的將必殺變為用雙手撕咬的「大切斷」。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Amazon的大切斷

怪人的設計相比前作的「改造怪人」更為怪奇,往大型動物的方向發展。

同年,日本石油危機爆發,給假面騎士的拍攝帶來了巨大壓力,他們不得不大量縮減經費,Amazon的腰斬也於此有許些關係。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雖然是有史以來劇集最短的作品,但Amazon無疑拓展了《假面騎士》的表現力,為後來的創新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一次對《假面騎士》全新且大膽的嘗試。

同年3月29日,Amazon正式完結。享集24集。

1975年4月5日,Amazon完結的一週後,《假面騎士Stronger》上映。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Amazon已經解決了「資本一體化」帶來的問題,Stronger所處的環境和播放時間可謂煥然一新。因此Stronger也反映了當時求變的態度。

Stronger的企劃是希望「擁有力量感的英雄」。為了實現這一點,製作方創新性的採用了「甲蟲」這一力量感十足的昆蟲為藍本,在加上「電氣」元素。這便構成了Stronger。

Stronger的招式內含有大量華麗的電氣特效,使得觀賞性和視覺效果大大提高。這在當時備受少年觀眾追捧。

本作同時非常注重角色性格特點的塑造。企劃案內的要求是希望塑造「孩子夢中的英雄,因此應該是開朗爽快的好男兒」,這也就塑造出一個性格開朗,樂於助人,且有點孩子氣的主角形象。且為了表現這一點,製作參考了當時的西部旅行影片,不再將主角限制在一個地點維度內,而是採用了「流浪」的元素,主角一邊旅行一邊打敗沿途的敵人,頗有旅片的風味。

本作的另一大創新點則是女主角的設計。不再是柔弱的被保護的物件,而是與主角一同戰鬥的改造人「電波人」,這也是初次在騎士中出現類似「女騎士」的概念(但官方並不承認她是假面騎士,只是特殊戰士)。其中也有假面騎士內難得的感情戲。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整體來看,Stronger最大的創新點應該是圍繞主角展開。不同於前作的騎士,都是被迫成為改造人,Stronger是自願成為改造人的騎士。且Stronger首次沒有加入傳統騎士「孤獨,復仇,悲哀,宿命」等角色形象元素,而是加多了爽朗光明的部分。這也或許稱得上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吧。

在Stronger後,東映計劃製作一期騎士用以致敬最初的《假面騎士》。

1979年10月5日,《假面騎士(新)》上映。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騎士的稱呼也並非像之前一般各有特色,直接命名為「假面騎士」(其真名為「天空騎士」。但這個名字是後期才開始使用的。但為了方便以下直接使用「天空騎士」)。

天空騎士在劇情,立意上都在向一號致敬。但作為唯一一個能飛行的騎士,天空騎士的這一點設定可謂新穎。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但在後期,「假面騎士」改為「天空騎士」,必殺「騎士踢」也改回「天空踢」,打敗怪物本沒有的爆炸特效也加回去了。

雖說其成就比不過曾經的一號,但在劇情後半部分,前作騎士一一回歸幫助天空騎士搗毀反派基地時,還是讓觀眾們直呼過癮。

低潮

1980年10月17日,《假面騎士Super1》上映。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本作的世界觀比以往都要龐大,擴充套件到了宇宙。因此,Super1的形象加入了大量「機械」「宇航員機能」的元素,服飾也是亮眼的銀白色。形象也變得更為帥氣,此時昆蟲的元素已經前所未有的減少了。(除Amazon外)

本作的動作戲引入了「武術」的元素。其中主角最拿手的便是「北派少林拳」。當時的製作組為了最真實的還原武術,請來了在日本開武館的中國臺灣拳法家龍明廣親自指導。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招式豐富的Super1

添加了武術元素的打戲,使得觀看體驗變得非常好,嶄新元素的新增獲得了觀眾的一眾好評,收視率大漲,甚至在活動中的人氣一度趕上了1973年時的盛況。

但好景不長。在第24話播出後,TBS電視臺進行了播放時間調整,由原來的全國統一19:00改為週六地方分別播出,關東在早上7:30播出,關西則在17:00播出。

要知道,假面騎士當時面對的觀眾大多是小學生到中學生,但這樣的放送時間對於還沒實行週末雙休制度的他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後半部分的觀眾群體變為了小學都沒上的兒童。為了能夠讓這些小觀眾能夠更好的接受劇情,製作方為劇情添加了濃郁的喜劇元素,怪人也大多變為了日常用品。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後半部分的劇情前所未有的精神性寡淡,也就是俗話說的——有點幼稚無聊。但這也是製作組無可奈何的妥協。

收視率開始持續下跌,這種狀況一直到1981年Super1完結。

也是由於播放時間的改變,導致之後根本沒有接檔的騎士,以防出現Super1一樣的情況——沒有觀眾。

假面騎士至此迎來了第一個低潮。

沉眠

1981年11月,官方舉行了名為「假面騎士復活祭」的線下粉絲活動。這場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數部騎士的放映大會,以及粉絲和騎士飾演者的會面。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在此之前的十位騎士“榮光十人”

但在會場作為嘉賓的石森章太郎卻忽然宣佈,將要製作一部新作品,這掀起了觀眾的瘋狂熱情。負責方開始被石森章太郎這種幾乎不過腦子的言論嚇了一大跳,但基於粉絲的熱情盛況,他也決定製作一集假面騎士的特別篇。

得知這個訊息,時任《電視雜誌》的總編輯 田中利雄 馬上聯絡到了石森章太郎,並表示自己願意協作。在得到當時播放局負責人渡邊亮德的同意後,他們基本確定了新作將以雜誌特攝的方式推出。(類似與劇照+文字的形式在雜誌上連載)

而這次騎士的設計形象等,大多都是根據粉絲來信製作的。配色採用了鮮豔的紅色,以「瓢蟲」為藍本,命名為「假面騎士ZX」。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1982年7月,時隔一年的假面騎士新作終於與粉絲見面。但由於其傳播形式的侷限性,並沒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但對於之前一年的空檔期以及粉絲也只能是算是仁至義盡了。

甦醒

1984年四月,距離《假面騎士ZX》雜誌連載已經過去一年半。在粉絲的鼓勵支援下,東映製作了《假面騎士ZX》的TV特別篇,雖然播出後便有很好的響應,但再沒有下文。

官方也沒有公示要製作新的一期假面騎士。同年,廣播節目《整晚都是日本》開始放送騎士特別編集節目,也獲得了很好的節目收聽率。這充分說明了《假面騎士》這個品牌仍有極大的價值。

1986年3月,石森章太郎向東映提案製作新一期假面騎士。此時東映已經認識到觀眾的年齡層除了兒童外,成人層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勢力。面對成人粉絲的熱情,東映內部也認可了《假面騎士》的新制作。

同年4月3日,為了紀念《假面騎士》十五週年,官方製作了設定書《假面騎士大全集》,一經面市便被搶購一空,且在成人層有很好的銷量。這樣熱烈的反應,更加確定了東映製作新劇集的決心。

1987年10月4日,《假面騎士Black》上映。時隔6年,Black一經播出就引爆了騎士狂潮,正可謂出道即巔峰。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而這期假面騎士的播出成功還離不開製片人吉川進的努力。

吉川進主張新一期的假面騎士不應該探索全新的方案,而是綜合前作的全部優點,濃縮到Black身上。

Black的設定上採用了「陽光」的概念,但配色卻大膽的採用純黑。這除了表示「陽光下的黑影」外 也有「與黑暗戰鬥的孤高戰士」的含義。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Black的腰帶和皮套設計。

腰帶方面,Black採用了全新的設計,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和機械感,中間碩大的「帝王石」則增加了腰帶整體的平衡感。

而皮套方面,Black無疑稱得上是昭和時期設計最完美的皮套。不同於先前強調的機車手的飄逸感和時髦感,Black的皮套設計採用一體式的輕型鎧甲,不再是生硬的強調肌肉,而是增加了整體的厚重感以及力量感,給人以一種沉穩,充滿力量的感覺。更加突出「戰士」的形象。這使得動作戲看上去也更加幹練,拳拳到肉。

這種皮套設計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以至於在後來早期平成騎士的設計,基本都是以Black的風格為藍本設計的。

「蝗蟲」這一經典元素則很好的濃縮在頭盔上,但相比V3,更加自然流暢,更容易被接受。

劇情的設計更為大膽。雖然與先前同樣是改造人展開,但這次卻引入了第一個「反派騎士」,且同時是主角南光太郎情同手足的兄弟「假面騎士影月」。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騎士與騎士戰鬥的戲碼在之前是前所未聞的。這樣做的效果是使得動作戲不再是先前怪人與騎士之間單方面的虐殺,而是有來有回,反而擁有了更好的效果。影月被設計為與Black完全相反的純白配色與極強的金屬感也耐人尋味。而兄弟之間的鬥爭抉擇也進一步增加了劇情的精神深度。

這樣做的結果有目共睹。Black一舉成為昭和時期播放量最好的騎士,也一舉反超V3成為真正意義上「昭和時期最受歡迎的騎士」

Black可以說是為以後的平成騎士做下了鋪墊,無論是劇情設計,腰帶設計,還是皮套設計,都可以說是里程碑一般的存在。在後來的《假面騎士空我》中,就能看到許多《Black》的影子。(當然這與編劇相同也有很大的關係)

趁熱打鐵,東映在拍攝下一期假面騎士時,在思考究竟是嘗試探索 亦或是沿用Black?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個居中的方案:繼續拍攝Black,但不完全是Black。製作組不拘泥於Black,而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主角依舊是南光太郎。這與其飾演者倉田哲夫當時大火也有一定的關係。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年輕的倉田哲夫

兩部騎士卻是同一主角,這在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即使到了平成和令和世代)。

1988年10月23日,《假面騎士BLACK RX》上映。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RX有「R」復活和「X」未知(創新)的含義在裡面。RX的設計大抵沿用了Black的設計,但在配色方面改為墨綠色,頭盔變得更有蝗蟲的風格了。

RX最開創了里程碑式的創新:形態的變換。不是以往的作品,如騎士人或是Super1的區域性改變,而是全身的大改變——簡單來說就是換皮套。這無疑為後來平成世代創下先例,也在某種意義上開始了騎士形態變換世代。

由於形態多變,擁有更加多變的戰鬥模式,觀賞性也大大提高。

在RX播出期間,也就是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駕崩。次日新天皇上任,封年號「平成」。

但RX首播於昭和年間所以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假面騎士Black RX》應該算是昭和作品。

但後來由於平成騎士中「改造人」這一概念的消失,最後以改造人設定的有無來劃分「昭和騎士」與「平成騎士」。日後的《假面騎士 真》,《假面騎士ZO》,《假面騎士J》即使在平成年間播出,也因此被歸類到昭和騎士的行列。

在《RX》完結後,製作人吉川進早就打算在1991年,假面騎士20週年紀念上推出一部「更加深刻,更加真實」的假面騎士。石森章太郎也說,現在的騎士不過是穿著頭盔和鎧甲,和自己想象中的假面騎士相差甚遠。他希望能夠製作一部「真實的假面騎士」。

在1991年,吉川進與石森章太郎提出提案後,馬上得到了東映方的同意。但問題是當時的東映正在與萬代進行合作方面的探索。最初的想法是,在製作《假面騎士》的錄影帶同時製作新一期的假面騎士。但最後與萬代達成的協議是製作新的假面騎士,但以錄影帶的方式由萬代進行銷售。

《假面騎士 真》的製作就這麼開始了。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這一部作品,吉川進希望不是面向少年,而是主要面向成人的觀眾層。因此拍攝內容裡有許多成人化的鏡頭。

而假面騎士·真 在造型上也採用了大量的「蝗蟲」的元素,去掉了假面騎士所擁有的一切其他元素,在第一眼看上去甚至會被當成怪人。為了更真實的表現出變身過程,石森請來了當時在業界赫赫有名的特殊化妝師雨宮一指導。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怪異的變身畫面

《真》的製作經費絕對是昭和時期的頂級數目。到最後一共花費了1,900,000,000日元,是名副其實的“用錢砸出來的大作”。雖然是錄影帶,但拍攝質量絕對不輸給當時的電影。

《真》的錄影帶在發售後取得了很好的銷量。許多人認為應該出續集。但由於東映與萬代在當時熱衷與電影的合作,將《真》的續集拍為電影是不合適的,那麼就需要新的騎士。

《假面騎士ZO》作為第一部電影版的騎士,就這麼應運而生。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ZO的設計方面有一點《真》的風格,更加強調「自然」,因此皮套整體非常流暢,也沒有腰帶的存在。

由於電影篇幅限制,敵對勢力也首次將「組織」變為了「新生命體」。且影片中嘗試性的運用了大量CG鏡頭,這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觀賞性和趣味性。

1993年4月17日,ZO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取得了100萬人次的傲人成績。

面對這樣的勢頭,東映和萬代自然停不下手,立馬開始了下一期的製作——《假面騎士J》。

1994年4月6日,《假面騎士J》被搬上了大銀幕。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J》本決定是《ZO》的續作,但由於東映希望能夠出一期新的假面騎士,最後才變為《J》。但J和ZO的設計方面幾乎一樣,僅有細微的改動,導致許多影迷都認為這是同一個騎士。

J最具爭議的橋段,便是在最後吸收了自然能量而變為40米高的「超巨型 J」與機械生命體打鬥的場景。這讓許多觀眾十分不滿——要知道,這種「巨人化」的英雄本是拍攝《奧特曼》的圓谷的拿手好戲,而《假面騎士》本應該是「等身英雄」,不應該變大。

奧特曼的前身、《哥斯拉》、《哥斯拉》,這些都是日本的ip,憑什麼

巨大化的J

對「巨大化」抱有執念的是渡邊亮。他希望能營造出「強烈的衝擊感」,而巨大化則是不二之選。

雖然票房不及《ZO》,但《J》依然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

至此,昭和騎士正式推出了歷史舞臺。

陰影

1998年1月28日,石森章太郎由於淋巴瘤,在東方都文京區的順天堂醫院去世 享年60歲。他的死亡引起了無數騎士迷和他的瘋子們的劇烈悲痛。對於業界來說,他們失去了一位漫畫天才,一名巨匠。

縱觀這位老人的一生,有過無數輝煌。他一生出版過500本漫畫,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定為「出版最多漫畫的漫畫家」

此後,為了紀念他,全部的騎士作品都會標註「原著:石ノ森章太郎」,而後來的騎士只是「改編」。這也是對創造出這樣一個英雄形象的老爺子最大的尊重了吧。

昭和騎士作為最初的假面騎士,在情節上都有比較嚴重的套路性,以及同樣注重連貫性。

但其核心,還是能明顯的看出受很多西方超級英雄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極其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

而在未來的平成時期,這些都改變了。

平成,是變革的年代。

TAG: 騎士假面東映太郎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