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明珠︱一個說話結結巴巴卻不願巴巴結結的人

天下明珠︱一個說話結結巴巴卻不願巴巴結結的人

這是本部落第

73

篇,大秦帝國讀書筆記第

55

篇文章

(全文2180字,讀完約6分鐘)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這樣才健康。現在有很多人抑鬱,和憋著話不說有關,或出於“禮貌”,或出於“教養”,或出於“成熟”,總之是憋著,最後把自己憋出問題來了。過去講,憋尿生病,憋屎送命,我看還要加上一句:憋話折壽。所以要想開心,就不要憋著。孔子說了,以直報怨,這就是理論指導。遇到憋屈的事,多想想“以直報怨”,總是有辦法宣洩的。

有一個人,心裡有很多話,卻說不出來,因為口吃很嚴重,就是說話結結巴巴的意思,這可怎麼辦呢?他的方法是唱著說出來,這時候他就不結巴了。但彙報工作、討論事情,總不能就這樣唱啊,畢竟有點不嚴肅。好在他還能寫寫文章,所以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寫文章上,大約寫了十萬字。他的同學把他的文章送給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秦國的王看,秦王看過以後很欣賞他,覺得是個知音,是個法家大才,就發動戰爭,要他所在的韓國國君把他交出來,意思是:這個人才你用不用,你不用就交出來我們秦國用。最後到了秦國以後,這個說話結結巴巴的人不願意巴巴結結,說話孤傲得很,秦國君臣都覺得這個人心裡只想著韓國的時候,他還出主意先打趙國而不值得打韓國,終於被認為存心害秦而被殺。

這個人就是韓非。看小說《大秦帝國》韓非這一段故事,感到這真的是一個悲劇人物。這種悲劇不同於李斯的悲劇,不同於商鞅的悲劇,不同於白起的悲劇,不同於扶蘇的悲劇,是韓非獨有的一種悲劇。

第一,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個人,又是明知會如何偏又撞槍口的人。他不斷地給韓王提出自己的強韓建議,也清楚絕不可能被採納。到了秦國以後,說話做事不顧得罪人,還出害秦的主意,擺明了就是打算死在秦國。看他的《韓非子》,對於如何說話有很透徹的觀察和研究,道理都懂,就是不肯去做,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第二,他無法擺脫給自己設定的“韓國貴族”身份,他覺得只能為韓國殉葬,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也許就是道德感吧,身為韓國貴族,怎麼可以到秦國為秦國的強大出謀劃策呢?但他又看出,七大戰國中只有秦國能夠實行他理想中的法治,所以把他的著作贈送給秦王。小說中強調他是“贈”而非“獻”,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個書呆子的形象。

第三,韓非是誰都得罪,不討人喜歡的人。不要說當時的人不喜歡,就是現在的人也未必喜歡。要按著他的意見治國,大家都會很難受。“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句把文聯和武林一塊兒得罪的話就是他說的。千年之下,聽起來是不是感到有一股殺氣直衝脊樑骨?天下之大,直讓人覺得逃無可逃,不知所措。為文乎?為武乎?統統的有違法犯罪的嫌疑,真叫人生氣。

韓非這個人,讓我想到初學腳踏車的時候,龍頭往左邊彎的時候,身子就生硬地要往右邊彎,想要把他掰直,最後是倒地了事,教的人就會說,你要順著它的勁,它往左彎,你就往左騎,鬆鬆地把手搭在把手上,主要靠腳下使力控制方向。韓非的執拗勁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輩子在學騎腳踏車而不得要領。

身為貴族,和貴族不合,又看不起平頭老百姓。再加上只愛韓國,連同學李斯也不搭理了,“韓非入秦,你我同窗之誼盡矣!夫復何言?”眼裡有淚光,心中有感情,但說出來的話卻是冷冰冰的。韓非虐人,也有自虐的傾向。他就是要讓接他到秦國的工作人員不開心,讓秦王不開心,讓李斯不開心,讓所有的秦國人不開心,至於目的為何,他能說清楚嗎?結結巴巴地,應該是說不清楚的。有的人在快樂中快樂,有的人在痛苦中快樂,韓非就屬於後一種。

“偏狹激烈,拘泥迂腐”這八個字用來評價他是貼切的,雖然有才,但難道自己的觀點就一定對嗎?

錢鍾書先生說,覺得雞蛋好,又何必要去看下這個蛋的母雞長什麼樣呢?這話用在秦王身上也是對的,當然,這是從結果來說的,我們不能苛求秦王有先見之明。韓非這隻母雞下的蛋,已經送到了秦王的書房,秦國是炒著吃還是蒸著吃,都是可以的。至於韓非這隻母雞,其實留在韓國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對秦國沒什麼不利。韓國以術治國,頹勢難挽,一個韓非改變不了什麼。要真能改變,他也不用把畢生的心血之作贈送他國。

有人說韓非之死是因為李斯擔心其被秦王重用風頭蓋過自己,從而逼其服毒自殺,我看不然。李斯雖然說過自己不如韓非,但韓非入秦,明眼人都能看出,一方面,不太可能為秦所用,另一方面,他的待人處事是幼兒級的,只有敵人,沒有同盟。從政做事,實踐經驗很重要,這都是摸爬滾打出來的,李斯為相多年,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已經“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他與趙高勾結,一念之差昏了頭是後來的事,在韓非入秦之時可說是正當其位,棟樑無疑。韓非所長在於理論,不在於實踐。道理都懂,做起來不知所以,他自己的事就是明證。

所以,李斯因妒忌害死韓非,並無必要,以李斯之眼,看不出韓非求死得死之日不遠麼?小說中寫秦王授權李斯酌情處理,李斯和姚賈揣摩上意,送毒並附一信給獄中的韓非自盡,是合理的。

韓非不同於他人,看他的故事,感悟似乎是一點點出來的。對於他的自投羅網自撞槍口式的求死悲劇,不知大家會想到什麼?我想到的一個詞,是“情深不壽”。

他恐怕是對韓國用情太深了,愛之切而責之切,最後是極端的失望,與之相像的一個人,是屈原。這兩個人雖然都以悲劇結束,但並不意味著兩個人的政見就都是對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感情,沒有情感,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既是無趣,也近嚇人。但如果用情太深,深陷其中,日夜思想,也會如火燒身,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只不過,這不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說難,難說,行難,難行。何解?恐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答案吧。

2020。06。06。

喜歡本文,就轉給您的朋友們吧!

注:文中圖片來自作者,引文來自孫皓輝先生《大秦帝國》。

作者簡介:70後,喜歡歷史,喜歡思考。部落格時代發表過450篇文章,微博時代寫過1萬條原創微博,目前本公眾號累計發表文章已超過26萬字。

掃以下二維碼即可關注本公眾號:

TAG: 韓非秦國李斯韓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