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我們會進雜亂的夜市,會吃蔥爆牛肉、白斬雞、羊肉爐,我們生活中有熱炒店老闆、包肉粽的阿桑、煮四神湯的越南媽媽。但在我們的小說、戲劇作品中,他們卻總是被視而不見。 你看日劇、韓劇和美劇,幾乎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文化的痕跡, 別人的戲劇是建立在生活上,而我們的戲劇卻建立在不明的幻想裡。你學編劇,應該坐在熱炒店裡學,因為這才是現實,屬於我們這塊土地的現實。

“那就一年的時間,讓你變成編劇。”

“謝謝老師……你說什麼?”

“一年,變成編劇。”

“一……一年?”

“之後每個星期六晚上把作業給我,每個星期天晚上六點上課,到這家店來,我請你吃飯。”

“請我吃飯?”

一個夢想成為編劇卻毫無基礎的女孩詠琪,遇上一年能寫二十個劇本的面癱大叔,於是就有了上面這段對話。以喧譁碰杯聲此起彼落的熱炒店為教室,以讓零基礎“小白”當上職業編劇為目標,故事就這樣不正經地展開了……

和詠琪的發小兼同事文青一樣,我也有點懷疑這個不要學費還管飯的編劇老師怕不是專門盜取新人創意的騙子吧?大叔真的教得了編劇課嗎?在熱炒店的編劇課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讓我們一窺小說劇情,一邊偷學編劇!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之發展故事的公式

老師從揹包裡拿出一個盒子,裡面裝著許多折得小小的紙片,總共有白、紅、藍三種顏色。他將盒子遞給我:“每種顏色選一個。”

我照做了,老師又要我再做兩次,我總共選出了三組白紅藍的紙片。“這是我找旁邊桌的客人寫的,白色是型別,紅色是角色,藍色是任務,你現在可以開啟來看看內容。”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我將紙片開啟,裡面的內容牛頭不對馬嘴,我心裡有不好的預感:

第一組:武俠  氣質文藝女教授  建立邪教

第二組:愛情  臭屁男  找出初戀的死因

第三組:家庭喜劇  金牌電影編劇  逃離恐怖情人

老師接下來說的話,驗證了我的預感:“這周的作業,將這三組紙片,寫成三個小故事。”

“這……這太難了吧。”我在心中吶喊:臣妾做不到啊!

“不用太複雜,也先不用管故事長度,有個短綱就可以了。”

“這根本就是整人嘛,我就不相信你做得到。”文青也覺得強人所難。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像這一組,”老師拿了第一組紙片,“一個害羞內向、沒有自信的氣質文藝化學系女教授,發現自己掉入武俠小說的世界中。為了在刀光劍影的江湖生存下來,她利用化學知識求生,同時調製出肥料協助貧苦的農民,卻被誤認成神蹟,成了教主。女教授一方面很困擾,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獲得肯定,產生了一些自信。”

“然而地方官認定村民組織了邪教,發兵圍剿,村民人心惶惶。女教授認為自己做了蠢事,不該將現代的科學帶進古代,以為能幫忙,反而導致村民惹上殺身之禍。她偷偷獨自去自首,想要用自己的生命拯救村民,沒想到官兵打算斬草除根,不放過任何一人。女教授計劃失敗,原本建立起來的自信完全瓦解了,在她危在旦夕之時,受她協助的農民們群起保護她,擊退了官兵,並且解開了邪教的誤會。她與村民建立起家人一般的情感,再度穿越回到現代。她因為這段奇特的冒險,瞭解到自己的優點,進而找回了自信。”

我和文青目瞪口呆,彷彿見證了奇蹟。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這麼粗糙的東西,離完整的故事還差很遠。”老師點的菜上桌了,他開始喝起新點的排骨湯,“但如果練就這樣架構故事基礎的能力,創作速度自然就會提升。”

“所以是一種類似公式的方式?”我覺得躍躍欲試。

文青卻潑我冷水:“戲劇創作是藝術,藝術怎麼會有公式呢?藝術的重點,就在於打破公式。”

“我不教藝術,”老師也回答得直截了當,“我也不關心藝術。我關心的是產業和效率。要形成產業,要建立效率,需要的不是驚為天人的神作,而是能持續被產出的、質量穩定的作品。我教的是一套完成‘一定質量’作品的快捷方式。”

“多麼庸俗的想法。”文青覺得可笑。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我卻覺得這個想法很實際:“我想學,請教我這套公式。”

“就算不能寫自己想寫的作品?”高明老師盯著我。

“就算不能寫自己想寫的作品。”我覺得自己已有了覺悟。

“那我就開始了,”老師放下湯碗,“第一步,戲劇是變化,先確定角色的變化過程。我替‘氣質文藝女教授’增加了‘沒自信’這個特質,讓她從沒自信變成有自信。這個角色的轉變過程,一般被稱為角色歷程或角色弧線,或被稱為內部事件。”

“接下來,戲劇是衝突,衝突是‘想要’加上‘阻礙’。一部戲的主軸,是由角色的‘想要’推動的,角色不斷追逐他的目標,不斷遇到各種阻礙,並且不斷採取行動克服這些阻礙,就形成了整個劇情。所以第二步,替角色建立一個動機、一個目標,說明為什麼角色需要進行被指定的任務。這個部分可以從型別、任務和角色彼此的關聯性去尋找,所以結合了‘武俠’與‘建立邪教’,我選擇了穿越的劇情。”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這裡有一個劇情設計的訣竅,就是要替主角安排一個適合和一個不適合這個任務的特性。”老師在這裡停了一下,喝了口麥仔茶。

“適合和不適合的,各一個?”我試著確認老師的意思。

“對。這個任務是專屬於主角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個非主角不可的原因,這就是適合的部分,所以我又給主角安排了一個‘化學系教授’的特質,使她適合‘建立邪教’這個任務。”

“那為什麼需要不適合的特性?”

“為了戲劇性。如果角色完全適合一個任務,無論是能力、性格或觀念上都是最佳人選,那就做不出有力的衝突。”老師稍稍停頓,像是想到了什麼,“知道什麼叫‘有力的衝突’嗎?”

“呃……覺得聽懂了,但不會表達……”

“那就是沒聽懂。學習要聽完能夠表達,才算學得完整。”老師糾正我,但並沒有責怪我的感覺,“有力的衝突就是戲劇張力強的衝突。加強‘想要’或加強阻礙,都可以加強衝突的戲劇張力。一個人丟了工作,如果他本身很有錢,工作只是好玩,‘想要’很弱,失業對他來說就沒有戲劇張力;或是他能力很強,到處都有人找他去上班,‘阻礙’很弱,也一樣沒有張力。”

“如果我們設定主角急需用錢,卡債一堆,又有房租壓力,而且他知道他一旦失業,以他的能力與年紀,下一份工作不知道會在哪裡。‘想要’和‘阻礙’都提升了,這時失業這件事對主角來說,就變得至關生死,戲劇張力就變大了。在這個例子中也可以發現,以‘面對失業再找工作’這個任務來看,主角如果光有適合的特質,問題容易解決,阻礙就會顯得薄弱,設定不適合的特質,能夠幫助我們加強阻礙,提升戲劇張力。”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你教編劇的方式,怎麼聽起來像在教物理化學?”文青自顧自地嘀咕,但沒有人理他。

“另一個設定不適合特性的原因,和角色的成長變化有關。人都必須經歷自己做不到的事、有挑戰的事,才會有所成長,如果角色都只做自己適合做、習慣做的事,那當故事結束時,要合理地完成角色歷程,就會變得不夠有說服力。這一點因為原來抽籤時,文藝氣質女教授本來就和武俠、建立邪教之間有矛盾,所以我就沒有再另外替她安排新特質,而女教授去武俠世界冒險,正好適合沒自信變得有自信這個內部事件。”

“好像看到破解魔術的過程。”雖然還是似懂非懂,但我好像開始對說故事這件事有點方向了。

“第三,建立故事曲線。”老師用筷子在吃光的糖醋里脊醬汁上,畫了這樣一條弧線: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這條線很常見,幾乎每次談到說故事,都會有人畫,就像每次談說故事,就會有人講三幕劇一樣,但多數人並沒有真正去理解這條線。”老師指著線,“這條線的橫座標是時間,也就是劇情的發展,第一秒到最後一秒;縱座標是情緒,也可以說是戲劇張力。隨著時間前進,戲劇張力會越來越大,到最高峰的時候,也就是劇情的高潮,然後高潮事件解決,衝突解除,故事步入尾聲。”

“聽起來是常識,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嗎?”文青一臉“幹嗎說得這麼玄”的表情。

“問題出在怎麼做到。你要怎麼帶動觀眾的情緒?”老師反問。

“就一路預賽、準決賽、決賽打上去,不就好了?設定越來越難的關卡讓主角突破啊。”文青比手畫腳,“小 boss、中 boss、大 boss,遊戲都是這樣規劃的。”

“一路贏到最後,然後打倒大魔王,美滿大結局?”

“對啊,不然呢?”

“無聊透頂的故事。”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會嗎?”文青用眼神向我尋求支援,但我也覺得這樣的故事好像太無趣了。事實上,現在很多手機遊戲的故事對我來說都有點無趣,好像只是為了一關接一關下去,理所當然的劇情。

“戲劇是變化和衝突,從變化來看,如果主角從頭贏到尾,情節本身缺乏變化。從衝突來看,主角不斷地跨越阻礙,就等於一直解決衝突,觀眾情緒反而不會被拉高,只會原地打轉。”

“所以應該要讓衝突延長?”

“理想上,衝突應該要推進到高潮階段才獲得解決。所以理想的劇情鋪排,應該是反過來,讓主角不斷挑戰失敗,直到絕望的時刻,這樣才會創造出高潮。絕望才會帶來最大的情緒。”

“所以要讓官兵來圍剿,千鈞一髮。”我又發現了魔術的秘密。

“對。你如果知道目標在哪裡,就會更清楚過程要怎麼安排,所以在寫故事時,也可以先問自己絕望的點在哪裡,你就會比較快找到答案。”

“那我怎麼知道主角怎樣才會絕望?”

“笨,讓他快死了不就絕望了?”文青嗆我。

“但我總不能每個故事都讓主角有生命危險吧?”我看著另外兩組紙片,愛情和家庭喜劇,找出初戀的死因和逃離恐怖情人,雖然好像硬要讓主角有生命危險也做得到,但似乎都會變成懸疑驚悚片。

“你還不笨嘛。”這應該是我和老師相處以來,他最接近誇獎的一句話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似乎看見老師的嘴角有一絲絲的上揚:“絕望有兩種作法,都和主角想要的東西有關。第一,主角離他要的東西最遠,不可能得到他要的東西的時候;第二,主角離他要的東西最近,近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拿到的時候,但他卻失敗了。死亡算第一種,因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安排角色的缺點和成長。安排角色的‘想要’和阻礙。安排角色適合和不適合任務的特質。安排絕望。”我重複了筆記本上的步驟,“總共四個步驟。”

“最後還有一個重點,這不算步驟,算是檢查劇情有沒有歪掉的基準。一個故事,必須要有焦點。”

“焦點?”

“我們平常聽人說話,都會想:‘這個人想表達什麼?他為什麼要說這段話?重點在哪裡?’如果我們聽不出來,就會覺得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或是他講著講著不在原本的重點上,我們就會覺得他離題了。故事也是一樣的。

“當決定故事是‘讓主角透過冒險變得有自信’的過程後,所有事件的設計,都必須扣在這個焦點上。邪教雖然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斂財,可以建後宮,可以預言世界末日,可以發動戰爭……但如果這些事無法讓主角變得更沒自信或更有自信,或是無法與主角想回到現實世界的目標有關,那就是偏離焦點。焦點是由主角的‘想要’和‘需要’決定的。”

“‘想要’?‘需要’?”

“‘想要’就是主角的目標,想回現實世界,想求生,想救村民……通常是一個具體的、外在的東西。‘需要’就是主角得到了才會幸福、獲得救贖的東西,他欠缺的價值或情感,通常是內在的東西。只完成‘想要’,主角不會成長,故事無法完結,要完成‘需要’,故事才會完結。如果女主角回到現代,但一樣沒自信,不就很怪嗎?但反過來說,女主角沒有成功回到現代,卻在古代找回了自信,在武俠世界中從此幸福快樂,其實是另一種結局。所以‘想要’可以不被完成,但‘需要’必須被滿足。一般娛樂性強的故事,‘想要’和‘需要’都會完成,而稍稍有悲劇色彩、耐人尋味的故事,可能只會完成‘需要’,不會完全實現角色的‘想要’。”

沒才華的我被編劇老師請吃飯

“就像《釜山行》和《泰坦尼克號》?”

“對。”老師拿著賬單起身,“今天就差不多這樣吧。兩個作業:第一,去找十部電影,依今天上課的內容,寫出在劇情裡是怎麼安排的;第二,把剩下兩組紙片的故事完成。我星期六如果沒收到你的作業,星期天我就不會出現。至於你,”老師看向文青,“不要再來了。”

老師交代完作業,就像上週一樣,頭也不回地離開。

“耍什麼帥嘛……”文青收起他那排骨湯口味的手機,“老闆,我們要打包。”

今天的資訊量簡直破錶了,但我覺得超級興奮,因為我真真實實地看見一條學會編劇技巧的道路。

TAG: 主角故事老師文青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