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影評24:陳永仁VS劉建明

特地做了語音版,可在喜馬拉雅FM或今日頭條,搜尋無間道影評或浪兄筆記收聽。

無間道影評24:陳永仁VS劉建明

聽聞無間道系列已經十年多了,遲遲沒有看,究其原因,不是沒時間或者了無興致,而是覺得靜靜地同時看完三部曲才是最好。就如同教父三部曲一樣,三篇史詩,只看過一部可能會覺得是個好片子,但是對整體劇情的把控和理解並不可能到位。三部曲放到一起說,這是自使用豆瓣以來的首篇影評,妥妥的致敬無間道系列,以下有劇透,慎看。另,僅是本人理解,歡迎討論不同看法。未完待續,隨時添改,請勿轉載。

——————————————————————————————

我想說這是一部本質探討佛學,外表用黑幫包裝的哲學電影。一。 背景篇:首先從佛教背景著手,無間道取自《地藏菩薩本願經》,可有兩種解讀,看似對立實則相通:

1。即無間地獄:音譯“阿鼻地獄”,梵文“AvicinarAka”,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阿鼻”的意思就是無間。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墮入無間地獄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就被打入無間地獄。在無間地獄之中,永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絕無其他感受,而且受苦無間,一身無間,時無間,行無間。無間地獄極大,廣漠無間,打入地獄的陰魂,無法脫出,因為沒有輪迴,所以將永永遠遠在地獄中受苦,作為生前窮兇極惡的報應。

2。即無間道:道是指眾生輪迴之道途,而道有四種:加行、無間、解脫、勝進。加行道指斷除煩惱,是獲功德之初級階段;無間道則是指開始斷除所應斷除的煩惱,並由此進入解脫道;解脫道指已從應斷除的煩惱中解脫出來;勝進道是四道中最高也是最後的境界。知道了這兩點背景,讓我們來剖析下電影系列中出現的佛教臺詞:

1。《涅盤經》第十九卷: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

2。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3。阿者無言,鼻者無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

4。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業無間,犯忤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5。《地藏菩薩本願經》捲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這五句話,全部是針對無間地獄所進行的描述。結合周易中的命理說,一旦走上無間之路,兩人便踏上了無法回頭的命運——因無間之道沒有回頭之路;兩人苦苦尋求輪迴而不得——因為無間之中無有輪迴。劉建明:結局墜入無間地獄,而又走在無間道上。陳永仁:結局並非解脫,而是永遠受盡無間之苦。關於這兩個人的結局分析,下文的人物剖析會詳細寫到。

—————————————分割線——————————————

自劉健明與陳永仁在警校的首次相遇始,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而無間道的故事也自此開始,過去構建現在,現在創造未來。二。 人物篇:無間道系列中,不只是劉建明和陳永仁,幾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走在無法回頭的無間之路上,且聽我慢慢分析:

1。劉建明無間道三部曲主角,由劉德華扮演,陳冠希扮演青年。經典名言:給我一個機會,我只想做個好人無間道系列中不折不扣的悲劇性人物,之前提到過,最後在無間之中飽受無輪迴之苦。第二部中,97香港迴歸之前回答Mary問題時提到家人移民國外,結合對Mary的愛慕,也從側面解釋了劉建明為何會加入黑幫。加入黑幫一兩年後,接受黑社會大哥韓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隊,這也能從側面解釋第一部中反水韓琛的合理性。(本來做黑幫的時間就不長,做警察的時間都有了10年左右了,反水也正常)加入警隊之後與被趕出警校的陳永仁初遇,

“我想和他換”這句話,其實是他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即——“我想做一個好人”而非一個打入好人之中的臥底。自此,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劉建明悲劇的命運,最終這種我想做好人和其實我不是個好人的矛盾心理會導致精神上傾向於自我否認進而自我毀滅。讓我們按照時間線整理下劉建明的故事吧:

17/18歲,加入黑幫,接受Mary的唆使,而Mary是接受黃志誠警官的唆使,除掉倪坤。

——————————————————————————————

插播:倪坤死後,倪永孝子承父業,也因此黃志誠才派同父異母的弟弟裡陳永仁做臥底,劇情自此開始展開。也就是說,事情起源於黃志誠的出擊(第二部),而黃志誠最終也死於自己布的局之中(第一部)。劉建明的故事始於Mary終於Mary。陳永仁的故事始於臥底終於即將走出臥底。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沒有走出這一格局,是輪迴也是無間。

—————————————插播結束—————————————

一兩年後,也就是20歲左右,接受黑社會大哥韓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隊同年,陳永仁被開除出警校做臥底,同年梁錦榮同在警校就讀,宿命開始。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12年之後,一路升職,到達高階督查位置。

2002年,與陳永仁鬥智鬥勇,陳永仁亡十個月接受審查後返回高階督察職位,洗牌的同事被梁錦榮懷疑內部有人洗案底,2003左右,33歲左右,雙方對峙,自殺未遂。縱觀劉建明的經歷,很好的詮釋了無間道,我想做一個好人,就是劉建明的悲劇開始。由於電影已有相當長的年份,而且很多地方已經被分析的不錯了,因此,這裡只挑幾個地方重點說一下:

1>。關於劉建明反水韓琛提供情報的時候,劉建明會叫韓琛爸爸,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為了避免其他警官,如黃志誠的誤會,也許吧,但我覺得自家人移民之後,韓琛和Mary是劉建明接觸到的最初可信任的長者,因此心理上有些親切感的當做父親也說不定。也正是因為韓琛的情報,最初劉建明才會平步青雲,然而,自韓琛黃志誠針鋒相對之時,劉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個好人的臺詞便頻頻出現,一方面難以放下順風順水的光明警察生涯,加上Mary等各方面的權衡之後,他也是這麼做的,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決定做一名盡職盡責的好警察。於是做出了選擇,說他是良心發現也好,為了自保也好,總之是在黃志誠死後同陳永仁合作除掉了韓琛。之後便以為自己可以安心的做警察了,卻不想,無間之中無解脫之道,已入此路,便無法逃離。

2>。關於劉建明間接殺Mary間接害死Mary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人分析過是青年劉建明得不到的就要毀滅,我覺得並不是十分妥當。應該說是借刀殺人,更為現實一點。打電話通知倪家Mary的行蹤,然後給Mary打電話,如果Mary接電話了那麼也許就不會死,如果不然,則必死無疑,劉建明不是想毀滅,而是想賭Mary是否對他也有愛。可惜賭輸了,所以自己含著淚看著Mary在自己面前被撞身亡。另外透過電話這個小細節,不禁要問,劉建明是怎麼知道倪家的聯絡方式的?大膽推測一下,如果劉建明是倪家、韓琛的雙重臥底呢?我們知道韓琛在泰國遭遇情況之後,劉建明一度說過韓琛已死,不然Mary去找他,那麼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呢?另外,韓琛死後,劉建明可能不給自己找新的老大麼?那時的劉建明還是個小兵,換言之,還是黑幫思維。退一萬步說,韓琛死後,倪家也有可能找到劉建明。自此,大膽判斷一下,劉建明是韓琛和倪家的臥底,再加上警察身份,實在是三重臥底。這也能呼應第一部中Mary對劉建明說的話,即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性格。不然的話,這些細節就可有可無不用表現了。

3>。關於我想做一個好人自韓琛黃志誠針鋒相對之時,劉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個好人的臺詞便頻頻出現,黃志誠死後同陳永仁的合作,表明他也是這麼做的,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一名盡職盡責的好警察。但是這便有了悖論,以劉建明的視角來看:一方面——我想做一個好人,另一方面——可是我曾經是以黑幫臥底的身份加入警察的隊伍中的那麼,我究竟是黑幫身份還是警察身份?要想完全成為警察身份,就要去解除黑幫身份,那麼如何解除?只有一種辦法,就是消滅掉證據,為此即使消滅掉知道我黑幫身份的一切事物和人也在所不惜。如果不洗底,遲早會被人知道我的黑幫身份,即使不被查出來,我也改變不了自己黑幫身份的事實,無法逃脫內心的煎熬

——想做好人但是事實上我卻是黑幫可是消滅證據,就要殺人,這樣一來,即使成功洗白,也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即使作為警察身份,最後也會成為一個罪犯。我究竟該怎麼辦?就是這樣不斷地煎熬,導致了劉建明人格的分裂,在他心中,為信仰殉職的陳永仁是好人的化身,於是潛意識裡把自己分裂成了好人的陳永仁,並將陳永仁想要逮捕的劉建明當做自己的使命。

4>第三部最後劉建明的崩潰有些人覺得最後的結局設定的不太合理,而這恰恰是我個人覺得最為合理的部分,也是無間道系列設計的最終高潮部分。上文分析過了,劉建明長期處於精神的煎熬之中,這樣大的心理壓力,最終會導向自我否認,進而自我毀滅。最後對峙梁錦榮的高潮,劉建明左口袋是從心理醫生李心兒手中拿來的陳永仁寄來的錄音帶,右邊口袋是自己從梁錦榮保險櫃中拿來的同韓琛對話的錄音帶。緊張時刻,注意觀察,劉建明拿出的是左邊口袋中的錄音帶,這次烏龍加上樑錦榮的雙重刺激直接導致自己的徹底崩潰。緣何?一方面現在的劉建明把自己當做了陳永仁,把梁錦榮當做了劉建明自己,作為陳永仁的自己拿出了指證對方劉建明是內鬼的證據,那麼我要消滅內鬼劉建明,對面站著的不就是劉建明麼?我要徹底除掉他,只要這樣做我就真正成為好人了!但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眼中劉建明的梁錦榮竟然說出了跟陳永仁一摸一樣的臺詞

——“對不起,我是個警察”。如果他是好人的話,那麼作為陳永仁的自己究竟是誰呢?難道我是劉建明?可是我明明是個好人啊!於是劉建明徹底失控,

——“我只是想要做一個好人,為什麼你們不給我機會?!”所有人都沉默,只有劉建明一個人在聲嘶力竭的質疑反問。

5>。最後剖析一下,劉建明究竟是真瘋還是假瘋?如果是真瘋,不知道自己是劉建明瞭為何還質問別人不給他機會?如果是假瘋,為何飲彈後見到Mary還會打出摩斯電碼“Mary我愛你”?這樣來看,真瘋的話,行為不受控,最後無意識,無疑是悲劇。假瘋,想自首進而飲彈卻不幸沒有死成,餘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也是毋庸置疑的悲劇。我覺得糾結這個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只需要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最後劉建明不論是真瘋假瘋,都無法逃離無間之道的悲劇命運就可以了,做不到用死亡逃離,最終無法逃離命運和無間道,這也是影片最後希望透過劉建明的悲劇告知的最後道理。永墮無間,沒有輪迴。

2。陳永仁其實陳永仁這個角色,分析起來沒有劉建明覆雜,因為他單純,單純的將自己是個好人走到最後,單純的相信自己的信仰,單純的將警察身份忠實貫徹到最後。但是,這樣的單純,依舊擺脫不了被命運的玩弄。

1>看一下陳永仁的時間線:

1966年單親家庭出生,和母親姓陳。

1986年,陳永仁得知自己是黑社會老大倪坤的私生子。

1990年,陳永仁母親病危住院,並在醫院遇見倪坤和倪永孝。

1991年,陳永仁加入警校,同年臥底生涯開始。

1992年至1997年,陳永仁在表哥倪永孝手下做事,期間不斷裡應外合給警方提供情報,間接導致倪永孝及全家死亡香港迴歸後,沒有返回總部,繼續臥底在韓琛手下

2002年,第一部和第三部劇情,抓內鬼,鬥智鬥勇,卒。

11月26日 黃志誠警官死亡,傻強死亡,合作劉建明,殲滅韓琛

11月27日 陳永仁返回警隊,發現劉建明就是內鬼,離開

——過了明天就沒事——第二天,天台對峙,身亡。悲劇性英雄人物的一生,隕落。

2>陳永仁擺脫了無間了嗎?很多人分析過陳永仁的死亡其實是一種解脫,陳永仁用死亡最終擺脫了無間道,得到了輪迴。對於這一說法,我有不同的看法。背景分析過,無間之道,無法擺脫。既然已經踏上了無間這條路,就不會有輪迴。對於陳永仁之外的人,看到了陳永仁的死,會覺得他得到了解脫,但是按照佛教的觀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佛,透過修煉,每個人都能成為佛。這樣來看,對於陳永仁自身來說,他還是在無間之中的。原因如下,我們考慮下陳永仁的死亡場景,是被一個內鬼挾持著,被另一個內鬼開槍打死的。

那麼陳永仁的夙願是什麼呢?夙願只有一個,就是“我是一個警察”,他唯一要做的是做回警察的身份,但是直到死,也沒能收回本應得到的警察身份。所以第三部沈凌說過“人都TMD死了,做這些還有什麼用”,表面上看是在抱怨,實則是對陳永仁自身依舊無法擺脫無間之苦的同情。當然了,這樣說,也有不是十分嚴謹的地方,其實如何解讀都有自身的道理,只是在這裡,我想表示一點,在除陳永仁之外的別人看來,他得到了輪迴,用死亡擺脫了無間之路。但是在陳永仁自身的角度來看,有著黑道家族背景的他,一心只想做一個好警察,但是卻無法如願,重新被派回黑幫,因為自己的情報,導致哥哥及全家身亡,這些煎熬還不夠,因為他是一個好人,就只能一直堅持下去,繼續為警察賣命。但是殘酷的是至死都沒能實現恢復警察身份的夙願,即使知道了內鬼也掌握了證據卻到死都沒能親自揪出內鬼,甚至諷刺的是就連自己也是被內鬼殺掉的,這樣來看的話,他還是在無間之中備受煎熬。

——————————————————————————————

關於劉建明與陳永仁:一個是想做風光的警察卻不得不臥底見不得光,一個是警察做的風光又順心,卻在想做好人之時不能如願……兩個無間道上的旅伴,我想他們是心意相通的,但是立場卻又是不能轉變的,這就是造成悲劇的源頭。劉建明:“我想做個好人。”陳永仁:“行啊,跟法官說去。”劉建明:“能不能給我一次機會?”陳永仁:“對不起,我是警察。”劉建明:“誰知道?”兩個悲劇人物的對峙,被奉為經典,殘酷的經典。

——————————————插播結束————————————

3>全家都死了之後,陳永仁為什麼依舊幫助黃志誠?這一點實在值得質疑,但第三部在跟心理醫生交流的時候,陳永仁自己說過,每天出賣身邊人就是我的生活,這塊還是很難過的,第二部倪永孝死的時候,陳永仁對黃志誠和韓琛的恨意是真實的。而父親死後2年,才跟黃志誠重新聯絡,並說想要恢復警察身份,並再也不想見到黃志誠也是真實的,那麼陳永仁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前文已經分析過,陳永仁是為了信仰走到最後的,不是為了黃志誠,而是為了“我是一個警察”這一信仰……其實他很單純,單純到覺得只要完成了任務就可以不再做臥底,重新迴歸警察的身份,重新回到光明的世界。

但事實上,黃志誠自始至終從沒想過讓他真正迴歸身份,以至於“再幹兩年我就成了尖沙咀老大”“三年又三年“不斷從陳永仁的口中說出。其實他是不滿的,只是無從選擇,黃志誠是唯一知道他是好人是臥底的聯絡人,既然他想做一個好人是一個警察,只能堅持做下去,直到回覆警察的身份為止。而諷刺的是,最終為他恢復身份的是內鬼劉建明。沒有選擇的選擇,自己的命運無從選擇。

———————————未完待續———————————————

兩大主角就先分析到這裡,未完待續,有時間再把其他人物、篇章、演技等內容補上。另由於此評論,側重於對無間道的論述,有些地方就不寫了。如果有疑問,或者其他關於劇情的討論,可以留言探討=w=

2014。11。09

TAG: 劉建明陳永仁無間無間道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