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文 │ 魔王

俗語稱“張良計與過牆梯”,這句話大致的意思是:你有厲害的計謀,我也有應對方案,大家都有對策,各不相讓。

逆境中各出奇招求生存,這在《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看來再貼合不過《毛騙》番外的氣質了。2019年,作為《毛騙》的番外篇《張良計與過牆梯》低調開機,時隔兩年,它更名為《城市的邊緣》上線與新老觀眾見面,這也是《毛騙》終結篇之後的首次迴歸。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宛如江湖歸來,彈幕上一句句“爺青回”都彰顯了《毛騙》這個國產初代網劇誕出的經典IP的魅力與火爆人氣,豆瓣自來水的好評霎時讓《城市的邊緣》登上一週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二,並獲得8。6的高分。

從《張良計與過牆梯》到《城市的邊緣》,是為了將互相角力、鬥智鬥勇的故事更接地氣地帶回大眾視野,而這一次的番外,不單是一次《毛騙》IP的衍生,更是這群《毛騙》背後的創作者們集體的成長與“再征程”。

迴歸,亦是一種成長

《毛騙》終結篇的結尾,廣場上只留下小寶一人,昔日的夥伴分道揚鑣都開始了各自新的生活,基地關上最後一盞燈也意味著《毛騙》故事告一段落。無論從觀眾還是創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結局似乎都透著一股悲涼。

車志剛坦言,當時做完《毛騙》終結篇後導演李洪綢和團隊並無打算將這個故事再延續下去,“終結篇的結束保留了《毛騙》故事的相對完整性,如果再開發,那想必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而這另外一個故事,也是團隊在《毛騙》終結篇兩三年之後才想到要做的一個企劃。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站在粉絲的角度,小寶結局表現出的悲劇性,以及他後續的發展都是粉絲比較關切的。”車志剛說,

“因為大家對《毛騙》的呼聲比較高,所以我們才選擇繼續挖掘一下小寶這個人物,同時去拓展和延伸《毛騙》這個IP,包括選擇一種新的方式和體量向觀眾呈現。”

30集的劇集一集只有15分鐘,這讓不少觀眾直呼不夠過癮,而劇集略顯深沉和灰暗的基調以及歷盡滄桑的小寶也讓一批老粉覺得《城市的邊緣》失去了《毛騙》的味道。對此,車志剛表示非常能理解觀眾對這部番外的評價,

“距離第一部《毛騙》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這十年戲裡的人和戲外的人其實都在發生變化,當初的我們和小寶一樣,都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小毛頭,如今的我們則要學會成熟,學會跟社會妥協,從而也就會更全面地去看待世界。因此我覺得這種變化是理所當然的。”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小寶本人在最初也有些難以接受。車志剛坦言,對於《城市的邊緣》最難的不是如何開啟新故事,而是如何讓小寶本人理解人物內心所發生的變化。“其實老粉絲都知道,小寶在《毛騙》中是一個不錯的喜劇擔當,而且生活中的小寶也是一個樂觀的人,但到了《城市的邊緣》中他要體現的格外成熟,性格不再張揚外放,這樣的轉變小寶本人一開始也很難適應。”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另一方面,作為番外的主角,劇中的小寶不僅褪去稚嫩,還機智過人,甚至堪比《毛騙》中的邵莊,小寶“逐漸莊化”也在粉絲中口口相傳。車志剛表示自己認同粉絲的感受,但同時他也認為小寶和邵莊兩個人物還存在著本質區別:

“這部劇中的小寶不斷有的後手,不斷的在局中有局設計,看似是很高明,但其實邵莊的厲害在於他高於一般人,總是在危機關頭出其不意或有關鍵一招。相比較起來,邵莊是‘半仙兒’,小寶則更接地氣,我們也是想透過這部劇重點展現小寶的內心糾葛,而非把他神話。”

不得不承認的是,十年光景,《毛騙》的粉絲也在同團隊一起成長,車志剛深知,《城市的邊緣》不僅面對的是《毛騙》的那群老粉,還有網際網路中一批更年輕的觀眾。即便有各種聲音向團隊湧來,車志剛還是堅定的認為,

《毛騙》和《城市的邊緣》表現的核心其實沒有變,謳歌真善美,打擊假惡醜,這一直是團隊做這個系列一以貫之的主題。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因為年輕的熱情和肆無忌憚,所以做出了《毛騙》這樣生猛的作品,雖然那樣的粗糲難以再復刻,也成為留在千萬觀眾心中的神話,但《毛騙》團隊願意在各自的變化中尋求突破。

“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心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管將來做什麼東西我相信這種變化會一直存在”

,車志剛說。

從草臺班到規範化

“十年前的《毛騙》現在的觀眾哪裡還看的進去呀。”當年一手打造出《毛騙》的李洪綢導演說道。

看似是玩笑話,卻也充分說明了如今觀眾觀劇需求的變化以及對劇集質量要求的提升。這次在《城市的邊緣》中,李洪綢擔任的是監製,從劇本創作到後期製作,每一個環節他都進行了精心把關,作為“毛騙之父”的李洪綢這次製作《城市的邊緣》最大的感受就是“規範化”。

“以前做《毛騙》,我們是那種草臺班,一邊寫一邊拍很任性地完成拍攝。現在我們擁有很多專業團隊,一起去策劃然後準備好所有東西一口氣在兩個月內完成拍攝,包括在拍攝模式上這次也有很大的不同。”李洪綢說。

“我們在市場上做了一些調研,覺得可能現在微短劇更能讓大家接受,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是從短影片的體量去做的。其次在人物設定上,我們其實想要儘可能的‘去毛騙化’,讓更多新觀眾認識我們。”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大膽的嘗試意味著一定風險,從目前觀眾的反饋來看,李洪綢也發現了《城市的邊緣》的不足之處。

首先就是觀眾普遍反應的反派太弱的問題,李洪綢表示,

微短劇的體量導致故事的佈局不易太大,如果要有成熟的大反派,必須要給他足夠的鋪陳,包括做出與主角多次“進攻、防守”的多層結構,這樣才能起到來回博弈的效果。然而微短劇主要還是把控節奏,在現有的篇幅中展現核心主線,因此《城市的邊緣》在反派設定上沒能展現出像《毛騙》那樣的力度。

“其實循序漸進的方式進入《城市的邊緣》挺好的,你會發現每集前面的日常騙局能給新觀眾帶去新鮮感,只是對於老觀眾來說這些東西他們都已經熟知,所以覺得‘套路’”,李洪綢說。

其次,由於缺乏經驗和資金的問題,在“去毛騙化”上李洪綢也進行了反思,

“主要是宣傳上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吆喝來吆喝去還是老粉絲多,現在豆瓣的評分也有一部分是情懷分吧。”

但不管結果如何,李洪綢都與團隊磨合出了相當好的默契,對於一個致力於創作,潛行琢磨故事的團隊來說,緩慢的創作步伐雖然拉長了觀眾的期待,但李洪綢也表示,後續《毛騙》IP還會以電影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好事多磨,對自己的內容有足夠信心的李洪綢也在思考如何在其擅長的懸疑領域中做一些創新。李洪綢與車志剛共同導演的奇幻作品《異物志》也即將與觀眾見面,因為加入奇幻元素,故事整體格局更大,車志剛就坦言這是他目前做過比較難的專案,光劇本打磨就用了一年的時間,“奇幻型別難免有展現超能力的部分,這部分如何讓他和劇情更匹配更合理,以及我們還要保證懸疑的基底和一點點喜劇元素,所以《異物志》雖然是個奇幻劇但它絕不是靠視效取勝的。”

牢牢抓住自己擅長的領域,是李洪綢和團隊創作的前提,在此基礎之上,能夠跟隨市場的步伐,更系統和規範地做一點創新內容,是他們正在鑽研的道路。

懸疑劇的創作樂趣

和所有創作團隊一樣,長期深耕一個領域,難免會遇到瓶頸期。但對於李洪綢和他的團隊來說,最怕的不是懸疑故事沒得寫,而是如何更好地匹配現在觀眾的觀劇習慣。

對於做慣長劇的李洪綢來說,初次嘗試微短劇的不利讓他在未來的專案上會更加小心,他認為微短劇現在仍是一個比較新的產物,而懸疑故事可能更適合40-50分鐘一集、12-24集的長劇體量來呈現。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在故事開發上,團隊則相當有信心。車志剛就介紹道,團隊的核心成員基本上都是編劇出身,大家在寫劇本時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比如為了故事的精彩度,先想好幾個絕妙的設定,然後分別安插在主線中,在設定不變的情況下編劇們要自行銜接故事的前後邏輯。

可以說,這種“自己挖坑自己填”的創作方式一方面保證了最後的故事會非常精彩,但另一方面也特別考驗編劇能力。如果真的遇到寫不出的情況,大家會一起商討攻克,這也是為什麼《毛騙》團隊創作步調緩慢的原因。

與此同時,團隊還有大量的編劇每日蒐集資料,《毛騙》包括《城市的邊緣》中的騙局都是來自新聞報道和周圍人真實的受騙經歷,所以李洪綢也表示《毛騙》這個系列在創作之初就是秉持著防止大家上當受騙的初衷。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然而生活與藝術畢竟不同,面對這幾年開始的懸疑劇的噴井式爆發,李洪綢對這個他再熟悉不過的領域也有了新的認識。

“懸疑劇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小眾、邊緣的,只不過從《白夜追兇》這類優質劇集的出現,好像大眾開始喜歡看懸疑劇了。而我們之所以一直寫小人物的故事,這也真的是創作上的選擇,因為生活的素材取之不盡,小人物才能給大家帶來親切感。”

對於十年深耕一個型別的創作團隊來說,懸疑劇的創作對於李洪綢和團隊來說不再只是技法上的“故弄玄虛”,更多的則是透過創作上的手法來完成與觀眾連線的“心理遊戲”。李洪綢強調,

“就像做一個心理遊戲,觀眾會想我先放出哪個點,大家互相揣摩還挺有意思的,當觀眾能夠透過我的技法看到更深層次的表達,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創作者最大的滿足。”

《城市的邊緣》導演車志剛:《毛騙》終結篇後,《城市的邊緣》迴歸

一切都不是空中閣樓,憑空想象。從《毛騙》到《城市的邊緣》,李洪綢認為就像與觀眾兌現諾言一樣,用他熟悉的方法編織故事,等待觀眾去發現答案。這樣的樂趣,他認為可以陪伴一直陪伴在創作者與觀眾之間。

TAG: 毛騙李洪綢觀眾小寶車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