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文/C叔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這是公元764年的冬天,北風呼嘯,夾雜著細密的雪花。

酒店裡的人不多,今天的生意看來是不行了,老闆這樣想的時候,外面來了一位客人。

當老闆看清那人以後,急忙迎了上去,說到,郎君,請上樓。

正當這人要上樓的時候,突然停住了腳步,然後走向了一位老者。

可是董大?那人試探性地問道。

老者轉過頭來,露出一段複雜的表情,仲武?你是高仲武?

一、董大是誰?

這位老者名叫董庭蘭,家裡排行老大,所以朋友們稱他為董大。

高適不喜歡用行次做稱呼,畢竟“高三十五”,叫起來有些彆扭。

見到董大的那一刻,高適想起了17年前的宋城。

當時的情況不管對高適,還是對董大,都很難忘記。

落魄往往比歡愉更令人印象深刻。

高適認識董大的時候,董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音樂人”了。

董大的成名曲是《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古琴曲,據傳是根據東漢蔡文姬的長詩譜寫而成。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胡笳十八拍》第二拍(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講的是蔡文姬因父親獲罪流落匈奴,後與匈奴左賢王結為夫妻,生有兩個兒女。

後來曹操平定中原,和匈奴修好,得知好友蔡邕的女兒如今卻在匈奴,於是花重金贖回。

此時蔡文姬已經在塞外12年,雖思念故土,可匈奴不准她的子女歸漢,從此母子天各一方,經歷過2次生離死別後,蔡文姬寫下了這首《胡笳十八拍》。

這不僅是蔡文姬一個人的悲劇,也是那段東漢末年的時代往事。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胡笳十八拍》第十八拍(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只有聽董庭蘭彈奏《胡笳十八拍》的時候,人們才能感受到蔡文姬當年的那種經歷,聞者動容,聽者落淚,而董庭蘭也憑藉《胡笳十八拍》一曲成名。

不過此時的董大並不如意,雖然有些名氣,可也沒有得到什麼貴人的賞識。

他覺得自己並不比李龜年差,可人家卻有個頭號粉絲,唐玄宗。

人和人不能比啊。

二、和董大的第一次告別

公元747年,兩個失意人相聚在了一起。

這與其說相聚,不如說是一次別離。

高適和董大是在房琯的宴會上認識的,彼時董大是房琯的門客,而高適則是一個上門干謁的考生。

如果說董大曾經是失落,那高適簡直就是落魄。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高適20歲來長安的時候,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他覺得考進士猶如探囊取物,所以從不去幹謁,不去巴結權貴,更不屑於考個明經什麼的。

可長安城總會用最殘酷的毒打,來告訴那些看不清現實的學子,歡迎來長安。

經過2次科舉失敗,高適終於認清了現實,他後來參過軍,種過地,甚至還討過飯。

從不屑於應酬,到四處交朋友,從不去巴結權貴,到四處干謁。

他和王昌齡、王之渙旗亭畫壁,又和李白、杜甫伴遊梁園。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多個朋友多條路,話是這樣說沒錯。

然而看著年輕的朋友們一個個不是考中進士,就是被推薦去做官,高適有時候會這樣想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

我懷疑是不是隻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

這一晃高適已經40出頭了,長安不歡迎他,他只能跑到物價更低的宋城(現河南商丘)。

在這裡,他遇到了董大。

獨在異鄉為異客,兩個多年未見的異客卻在異鄉相逢,感懷成了雙方共同的主題。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高適想起,上一次的長安記憶已經是10幾年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我們都是有雄心壯志的人,可直到今日,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路

高適念出了這樣兩句: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六翮,出自《韓詩外傳》:

“夫鴻鵠一舉千里,所恃者六翮耳。”

鴻鵠能飛越千里,靠的都是這雙翅膀。

可我就好像是一隻小鳥,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

高適和董大一番長吁短嘆,此時店小二來催結賬。

兩人摸了摸口袋,卻只是囊中羞澀。

高適感嘆: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此番“別董大”,正記錄了高適人生中最落魄的一刻。

三、和董大的二次告別

高適和董大都沒想到,在經歷了那場動亂後,他們還會相逢。

昔日相逢無酒錢的兩位在後來的日子裡都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公元756年。

董大後來得到房琯的賞識,因為琴藝高超,房琯經常會在宴席上讓董大演奏。

這也就有了李頎那首著名的《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當時房琯還是給事中,756年,房琯得知玄宗出逃,不顧危險追尋,終於在普安郡追上玄宗。

危難中的玄宗在最落魄的時候,看到還有大臣願意追隨,非常感動,當天就封房琯為文部(即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房琯這就成了宰相。

在成都安頓好以後,董庭蘭也就成了宰相眼前的紅人,出入房琯府裡的人越來越多,每當宴會,總有屬於董大的時間,這段時間,董大終於走上了人生最高峰。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可至德二年,房琯被罷相。

原因則是門客董庭蘭收受賄賂。

其實房琯被罷相是早晚的事,一來此時肅宗剛登基,而房琯又是玄宗派過來的人;二來房琯自視甚高,覺得不論治國還是平天下都沒問題,結果上前線打了一仗差點把家底賠光,多少被認為是紙上談兵之輩。

可董大畢竟脫不了干係,於是,又一次流落江湖。

756年,對高適而言,是過山車式的一年。

高適本不過是哥舒翰賬下的一位掌書記,叛軍攻到洛陽後,封常清和高仙芝堅守潼關,可玄宗卻認為他們畏戰,下令斬首。

高適跟著哥舒翰去了潼關,可出戰根本沒有勝算,最後哥舒翰戰敗被俘,高適逃回長安,和玄宗一起逃到成都。

而後玄宗讓各皇子分鎮天下,高適反覆勸說這會出事,結果永王李璘在江南招募軍隊,這大大挑戰了剛繼位的肅宗,於是高適被派去平叛。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在那裡高適打敗了永王,而永王賬下的李白則成了附逆作亂的罪人。

在收到李白的求救信後,高適沒有做出任何迴應。

在前程和友情之間,他做出了選擇。

在高適南下平亂的同時,睢陽,一個高適無比熟悉的地方,正在經歷戰爭最殘酷的部分。

守將張巡以不到萬人的兵力,面對燕軍十幾萬軍隊,死守二年。

《舊唐書》上記載:

城中糧盡,人們易子而食。

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只能交換了吃,即使如此,還要死守城池。

張巡甚至把自己的妻妾殺了,給手下將士吃,這是怎樣一幅慘烈的畫面。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而高適在平定江南後,收到命令馳援睢陽,可等他趕到,睢陽已經是一座死城。

高適不是睢陽人,但他的家就在睢陽。

他曾經在遠遊的時候寫過一首《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而如今,連個念想都沒了。

這一年,高適從一個從八品的掌書記變成了侍御史,後升為正四品的諫議大夫,又成了權傾一方的淮南節度使。

高適成為了官位最大的詩人,即使放眼整個唐代。

就在他的仕途走到人生頂峰的這一年,他也經歷國破家亡,妻離子散,好友反目。

命運似乎在和他開玩笑,他得到了所有,也失去了所有。

在高適64歲這年,他遇到了比他年紀更大的董大。

兩位老人坐到了一起,想要聊點什麼,卻發現開不了口。

他們曾經都想飛上枝頭,可當這些都榮耀都實現後,卻失去的更多。

大唐的繁華曾讓他們覺得高不可攀,現如今,這個盛世也一去不復返,甚至連賞識高適的玄宗、肅宗都已經不在了。

窗外的風雪依然很大,剛才高適和董大都是冒著這樣的風雪而來,正如他們半輩子的人生。

高適念出了這樣兩句: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而此時的相聚依然要別離,因為高適即將離開成都,返回長安。

本來已經塵封的記憶,在看到董大的那一刻又被開啟。

往後的路要怎麼走,到了如今這個年紀,還有沒有往後的路呢?

又到了臨別的時候,總要把這首詩作完,高適是這樣結尾的: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別董大》與其說是送給董大的,不如說也是送給曾經的自己。

高適心中突然想到,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吶,你們還好不好。

葉嘉瑩先生曾說:

天才有兩種,一種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只為在現世做出一番成就;另一種不為世俗所屈服,在現世一事無成,只為光照千古。

高適成了前者。

在這樣一個風雪天,高適和董大又一次告別。

高適《別董大》,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去

他走出門,看到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風把什麼吹進了高適的眼睛,前方的景色頓時模糊起來。

他好像能看到一些人在遠處向他招手,那個身影,是王昌齡,是王之渙。

還有一些兒童在打鬧嬉戲,有一位婦女出來招呼他們趕快回家。

更遠處似乎還有一位白衣男子,背對著高適,眺望樹梢。

高適揉了揉眼睛,再睜開的時候,這些人都消失不見,順著白衣男子最後的目光,高適看到樹梢上的小鳥,它的翅膀上披著一層白雪,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

注:

高適的兩首《別董大》作於何時,有幾種講法。主流的說法是都作於747年,也有說是作於764年,還有種說法是其二作於747年,其一也就是“莫愁前路無知己”這首作於764年。

究竟何時?目前都沒有定論。我個人傾向第三種說法,這也是本文的思路依據,特此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相關論文資料。

參考資料:

1、《說高適別董大二首》魏怡

2、《唐詩董大之辨》席文傑

3、《高適別董大作於蜀中考述》張起

4、《試論李白杜甫高適的人生理想與政治智慧》亓鳳珍

5、《高適詩文系年稿》徐無聞

TAG: 高適董大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董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