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出來混,是要還的

謝朓——出來混,是要還的

最近想要寫的人物很多,為此特意給自己列了一個名單。

名單中各色人物都有,之所以列出這麼多,目的很明顯,從中找出自己喜歡,讀者也愛看的,然後的,然後,你們懂的。

有人說,古人其實很好寫,對著資料,胡寫一通就是了。

這是胡扯。

一篇好的文字,需要的不管是資料,還要長年累月的揣摩與感悟。

資料是冷的,人卻是熱的,哪怕這個人物已經去了上百年,當我們再回頭看時,依舊希望他熱的。

這樣的人很多,南北朝時期的傑出詩人“謝朓”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個極具才華的詩人,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他的小迷弟對他的評價。

梁武帝蕭衍:"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

李白更是被他迷得一愣一愣的,先後三次在自己的名作裡為他代言。《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送儲邕之武昌》:"洞庭張樂地,山逐汛舟行。諾為楚人重,詩傳謝朓清。"

杜甫《寄岑嘉州》:"謝朓每篇堪諷誦。"

劉長卿《奉和趙給事使君留贈李婺州舍人兼謝舍人別駕之什》 :"玄暉翻佐理,聞到郡齋頻。"

李商隱《和韋潘前輩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正是澄江如練處,玄暉應喜見詩人。"《懷求古翁》 :"謝朓真堪憶,多才不忌前。"

趙師秀《秋夜偶成》:"輔嗣易行非漢學,玄暉詩變有唐風。"

唐庚《語錄》:"詩至玄暉,'漸有唐風'。"

嚴羽《滄浪詩話》:"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胡應麟《詩藪》:"玄暉為唐調之始。"唐人"多法宣城(謝朓)"。

沈德潛《古詩源》:"玄暉靈心秀口,每誦名句,淵然泠然,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

王士禛《五言詩凡例》:"齊有元暉,獨步一代。"《漁洋精華錄》卷二《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其三:"青蓮才筆九州橫,六代淫哇總廢聲。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這個讚揚名單還可以拉很長,長到你幾乎不能想象。

這些文壇大咖很樸實的告訴了我們,在才華上,謝朓幾乎是無瑕疵的。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有才是一方面,才華之外的東西,往往才是最真實的。

一個“謝”足夠告知了他的出身,地地道道的名門貴族。——

(世代高門甲族)

出身只是一個符號,並不能說明你很牛叉。

牛叉的人生靠的還是才華。

在那個時代,才華才是一切的通行證。

毫無疑問,謝朓早早就拿到了這張通行證。

《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十幾歲就入選了當時著名文學團體——“竟陵八友”。

他似乎很早就知道,好的才華只是身份象徵的外衣,並不能成為主宰。

所以世間才有懷才不遇一說。

而他則用自己告訴了世人,懷才不遇,那是別人不是自己。

31歲出任宣城太守,年紀輕輕就成為“正廳級”幹部,工作之餘,他瘋狂的展現自己的才華。

他很早知道世人對文學的愛好。

在詩尚未成為霸屏的題材之時候,他率先開啟了寫詩刷存在感的先河。

他拼命的寫詩。

吃飯寫、睡覺也寫,甚至在洗手間他都能寫幾首詩。

和人家硬湊的詩不同,他的詩清新、清麗、清俊,除了對仗工整,而且平仄工整,因此他的詩音調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

大詩人沈約對此十分的佩服,在《傷謝朓》寫道:“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

除了技巧上創新,在內容上,他也做到了言之有物,所說所寫,必有金警句,細細品味,宛如人生哲理。

這種清新、清麗、清俊的鮮雞湯,立即風靡了整個魏晉南北朝。

據說,當時的朋友圈用得最多的就是他的詩句。

這些詩句到了今天,我們依舊喜歡。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遊東田》

因為詩寫得多,寫得好,世人稱他為“謝宣城”。

應該說,他要的一切才華都給帶來了。

如果硬要算,只有一樣才華沒能給他——品德。

這似乎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大的偽命題,有才華的往往沒有品德,有品德的往往才華不顯。

被李白視為終生偶像的謝宣城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沒品的文壇大咖。

公元497年,謝朓被任命為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痾,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

局勢並不穩,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手握重兵,被南齊明帝蕭鸞猜忌,因為怕被殺,王敬則起了謀反之心。

起兵謀反之前,王敬則想到了女婿謝朓。

於是,他派出自己第五個兒子王幼隆去與謝朓密談,希望他能入股,畢竟是自己人,好處總不會少。

應該說,這是一個好機會。

創業是有風險,但回報也高。

弄的好,原始股下來那是妥妥的開國功臣,怎麼也比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要強。

但王幼隆太過高看了謝朓,這個被世人當做文壇天才的詩人並沒有他寫詩那麼大膽,面對危險,他妥協了。

他先把小舅子扣了下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向朝廷告發。

王敬則起兵失敗後被滅族,謝朓受到齊明帝蕭鸞的賞識,因告發有功升任尚書吏部郎。

慘烈的結果,讓王敬則的女兒(謝朓的妻子)心疼不已,父兄的仇恨,丈夫的背叛,徹底讓她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她經常在身上藏一把刀,準備替父報仇,謝朓因此不敢和妻子相見。尚書郎嘲笑他說:“你的人品學問都不錯,不過遺憾的是不能給妻子做表率了!”

這一幕的背後,謝朓如何想,今時今日我們並不得而知,唯一知曉的是這個文采飛揚的詩人並喜歡與天鬥,與地鬥。

只要自己能逃脫,哪怕是自己的岳父、兄弟也可捨棄。

然而,聰明如他卻沒有早早領悟,人生在世不過是相互辜負,又相互彌補。

透過告密這種不光彩,不道德的途徑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總有一天,你要為自己所得到的,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個代價並沒有讓他等太久。

公元498年,明帝蕭鸞去世,次子蕭寶卷即位。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皇帝並非是什麼好皇帝,過度的奢侈和無作為,終於引起了大臣的不滿。

權臣、右僕射江袥想廢掉蕭寶卷,改立蕭鸞的侄子蕭遙光為帝。

和一年前的戲碼一樣,江袥秘密找到了謝朓,希望得到他的支援,同時下一任皇帝候選人蕭遙光也讓人送來了心意。

令人驚訝的一幕再一次上演。

因為怕牽連,謝朓再一次走上了告密的道路。

他迅速將江袥廢立的企圖,告訴了將軍劉喧,然後自己置身事外,等待事情的發展。

他相信,這一次他的決定同樣正確。

然而歷史用鮮血告訴了他,運氣可以好一次,但絕不會好第二次。

一直痛恨蕭寶卷的劉喧很快做出了迴音,他將謝朓的話告訴了江袥和蕭遙光。

於是,謝朓的結局就此畫上了句號。

公元498年的秋天,密謀的江袥便聯合始安王惡人先告狀,誣告謝朓欲謀反。東昏侯是個糊塗皇帝,便將謝朓打入大獄。

順道說一下謝朓的結局,因為告密不成功,謝朓反被蕭遙光誣害下獄而死,死時只有36歲。

臨死前,謝朓仰天長嘆道:“天道其不可昧乎?我雖不殺王公,王公因我而死。” —— 《南齊書 謝眺傳》

天道真的不會隱藏啊!我雖然沒有殺王公,王公卻是因我而死!”(這個王公就是他岳父王敬則)

直到這一刻,這個身負“陳郡謝氏”家族烙印的男人才明白,出來混,是要還的。

TAG: 才華蕭鸞宣城玄暉王敬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