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截至8月31日早上8點30分,2020東京殘奧會上的

中國代表團以54金35銀30銅共119枚獎牌數在金牌和獎牌榜上一騎絕塵,遠超第二名英國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在每一屆殘奧會上,都有一些時刻,讓人破防。

比如這一次的女子400米T11級(視力障礙)決賽,中國選手劉翠青

以56秒25的成績奪得冠軍,並打破了殘奧記錄

劉翠青在10歲的時候,因為患眼疾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導致失明。

後來在聾啞學校上學時被發現具備跑步天分,於是她開始進行訓練。17歲那年,她被選中成為一名職業田徑運動員。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從2013年起,退役田徑選手徐冬林就一直是劉翠青的領跑員。最初,在2014年仁川亞殘會上,他們奪得100m、200m、400m、4X100m等多個專案的金牌,之後開始慢慢被大眾熟知。

每次比賽,二人之間就靠著一根10釐米的牽引繩並肩作戰。劉翠青曾說:“當我跑起來的時候,

領跑員就成了我的眼睛

,我就敢放開往前衝。”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像這樣讓我們感動的運動員還有很多。比如,

失去雙臂卻擁有“隱形翅膀”的鄭濤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男子50米仰泳S5級決賽,鄭濤以31秒48成績獲得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

48歲也堅持運動、用腳發球、用嘴銜拍的埃及乒乓球選手易卜拉欣·哈瑪託: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2011年非洲殘疾人乒乓球大賽中,哈馬託獲得男子單打亞軍

有人說:“奧運會選出了人類巔峰的軀體,但殘奧會決出了人類巔峰的靈魂。”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殘奧會田徑賽場上,首次出現了碳纖維短跑義肢——一種獵豹後腿的仿生產品。這名20歲的運動員憑藉特殊的雙腿,

創下了女子100米跑和女子跳遠兩項世界紀錄

。全美國人民都在為她吶喊。

她就是艾米·穆林斯。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艾米·穆林斯是天賦稟異的殘疾人短跑運動員,但你可能想不到:

她還身兼模特、演員、活動家等多重身份。

在殘奧會上創下兩項世界記錄後,她轉行做了模特。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艾米還是一個學霸

。她大學讀的是喬治敦(克林頓的同校),主修外交事務,每次拿獎學金都輕輕鬆鬆。曾在五角大樓實習,當情報分析員。據說該部門共249人,只有她一位女性。

2009年,TED演講,1米86的她在臺上淡定自若;那雙完美修長的大長腿簡直驚豔了世界。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但其實都是她的假肢。

艾米出生時小腿就沒有長腓骨

,在運動場上她用J型假肢,在生活中會帶著20副用於不同場所的假腿,甚至還有穿高跟鞋用的。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陽光開朗、富有個性的她認為,

漂亮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心,腿沒了,但精神的翅膀不能沒有。

艾米也被《人物》雜誌選為全世界“最美的50人”之。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她的一段勵志演講,看這位運動健將、時尚界寵兒、完美學霸是如何詮釋“逆境”的。

以下為演講節選內容:

。。。

The human ability to adapt, it‘s an interesting thing, because people have continually wanted to talk to me about overcoming adversity, and I’m going to make an admission: This phrase never sat right with me, and I always felt uneasy trying to answer people‘s questions about it, and I think I’m starting to figure out why。

Implicit in this phrase of "overcoming adversity" is the idea that success, or happiness, is about emerg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a challenging experience unscathed or unmarked by the experience

, as if my successes in life have come about from an ability to sidestep or circumnavigate the presumed pitfalls of a life with prosthetics, or what other people perceive as my disability。

······

談起人類適應環境這一本領,我感覺很有意思,因為人們經常想讓我就“克服逆境”這一話題講一講。今天我想做一點宣告:“克服逆境”這一說對我來說根本不成立;每當別人讓我就這一話題說幾句的時候,我就很不自在。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克服逆境”這個詞有一個隱含的意思,那就是成功,或者快樂,都在一段艱難的經歷的另一端,而這段經歷本身卻與成功和快樂無關。

就好像是說,我這一生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我繞過了作為一個截肢人所要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繞過在別人看來制約我的一些因素。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But, in fact, we are changed。 We are marked, of course, by a challenge, whether physically, emotionally or both。 And I‘m going to suggest that this is a good thing。 Adversity isn’t an obstacle that we need to get around in order to resume living our life。 It‘s part of our life。

And I tend to think of it like my shadow. Sometimes I see a lot of it, sometimes there's very little, but it's always with me.

And, certainly, I’m not trying to diminish the impact, the weight, of a person‘s struggle。

但事實上,這些挑戰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我們。這種改變可能是身體上的,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兩者兼具。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面對逆境,我們不應把它當成障礙繞過它從而繼續我們的生活。其實,逆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傾向於把它想象成我的影子。有的時候它看起來很大,有的時候很小,但它一直伴隨著我。

當然,我不是試圖貶低人們與逆境作鬥爭的價值和意義。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There is adversity and challenge in life, and it’s all very real and relative to every single person, but the question isn‘t whether or not you’re going to meet adversity, but how you‘re going to meet it。 So, our responsibility is not simply shielding those we care for from adversity, but preparing them to meet it well。 And we do a disservice to our kids when we make them feel that they’re not equipped to adapt。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逆境和挑戰,這是非常真實的,每個人都會遇到。

但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會遇到逆境,而在於你如何去面對它。

因此,我們的責任不是簡單地讓我們關心的人生活在溫床裡,而是讓他們能夠形成從容應對逆境的能力。當我們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適應時,我們實際上傷害了他們。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

This year we celebrate the 200th birthday of Charles Darwin, and it was 150 years ago, when writing about evolution, that Darwin illustrated, I think, a truth about the human character。 To paraphrase:

It'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is it the most intelligent that survives; it is the one that is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Conflict is the genesis of creation。 From Darwin‘s work, amongst others, we can recognize that the human ability to survive and flourish is driven by the struggle of the human spirit through conflict into transformation。

······

今年是查爾斯·達爾文誕辰200週年。150年前,當他寫物種進化論的時候,達爾文闡述了一個人類特徵的真理。他說的那句話大概意思就是:

能生存下來的物種,往往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

衝突是創造的起源。達爾文等諸位大師的著作都揭示了這一點:人類生存繁衍的能力,源自人類靈魂經歷激烈鬥爭後的轉變。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So, again, transformation, adaptation, is our greatest human skill。 And, perhaps, until we’re tested, we don‘t know what we’re made of。 Maybe that‘s what adversity gives us: a sense of self, a sense of our own power。 So, we can give ourselves a gift。 We can re-imagine adversity as something more than just tough times。 Maybe we can see it as change。 Adversity is just change that we haven’t adapted ourselves to yet。

所以我再重申一遍,人類最偉大的能力,是轉變和適應。也許,在我們接受考驗之前,我們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可能這就是逆境所起到的作用:一種對自我以及個人能力的認識。所以,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禮物。我們可以把逆境想成一次改變的機遇,而不是艱辛的時刻。

逆境是一種改變,而我們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對其適應。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

Anthropologists tell us that the one thing we as humans have always required of our community members is to be of use,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There‘s evidence that Neanderthals, 60,000 years ago, carried their elderly and those with serious physical injury, and perhaps it’s because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urvival of these people proved of value to the community。 They didn‘t view these people as broken and useless; they were seen as rare and valuable。

······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我們作為人類總是希望們所在群體中的人們是有用的,是有能力做出貢獻的。

六萬年前的尼安德特社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尼安德特人撫養他們社會中的老弱病殘,因為他們堅信,老人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對他們整個社會來說是很有價值的。老人們從來不會被視作無用的,相反,他們被視為非常珍貴的。

殘奧會短跑冠軍艾米·穆林斯:逆境是影子,可大可小,但一直都在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往期精彩推送回顧

環球視角 | 20歲女生長期熬夜致癲癇發作!一時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

老牌樂隊“滾石”鼓手查理·瓦茨去世:“他就是滾石本身”

—END—

TAG: 逆境adversityourabout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