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陶淵明的作品不多,總共就那麼100多篇,124首詩,12篇文章,你哪怕一天讀一篇,三個月也搞定了。

而且陶淵明的文章,大部分都是

明白如話

,你甚至不用查字典,就可以讀得明白。你可以讀出一個人來,這個人說的都是大實話,而且他用自己的語言,為中國的斯文的長河貢獻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畫卷,無可替代。

陶淵明一生寫過五篇遺書,一封書信,三篇輓歌辭,一篇自祭文。他寫遺書時,會想起誰?他有什麼後事要交代?

我是向陽,今天我們來聊聊陶淵明寫的遺書。

文|向陽

短短十四句,卻將五個“傻兒子”罵了個遍

陶淵明活了多久呢?有很多種說法,梁啟超先生認為是活了50多歲,普遍的說法是63歲。北大的袁行霈先生認為是76歲。我這兒採用的是

普遍的說法,63歲

陶淵明的遺書不是一篇,而是五篇,一封書信,三篇輓歌辭,一篇自祭文,就是自己祭悼自己的文字。

陶淵明的遺書之一,就是那封給兒子的信《與子儼等疏》,寫在他50多歲的時候,那顯然不是一封真正的遺書。但是那一年陶淵明大病一場,認為自己將死了,所以寫了這封遺書。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陶淵明故居中的文化牆,門額上的字基本涵蓋了楷、行、草、隸、篆等所有字型。

陶淵明有五個兒子,大兒子陶儼是他的第一個夫人生的,另外四個兒子,是第二位夫人崔夫人生的。這五個兒子都分別叫什麼呢?叫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五個兒子還都有各自的小名,分別叫阿舒、阿宣、阿雍、阿端和阿通。

我們為什麼知道他的小名?因為陶淵明還寫過一首《責子》詩,責備自己兒子的一首詩,這個詩裡說了這

5個兒子的小名

,我們讀上一讀啊,這首詩寫得很好玩,很幽默。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我已經長白頭髮了,我身體也不結實了。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我雖然有五個兒子,都不喜歡文墨。

“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老大十六了,懶惰的天下無比了。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行志學是個年齡的意思,《論語》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十五歲開始讀書,“行志學”是十五歲。阿宣十五了,就不喜歡求學問。

老三老四呢?“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這就是開玩笑了啊。13就是6+7,這老三、老四都十三了,連六和七都不認識,這數學不行。

老五呢?“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老五都九歲了,整天就知道找梨、找栗子。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老天如果只能給我這樣的運氣,那我就借酒澆愁吧。

看得出來老爸跟五個兒子相處得很快樂,那是快樂的時光。

大病將“亡”,陶淵明交代了什麼後事?

那麼到了老爸大病將亡的時候又是怎麼樣一番情形呢?老爸要給兒子交代什麼後事呢?我們看看

《與子儼等疏》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圖/[清]石濤《陶淵明詩意圖》

“告儼、俟、份、佚、佟。”告訴五個兒子,“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獨能免?”天地賦予你的生命,有了生就必然有死,聖賢都沒法避免。

“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說了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孔子四大弟子是親耳聽了孔子的教導。

“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子夏為什麼會說

死生

有命,富貴在天

呢?因為窮困還是發達,不可妄求。你非分的追求也沒用,你長命還是短命,在你的命運之外去找轍也沒用。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老爸我如今已經過了五十了,小時候就很窮,因為家裡窮,所以東奔西忙的。

但是我個性,“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我呢,性格剛直,又沒什麼才氣,與外界經常發生衝突。我打量自己,覺得自己跟這個世間沒法好好混。

“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飢寒。”我就不跟社會混了,我辭官了回家了,但是讓你們這幫孩子很小就飢寒交迫。

“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我自己都裹著破棉絮,我何必徒勞的為兒子慚愧呢?

“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我很遺憾,我的鄰居不是求仲、羊仲那樣的賢人隱士,我家裡的媳婦也不是像老萊子那樣的媳婦。老萊子的媳婦怎麼樣?是能夠跟老萊子一起安貧樂道,受苦受窮的媳婦兒。

“抱茲苦心,良獨內愧。”我抱有這樣的苦心,內心很是慚愧。

人生三大快樂:讀書、聽鳥叫、吹涼風

但是

陶淵明覺得自己有三大快樂

,哪三大快樂呢?

一、讀書。“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一高興,連飯都不吃了。

二、“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我聽到鳥叫都會高興。

三、還有更大一個快樂。“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也沒什麼很高的要求啊,就是大夏天,五六月我在北窗底下躺著,有涼風吹過來,我就覺得很爽,簡直是像羲皇上人,就像伏羲氏之前那些先人一樣。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圖/[明]沈周《柴桑招隱圖》

“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我見識也很淺,也沒見過什麼。我以為這樣的快樂是可以長久的保持下去。

“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時間就那麼過去了。投機取巧的生活已經很疏遠了,

往日的美好生活也離我很遠

了。

“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自打我患病起來,身體是漸漸地衰老,親戚朋友不嫌棄我,還拿藥來救我,但是我覺得我的大限將到,壽命不長了。

“臨終”老父親如何教子?滿滿無可奈何

接下來這幾句話說得很動情,很無可奈何,作為一個父親。“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你們年紀還那麼小,但是我們家那麼貧窮,你們自己要

親自打柴、挑水

,什麼時候才能不幹這些活呢?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這些事兒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可是你讓老爸我說什麼是好呢?

“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雖然你們五個兄弟不是一個媽生的,但是四海之內都是兄弟,何況你們是我的共同的孩子。然後陶淵明巴拉巴拉舉了一些兄弟和諧的例子,江湖故事。

最後說,“《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詩經》裡的原意:看見高山你就抬頭看看,看見大路你就好好的走。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圖/羅時敘畫作《高山仰止》

但是到了《史記》裡,這兩句話被借代為,對那些有德行的人要敬仰、要學習,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爾,至心尚之。”孩子們你們雖然可能達不到那些有高尚德性人的高標準,但是你們應該往這個方向走啊。

“汝其慎哉,吾復何言?”孩子們

你們要謹慎地做人

,我還能有什麼話說?

好在陶淵明這次大病,雖然堪堪將死,並沒有死。他是十年後才過世的。到了十年後,他真的要面對死亡了。但是當真正的死亡來臨的時候,陶淵明反而變得比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更達觀,沒有悲傷,沒有遺憾。

三篇《輓歌辭》,以“鬼”的名義寫的“鬼話”

在陶淵明的五篇遺書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他三篇輓歌。普遍的認為,“輓歌其三”是寫的最好的,氣象很闊大。

但是我覺得每一篇寫都好,而且很幽默。給兒子那封

書信

談到“生死有命”的話題

,在《輓歌辭》裡開篇也談了這個話頭——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反正有生有死,你早死了也不算命短。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我昨晚上還是人,今天早晨我就在鬼的登記簿上了。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魂魄散哪兒去了我也不知道,就剩一幅枯乾的屍體存放在棺木裡頭。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我雖然是鬼了,我還能想象我那些孩子們在哭著找爸爸,我還能想見到我的好朋友們,扶著我的棺木在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人間的得失,人世的是非,我都不知道了。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我死都死了,那些榮辱與我何干呢?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我唯一的

遺憾就是在世的時候喝酒沒喝夠

。這是第一首。

第二首就接著第一首的結尾的關於酒的話題,接著“鬼話”叨叨。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圖/[宋]佚名《採花圖》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我生前沒酒喝,好嘛,今天我死了,祭祀我那案頭上的酒都是滿杯的,而且還都是新釀的酒。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那新釀的酒泛著泡沫,我啥時候能嘗一嘗啊?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祭品都堆在我眼前,那些親戚們在哭。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我想說話說不出來,我想看看,眼睛裡已經沒有光了。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我昨天在房子裡睡,今天晚上就睡在荒草裡了。

“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我一旦出了這個門,回來的時候也都在黑夜裡頭,永遠的黑夜。

三首輓歌有點像頂針。

第二首後來說到“今宿荒草鄉”,第三首開始就直接從荒草說起,“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我死在九月,九月這個時間跟自祭文裡的時間是相對的,嚴絲合縫,所以一般會認為

輓歌和祭文確實寫於他死的那一年

,甚至,那個月。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墳地上沒鄰居,所以墳地顯得很高。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馬也蕭蕭,風也蕭蕭。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這墓室的門已關,千年都打不開。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剛剛來送我的人,送殯的人,他們都各自回各自的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我那些親戚可能還有一些悲傷,其他的人呢,該幹嘛幹嘛了。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我死都死了,還有什麼可說的?我的身體就回到了山川土地。

寫給自己的悼詞:人生為“逆旅,不怨恨、不悔恨”

陶淵明對死亡什麼態度啊?

沒態度

,不悲傷、不沉痛,甚至不怨恨、不悔恨。酒沒喝夠,那就是開玩笑。有這種達觀的態度,在中國的文人中,在中國文人的詩文中也非常的少見。

比方我們對照一下馮小剛、王朔的《非誠勿擾2》,其中“孫紅雷”給自己開了一個生前的追悼會,來了一幫人都在哀悼痛哭孫紅雷的將要過世。

陶淵明不勞動大家,自己給自己寫悼詞,而且非常的平靜。

我們看看這一篇《自祭文》。“歲惟丁卯,律中無射。”今年是丁卯年,就是公元427年,農曆九月。

“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徵,草本黃落。”秋夜漫長,景象蕭條,大雁南飛、草木枯黃。然後呢?

“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我陶淵明將告別我人生之旅的旅館,永遠地回到我的真正的本鄉、本宅了。我要回家了。

陶淵明五個兒子又傻又懶,為何他一點不焦慮?

《桃花源記》石碑刻,位於陶淵明故居守拙園

視人生為“逆旅”

,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達觀的說法,就把人生在世視做一趟旅行。我、我們在人間,就是個過客。

《自祭文》接下來的文字是陶淵明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陶淵明關於自己的故事,在很多篇目中都有明確的講述。所以看陶淵明的詩文,就是在看陶淵明自己的親手所做的回憶錄。

幸好世間有一個陶淵明。

他本人過得苦,但是他的詩文是那麼的有力量。我們感謝陶淵明。

TAG: 陶淵明輓歌兒子遺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