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後都做了什麼事情為何沒有人願意來中國修史呢

自明朝以後,隨著歐洲文明的興起,便有外國傳教士煞費苦心,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又是傳播西方科學知識,天文曆法等等,讓中國皇帝開了眼界,包括現在還有不少一批人念著外國傳教士的好,認為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可能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中國的工業不可能那麼先進等等,為什麼會這樣說的,因為外國傳教士到中國以後,的確也做了一些人事,比如興辦學校與醫院,利用西方的天文、數學方面的優勢幫助中國修改曆法等等,當然也有學者坦言,假如當年順治帝謙虛一點,我們能向外國學習一些先進的工業技術,中國可能就會趕上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等等,世界上沒有假如,也沒有後悔藥,不管傳教士給中國帶來多少好,最終也無法掩蓋其浪子野心,第一批傳教士敲開中國大門的是基督徒,他們就想從思想上綁架中國人,實現以“十字架征服中國”的夢想。不信你且慢慢往下看。

古代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後都做了什麼事情為何沒有人願意來中國修史呢

湯若望其人

傳教士如何來中國的,湯若望這位是何人,又如何在中國紮根落地的?

15世紀後期,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歐洲的洋傳教士們就已經開始遊走於世界各國進行傳教,作為東方神秘的國家中國,他們也是窺探已久,於明朝萬曆年間,第一位傳教士耶穌會士來到了中國,自此,掀開了明清時期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的序幕。

第一位當屬於利瑪竇,他是煞費苦心,終於總結出一套方法,先傳播科學知識獲得皇帝為首的支援。然後再將宗教理念修改為中國老百姓能夠接受的版本。按照這種方法,傳教士們在中華大地暢行無阻,不僅將天主教傳入中國,還走進宮廷成為座上賓。

湯若望就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的傳教士典型代表。明萬曆年間,耶穌會士率先入華,隨後又一群西方傳教士不辭勞苦,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傳播天主教。湯若望是德國人,在數學、天文學領域造詣很高。1619年湯若望先抵達我國澳門,在三年後來到內地,隨後在中國生活了近五十年。這個人相當的厲害,在中國曆經明清兩朝,而屹立不倒,崇禎時期,耶穌會教士先是講歐洲的天文學、數學知識,朝廷安排徐光啟與其對接並得到認可。後朝廷設立歷局,聘用外國人鄧玉函、龍華民等在此工作。1630年,主持工作的鄧玉函過世,徐光啟舉薦湯若望加入歷局工作。

在歷局工作期間,湯若望與其他傳教士及中國學者合作翻譯了許多外文著作,參與制造天文、地理儀器,修撰曆書。但是,沒過多久,明朝就隨著李自成進京而覆滅,崇禎在煤山自盡,整個北京城籠罩在恐慌與混亂之中。明朝覆滅,而湯若望卻一直留在北京,滿清入關後,多爾袞命令北京內城居民全部外遷,並將清軍駐紮進內城。湯若望不忍心看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為了讓教堂、研究成果、外文書籍免遭清軍損毀,湯若望冒死直諫,希望多爾袞能讓自己繼續住在內城,此外還對自己先前進行的工作進行了講解。

其中清廷大學士范文程對此格外重視,於是在范文程的引薦下,湯若望被請進清廷重修曆法。湯若望修正曆法後,滿清官員經多次驗算後,確定該曆法非常精準,所以,便將湯若望版的新曆法定為《時憲曆》,更委任湯若望掌管欽天監。

古代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後都做了什麼事情為何沒有人願意來中國修史呢

天主教北京教區

湯若望這位外國傳教士在順治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湯若望是第一位在中國擔任要職的西方人士。從這以後,湯若望身為清朝官員,替皇帝觀測天象,並大幅度推進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俗話說“外來和尚好唸經”,為何湯若望這個外來和尚能夠將經念得順風順水呢?其實湯若望外表上對滿清表現得忠心耿耿,順治帝愛才,於是湯若望先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後來升遷為通政使,官居一品。足可稱其一生平步青雲、位極人臣。與順治皇帝締結了一種極為密切的友好關係。

湯若望在順治帝眼中地位有多崇高?順治帝稱湯若望為“瑪法”。什麼是“瑪法”?“瑪法”是滿語中尊長的意思。能夠被皇帝稱為“瑪法”者都是德高望重之輩。據記載,順治帝經常將這位洋瑪法請到內宮,向其虛心求教。據統計,僅在順治帝在位十三年這一年,就先後二十四次親臨湯若望府上拜訪。順治皇帝覺得這個老外對滿清忠心耿耿非常難得。

湯若望之所以對順治帝竭誠效忠,實際上,他還有另一層目的,就是希望順治帝能夠皈依天主教成為教徒,讓皇帝對宗教產生信仰,這才是讓天主教能夠順利入主中國的絕佳良策。正因如此,湯若望才緊緊抓住面見順治帝的每一個機會,竭盡所能向皇帝灌輸宗教思想。隨著湯若望在順治帝眼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順治對西方宗教也平添許多好感。1653年,湯若望被賜予“通玄教師”之名,順治昭告天下褒獎湯若望。1657年,順治又命人在北京天主堂設立石碑,親手書寫碑文,還賜予教堂一塊匾額,上書“通玄佳境”。

清初,國家極力推行以儒學為主的思想,西方文化的開放和自由根本不符合滿清,最終順治帝並未大規模推行西方文化。順治帝的態度十分明確:這些賞賜是肯定湯若望的忠心,並不表示皇帝推崇天主教。在賜湯若望“通玄教師”的聖旨中,順治帝多次提到湯若望修正曆法有功。而對天主教順治則隻字未提:“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諮爾姓名,為朕修大清時憲曆,迄於有成,可謂勤矣。爾又能潔身持行,盡心廼事,董率群官,可謂忠矣。”看來順治帝是相當理智的。而在其後賞賜教堂碑文匾額時,順治帝再次強調了自己的主張,明確表明:“自己的統治只會信奉孔孟儒學,追求中庸。”天主教非本土宗教,其理念多與滿清統治不符,故不予採用。

湯若望野心的充分表露與他的個人的覆滅?

順治帝去世,湯若望的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早在順治時期,就有漢族士大夫對湯若望在中國發展了十幾萬天主教徒極其不滿,極力主張從葡萄牙人手裡收回澳門。安徽歙縣的官生楊光先就是他們的代表,他首先向西方傳教士發難。順治十六年至十七年之間,楊光先撰文狀告湯若望。楊光先指出,天由二氣結撰而成,並非天主所造。耶穌是彼國謀叛的罪魁,因事敗露而被正法,絕非造天聖人。所謂天主耶穌於漢元壽二年降生之說,純屬荒唐怪誕。同時,又斥責湯若望在《時憲曆書》封面上題寫“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其目的是“借大清之歷以張大其西洋,而使天下萬國曉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當時順治帝尚在,湯若望仍受朝廷器重,而禮部又不理睬楊光先的狀告,所以湯若望等人對楊光先的反教舉動未加重視。

康熙初,湯若望等耶穌會士加緊宣傳天主教,將天主教捧為全世界之惟一正教,只以天主教為獨尊。湯若望與當時在京的傳教士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等人認真研究之後,令奉教欽天監夏官正李祖白執筆,根據明崇禎皇帝所賜“欽褒天學”匾額的“天學”二字,於康熙二年(1663年)冬撰寫了《天學傳概》一書,該書刊發後,散發給在華天主堂的傳教士及有關人員。該書中卻大談特談許多令當時人無法理解和接受的觀點。譬如“天主上帝開闢乾坤,生初人男女各一。初人子孫聚居如德亞國”、“考之史冊,推之歷年,在中國為伏羲氏,即非伏羲,亦必先伏羲不遠為中國有人之始。此中國之初人,實如德亞之苗裔”。接著又說到,中國自有初人之始,即信奉天主之教,而六經四書之類,不過是天主教的“微言法語”。自秦始皇焚書之後,天主教也在中國失傳等等。這種將中國的社會、宗教思想甚至人種完全納入歐洲的體系,變成為歐洲的附庸和分支的理論,充分反映了歐洲中心、歐洲至上論的傲慢與偏見,導致了人們的極大反感和不信任。

楊光先見到《天學傳概》一書後,於1664(康熙三年)7月26日,寫《請誅邪教狀》一文,再赴禮部呈遞,正式控告湯若望有三大罪狀:一是潛謀造反,二是邪說惑眾,三是曆法荒謬。又將《天學傳概》一本、《邪教圖說》三本、《正國體呈》稿一本、《與許之漸書》稿一本,以及金牌,繡袋,會期等物,一併遞呈禮部,要求依律將湯若望正法。清廷從三年八月初六日至四年七月,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審理此案,最後作出了禁止耶穌會士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的決定。並拘審捕外省傳教士30餘人解京。判湯若望絞刑。自此,我們足以看清了湯若望這些傳教士們的浪子野心。

由於當時北京接連五天發生地震,加之“太皇太后(順治母后)力主開釋”,湯若望才免於一死。清廷又恐傳教士們仍然傳教收徒建堂,也嚴加飭交繼任各官防範。這就是康熙初年發生的有名的“教案”。1666年(康熙五年)8月15日,湯若望逝於南堂,享年75歲。1669(康熙八年)9月,湯若望得到徹底昭雪,恢復“通玄教師”之名,1669年12月8日,康熙帝賜地重葬湯若望於利瑪竇墓旁,御賜祭文一篇,鐫刻在湯若望墓碑的反面。

古代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後都做了什麼事情為何沒有人願意來中國修史呢

湯若望這批傳教士倒下來,可是自兩次鴉片戰爭後,又有無數的外國傳教士來到了中國,他們表面做著善事,如在各地建醫院、育嬰堂,並從事“恤貧賑災”等所謂“慈善事業”。他們做這些善事的目的,用侵略者自己的話來說,是為“大大地增加異端分子對我們的好感”,以小恩小惠誘騙中國人入教,達到在精神上奴役的目的;開設醫院,為人治病,是為了“把基督教的真諦灌輸到病人的腦子裡去”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國”。來自《16-20世紀入華天主教傳教士列傳》中的一句評語更能說明問題: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駐紮傳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營、駐紮侵略軍一樣必要。一個傳教士抵得上一營軍隊、與其設立九個軍事據點,不如設立九個教堂更為有效!

TAG: 湯若望傳教士順治帝天主教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