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劉若英變了。

張艾嘉的訪談節目《念念青春》中,劉若英有些溜肩,還有臉上遮不住的疲態。

還眼神溫柔、一臉滿足地講著家庭瑣事:

頂著勞累堅持烹飪一條魚,看丈夫和孩子“光碟”後,她覺得很值……

她說,很多人都覺得劉若英就應該一輩子單身,到山上去。

如今結婚生子的她,很不劉若英。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確實,眼前的她和記憶中的她像兩個人。

那個滿眼寫著孤獨,一臉執念地唱著《為愛痴狂》《後來》《很愛很愛你》的劉若英,似乎不見了。

失去“孤獨感”的劉若英,泯然眾人矣?

想過沒有,為什麼是劉若英和“孤獨”繫結在一起?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她是一個歌者,也是一個電影人。

但無論以何種形式,她的孤獨都滲透在每個作品裡。

先說歌。

她的音色不是最好的,高音尖銳毫無美感,所以她的歌大都調不高。

能唱到每個人心底裡,只因為情感充沛、細膩。

每次唱歌,她總是眼神篤定、神情投入,像整個人鑽進了歌裡。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她在《後來》中惋惜失之交臂的青澀戀人: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誰不被撩起那份青草味的悸動和回不去的遺憾?

她在《很愛很愛你》《成全》中唱在三角戀中的忘我犧牲:

很愛很愛你,只有讓你擁有愛情,我才安心。

我對你付出的青春,這麼多年,換來了一句謝謝你的成全。

誰不被喚醒曾為了某個人笑著吃苦瓜的痴情心境?

她給動畫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配音並獻唱。

梁祝從兩小無猜到愛而不得、生死別離,她穿著一身紅衣,只輕問一句:

人,為什麼,有勇氣一見鍾情?

人,為什麼,憑感動生死相許?

像在無人角落無意嘟囔,卻舉重若輕把世人對梁祝、對自己之於愛情的嘆息、疑惑、深情甚至無奈表達得餘味悠長。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再說戲。

人在愛情裡總是有些神經兮兮。

那個年代有兩個經典的“瘋女人”形象。

一種,是鄭秀文在《孤男寡女》扮演的Kinki,神經質的女性。

心情一不好就刷馬桶,丟三落四,一驚一乍極度情緒化。

另一種,是劉若英在《天下無賊》扮演的王麗,為愛痴狂的女性。

不同於鄭秀文大開大合的外化表演,劉若英傳遞情緒,通常只靠:

眼神。

她常用失魂落魄的眼神,把“脆弱”以一種氛圍,穿過螢幕,不動聲色地瀰漫在你四周。

讓你清晰感知“痴情”這個抽象的詞。

《天下無賊》中,得知愛人死了,王麗邊吃邊落淚。

眼神看似直楞、空洞。

實際上,她強忍悲痛是為了腹中胎兒,越安靜越肝腸寸斷;

《雙瞳》中,因警察丈夫長期不回家憤而離婚的清芳,在洗澡時被丈夫推門而入。

眼神一樣很輕。

沒有責備,反而只是驚訝羞澀、甚至帶著重修於好的期待;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似水流年》中,偶然去烏鎮工作的英,意外愛上當地圖書管理員。

當時她已有交往十幾年的未婚夫,且長居臺北,距離烏鎮十萬八千里。

但當被他抱住時,她眼神迷離。

宛如被灌下迷魂湯,跌入夢境,逃不過那一刻的沉迷。

以上每一個眼神, 來自不同女子的同一份為愛痴狂。

但她讓肉叔印象最深刻的角色,還不是這些,是在一部女性題材電影《20 30 40》中,扮演的30歲空姐。

空姐?舒淇用兩部《非誠勿擾》立起來一個愛上已婚渣男的寂寞空姐形象。

但劉若英只在這部共三個女主的小眾電影中,花費二十幾分鍾, 就準確擊中我對寂寞的理解。把一個極度孤單的空姐留在了我心裡,很多很多年。

一下飛機,她分別和三個男人通電話。

一個愛而不得的已婚男人,一個分不了手的幼稚男友,一個餘情未了的前男友。

她和前男友得瑟:

有時候一個人睡,有時候兩個人睡,有時候一群人一起睡(飛機上)。

但看似風流,也表明了她的孤獨。

有情人,無真愛。

即便歡愉後在對方懷裡,她的眼神也沒一絲抓力。

空虛, 只有無盡的空虛。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好死不死,一個人在出租屋時,還遭遇地震,突然發燒。

當她尖叫著躲進桌角,一個人昏睡一整天時。

你很清楚,她很無助。

還是分析眼神。

有一幕,她歇斯底里地找已婚男人逼宮,砸爛他的車——

回頭望向他,眼睛好像在說:不如我們魚死網破。

只用一個眼神,劉若英就把一個女人在愛裡的偏執演繹到極致。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像極了她成名曲《後來》MV中的那個奇怪的男孩。

任女孩怎麼狂拉硬拽都不為所動。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為愛痴狂,說的就是偏執。

偏執是威脅,更是孤獨。

一邊,她一遇到愛就不管不顧,還天真等待對方同等迴應: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痴狂?

另一邊,卻冷清地抱著“一輩子孤單”的悲觀打算:

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樣孤單一輩子。

她唱的演的,都是越孤單的人,才越極端的人。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如果僅僅是作品如此,那只是人設。

不同於現在流行策劃人設,那個年代,劉若英和“孤獨感”繫結,是真情實感的。

劉若英本人,就充滿孤單感。

她父母離異,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

長大後,感情生活卻總是充滿愛而不得的苦澀。

她先對恩師動情。

上大學時,邂逅她師父,成為其助理。

師父給她取名“奶茶”:

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麼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麼澀,所以奶茶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

師父還為她寫歌,詞曲包辦。

當時劉若英正籌備第一張專輯,已經備好十幾首歌。

但就是找不到一首合適的主打歌。

某天,師父拿著吉他在錄音棚,根據她的性格、情緒量身打造了《為愛痴狂》:

我從春天走來,你在秋天說要分開。

說好不為你憂傷,但結局怎會無恙。

娓娓道來的歌詞配上踏在心尖上的旋律,歌裡的“你”好像說的就是劉若英。

永遠帶著少女憂傷的劉若英,從不知名的地方走來,走進了大眾的心裡。

從此,劉若英紅了,成了天后。

第一場演唱會,她邀請恩師,但人家沒答應,說:

關我屁事。

可就在劉若英唱《為愛痴狂》時,他來了。

劉若英驚喜又嬌嗔地向他要一個擁抱。

他不肯,劉若英只能求助歌迷:

你們幫我求他好不好?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劉若英說,她只見師父穿過兩次西裝。

一次是在他的婚禮上,一次是我的演唱會上。

之後,師父開始刻意疏遠她,兩三年避而不見。

他知道,劉若英不該被沒有未來的情愛糾纏,她該成為天后。

直到她又出新專輯,兩人才終於上同一個節目。

劉若英單膝跪下,獻上專輯,他卻訓斥:

這是你用血汗換的專輯,怎麼能輕易送給別人。

劉若英一下就哭了。

不知道他是否想過:

師父於她,怎麼會是別人呢?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師父給劉若英唱《風箏》:

因為我知道,你是個容易擔心的小孩子。

劉若英再次情緒失控,又笑又哭。

最後,師父說:

你有你的夢,我有我的事要做。

我的事還沒做完,你不會帶動我的。

你去的任何地方,其實都不關我的事了。

我會做那種,永遠都讓你找不到的爸爸。

我永遠不會去做那種,問兒女要不要回來吃晚飯的爸爸。

你不會找到我的,再見。

她來自離異家庭,他卻要當她找不到的爸爸——

為她好。

—你已經飛的太高,你真的掉下了,我也接不到了。接不到了……

—拉線就知道在哪裡啊,你沒放過風箏哦。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風箏,似乎是劉若英和師父之間的某種意象。

後來,劉若英的《很愛很愛你》,第一張沒有恩師參與的專輯。

同名主打歌也採用了風箏的意象,和上面提到的這場訪談,像某種呼應:

很愛很愛你,所以願意,不牽絆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這份感情,最終像風箏斷線,漸行漸遠。

後來是黃磊。

她和黃磊合作《夜奔》《人間四月天》《似水年華》,傳出緋聞。

某次,張艾嘉、李心潔還曾在臺上調侃過他們。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黃磊在《似水年華》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我和劉若英之間是愛情、親情和友情之外的第四種感情。

甚至網傳黃磊曾在結婚前打電話給劉若英:

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結了。

第四種感情是什麼情呢?

不可說的感情。

後來,劉若英成了烏鎮的代言人,她形容對烏鎮的感情,也像在表達某種“不可說”:

這個地方跟我的情感很像是過去的戀人,有些戀人即便沒有在一起,可是曾經有的情感是一直在那裡的,留下的美好是不會變的。

再後來,這份“不可說”伴隨著黃磊結婚,變成了“沉默”:

他們再無交集,連微博都沒有相互關注。

劉若英說:

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也許並不是愛與恨,而是彼此擦肩而過卻相忘於江湖。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撲空, 和再一次撲空。

但遍體鱗傷算什麼,孤單的她總是撿起被灼傷的羽毛,繼續尋找。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歌、戲、人生。

儘管載體不同,但她總是一個人、帶著一身孤勇往前衝。

孤獨的成長過程,是她的年少輕狂。

也是我們的年少輕狂。

那些年,孤獨的她,映照著孤獨的我們,形成互文。

少年不知愁滋味時,我們被困於無知、青澀的迷茫裡。

自己摸索著,一步步長大。

幸得碰見劉若英,我們不再覺得孤身一人。

年少的我們,從她的歌裡、戲裡,從她的天后時代裡,初識一種叫“愛情”的情感。

懵懂地感知心動、犧牲、成全、無奈和遺憾。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當年的她,和不知所措的我們一樣, 被孤獨多次擊敗,做過很多幼稚、瘋狂的事。

去巴黎散心,一個人淚流滿面地給自己拍VCR:

在我這個年齡,還剩下一點點的衝動,和一點點的勇氣,做這樣的事情。

我覺得以後都不會再發生了。

也不會再有了。

什麼事情呢?她在街上,見人就舉牌發問:

愛是什麼?

問了很久還是不懂。

她還曾在演唱會上,唱《後來》把自己唱到失控、崩潰、大哭。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這樣的她失態嗎?

作嗎?傻嗎?

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覺得。

同步的憂愁、同步的慌張。

孤單的她,就是孤單的我們。

孤單的她,慰藉著孤單的我們。

那期《念念青春》,劉若英收集了個別彈幕發在了微博上。

有兩條準確地概括了劉若英對我們來說是什麼。

意味著感情至上,意味著我們的整個青春。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說到這,劉若英為什麼成為“孤獨”的代名詞?

她總在幹大多數人衡量利弊後,覺得不划算的事。

她一再愛上不該愛的人,鐵了心不顧世俗的眼光,甚至想過為此放棄天后事業。

《念念青春》中張艾嘉問她,如果再回到過去, 你選擇事業還是感情。

她果斷答:

感情。

和大多數人做不同的選擇,她當然顯得孤單。

敢於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她必然孤單。

和曾經“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多像。

後來,我們不再由老師帶著,集體學一篇課文。

而是隻能各自上路,獨自尋找答案。

她曾笑吟吟地覺得“永遠單身也是一種勇敢”:

你願意單身也是一種勇敢吶對不對

你想一想

你到了六七十歲

比如我這兩天就在想

如果我這輩子都沒有結婚

那到了六七十歲,年夜飯要跟誰吃?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她還曾哭著向張艾嘉撒嬌:

我不想長大。

張艾嘉說,你都快老了, 還不想長大?

哈哈,一樣。

那時我們總是莫名擔心未來,也總是異想天開。

再後來。

劉若英沒有一輩子孤單,也不可能永遠不長大。

她結婚生娃。

而聽她的歌,看她的電影的我們,也長大了。

身邊的人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複雜,我們不孤單了。

但不孤單不代表不寂寞。

結果導向的工作思維佔據大腦,會議上嚴謹的資料,也不允許我們再輕易感性上頭。

但學會了理性,也學會漠然。

我們變了。

但劉若英變了嗎?

其實反倒是她,身上的孤單感沒消失。

婚後,她和丈夫經常分房睡。

有時,一起出門,卻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地去不同影院看不同電影。

還會趁著自己出差或丈夫出差時,抓緊恢復單身時任性的飲食習慣:

三餐泡麵、披薩、水餃一頓亂吃。

如今,她和丈夫的相處模式,就像她年輕時,在《分開旅行》唱的:

尊重各自的決定,維持和平的愛情。

相愛是一種習題,在自由和親密中游移。

別人都在揣測他們婚姻不合,她卻樂在其中,自顧自地保持著某種孤獨,以捍衛心中的自在和敏感。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而我們?

只是一廂情願地把年少時的“孤獨感”寄存在她身上。

卻不再有時間端詳自己。

不敢孤單,不敢敏感,不敢不長大,不敢不成熟。

不知道你們看過b站上她現場版的《後來》沒有。

她在臺上哭到無法自控時,怎麼也不會想到。

這個爆哭的影片,會變成一個許願池。

會變成一個遺憾祭奠碑。

彈幕滿目交錯的,都是人們心底裡最細膩的情感。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後來的後來。

我們終於在孤獨中學會某些人類的珍貴情感,比如……

愛。

但我們卻寧可對著影片中哭泣的劉若英刷彈幕。

卻不再有勇氣,對那個人表達。

劉若英在懷孕期間,即她的生理上不是一個人的時候,她寫過一本書:

《敢在你懷裡孤獨》。

看,她還是不怕與眾不同,她依然不怕一個人——

她就沒怕過孤獨。

劉若英其實沒變。

而我們呢?

如果我們跨過青春,卻丟掉孤獨。

丟掉敢於和別人不同的熾熱心臟——

讓人失望的,不是劉若英。

是我們自己。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不再孤獨”的劉若英,真的很令人失望嗎?

今日打工人:綠裡騎雞

TAG: 劉若英孤單孤獨痴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