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交際風俗是社會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一個縮影,更是社會不同階層、群體之間,互動關係與效應的生動體現。這裡以清代為例,來闡述一下官場及民間的待客禮尚以及饋贈風俗。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先來講待客禮尚

清代的待客禮儀因階層、群體、身份、地位以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迎客、宴請、送客方面更有特定的禮儀和必須要遵守的規範要求。

一,清代的迎送客禮尚

官場中,官員在迎送客時,講究主客的站位、座次,並按清朝制定的禮儀規則,序尊卑長幼。陝西《米脂縣誌》記載:“仕宦知禮之家,凡晚輩見尊長、生徒見師傅,久別四拜,近別特拜。親戚長幼、友朋交揖,鄉黨平民相見序齒,遇宴會亦序齒。”

民間在迎客送客時,雖然也遵循一定規儀,但較之官場的應酬交往規矩而言,相對隨意寬鬆。如在民風甚為古樸淳厚的陝西高陵縣民間,凡有“賓客主人門,主人出迎於大門外,揖賓,賓入,及門,及階,皆揖如初。賓西,主人東昇,賓再拜,主人答再拜。主人趨正賓坐,賓辭,固請,卒正坐,左還。賓正主人坐,亦如之。執事者進茶,賓受茶,揖辭,退揖。主人送賓,及階、及門,賓揖辭,主人皆答揖,遂送賓於大門外,揖如初迎儀。”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當然,上面所說的這個迎客、送客之禮,並非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這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民人之家的迎送客禮儀。至於普通民人,或是鄰里交往,其迎送之禮,則簡化隨意得多。

二,清代的宴請禮尚

清代從宮廷到民間,從官場至市場,透過宴請進行交際、應酬、溝通,是其重要途徑,與宴者身份、地位的尊卑貴賤可從宴會的規格和座次的排列中得以體現。這是中國傳統的官本位意思的物化形式。這種意識在官場中尤其得到凸顯。

從先秦到清末,在正式的宴會場合,“座次”的安排頗為講究;在堂室宮殿舉行的宴請,以“室內”或“堂上”來區別貴賤。

在室內宴請的座次,最尊貴的座位是;背靠西牆的東向坐,其次是背靠北牆的南向坐,再次是背靠南牆的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背靠東牆的西向坐。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清代凌廷堪在《禮經釋例》中明示“室中以東為尊”,堂上宴請最尊者為“南向座”,次為“西向座”,再次為“北向座”,最後才是“東向座”。

對清代的宴會禮儀,各地的方誌文獻都有或簡或詳的記載和描述,其中康熙《登州府志》的記載很有代表性:宴會前三日具柬,“至日侵晨奉邀,或全帖,或單帖赴席。先差人白,主人知,出候於大門之外致恭,揖讓而進。登堂一長揖,向坐授爵於案,俱回覆一長揖,不行跪禮。主人行酒畢,首賓舉爵白,眾賓酬主,如主人禮。如有專席,主人行酒,先出廳致奠,次揖眾賓,後請專賓出次授爵……”

宴會名目不同,禮儀繁簡也各異,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抑或是經濟發達和滯後地區,在宴請賓客方面,一方面是主人熱情好客,極盡能事以奉客;另一方面是鋪張好豐,宴席都呈現出由簡超奢的發展趨勢。

再來說一說饋贈風俗

清代的饋贈風俗,因社會階層、身份不同,饋贈物件各異,而有許多名稱。臣屬對皇上的敬贈,稱為“進貢”;而皇上對臣下的賜贈,稱為“恩賜”;民人之間的饋贈,俗謂“禮贈”或“送禮”。下面分幾點來說明。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其一,“進貢”風俗。

清代“各直省每年有三貢者,有二貢者”。如道光年間各省的“年貢”方物有記述:直隸總督年貢“三鑲如意一柄、吉綢袍褂二十五套、饒綢袍料五十件、一絲加金大荷包五十對、桂元五桶、南棗無桶等等”。

各省督撫呈進方物,“有非本省土產者”。清代的進貢風俗,具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進貢多在年節期間進行,並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如每年皇帝“萬壽節”時,“大學士、尚書、侍郎、各省督撫,皆有貢。以九為度,一九則九物,至九九為止”,以取其長壽吉利之意;第二,貢物多為地方名特物產,具有名貴、珍惜的特色,供皇帝及皇室消費;第三,此風俗具有政治性與寄生性消費的特質,對社會再生產有停滯與阻礙的作用。

其二,賞賜活動。

清代頻繁而名目龐雜的賞賜活動,多在君臣之間進行,所賜之物,種類很多;賞賜之由,由皇帝喜好而定。常見的是賞賜藥物。如嘉慶帝“以西洋貢藥賜軍機大臣。有所謂的牙油,容幾粒油,郭巴益巴油,桂皮油等等。”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按照《養吉齋叢錄》的記載:“一品大臣年六十以上,遇旬壽,皇帝每有賜壽之典”,一般賜給御書匾聯,福字、壽佛、如意、朝珠、蟒袍、綢緞等,無定製,皆看皇上意願。

皇帝對一些有功之臣或有政績的地方州縣官員,以賞賜物品的方式,對其加以褒獎。這些賞賜活動的特點,一是溝通聯絡君臣之間的感情,二是達到籠絡臣下的政治目的,三是獎勵臣下的有效手段與途徑。

其三,民間饋贈風俗。

清代民間的饋贈活動,可分為歲時饋贈、人生賀儀饋贈、社交與非近緣性饋贈與文人饋贈等五大類。其中歲時饋贈包括迎春、夏日、秋節與辭歲饋贈;人生賀儀包括生育饋贈、婚戀饋贈、壽考饋贈;近緣性饋贈的內容有村社饋贈、鄰里饋贈、尊師饋贈、學友饋贈、商業饋贈、江湖饋贈等;文人饋贈內容包含刀劍饋贈、文房饋贈、器玩饋贈、方物饋贈等豐富多彩的內涵。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這些內容在清代各種地方文獻中有詳盡的記載。如黑龍江《綏化縣誌》記載,當地的饋贈風俗是“或升官晉級,或商家開張,或男女壽誕,或誕生子女,以及娶婦嫁女。元旦、端陽、中秋諸佳節,戚友有往來者,各獻賀儀,以伸敬意”。

慶賀的儀式有別,饋贈的禮節、禮品也各有特色,賀官晉級饋“以對聯,或以鼓樂送至喜主之家,賓主相對”;商家開張,“賀儀多以宮燈、屏鏡、彩氈、鐘錶等物”;賀壽,其“平常人家壽,但賀以壽麵、壽桃、壽酒,外無他物”;賀生子,“以紅糖、雞子、白麵等物,俗曰‘下奶’”;賀娶婦。“首飾之外,則以錢幣,曰禮錢,多寡隨貧富而異”;賀嫁女,“以衣服、首飾、鍾、傢俱等物,亦有以錢者”。

清代官場和民間的待客禮尚有什麼不同?清代的待客禮儀有什麼特點?

甘肅合水縣民間,“凡人家娶妻、生子、得官,及老親之壽,皆有賀。各持錢百文,少者二三十,即以為禮;至厚者,用泥頭酒,佐以雞”。可見,饋贈物品的多少、禮儀的繁簡,則視雙方關係的親疏而有不同。

TAG: 饋贈主人清代風俗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