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父親性,就應該男方家負責教養!這位網友的觀點讓人很反感!

孩子隨父親性,就應該男方家負責教養。

這是一位網友今天丟擲來的一個問題。

這位網友是位媽媽,她的觀點是,結婚前就已經和男方家說過,自己不會做家務,不會帶孩子。

現在想要二胎了,男方家人又都反對。理由是,這位網友絕對踐行了開始的言論。

孩子不看,家務不做,班也沒上!

最終這些活都落在了婆婆身上,如今再要一個,這不是要婆婆的命嗎?所以男方家都不同意。

這位網友自然是覺得自己特有理。事先都說好了,你們要反悔!

男方則表示,只當你說說,沒想到你這理論與實踐結合如此之好!

這位網友的言論正確與否我們暫且不再去談論。

透過這個事情,其實也揭示了當下的一個撫育難題—孩子究竟該有誰來帶?

01 誰該挑起撫育孩子的重擔

中國的傳統習俗,一般生了孩子,都是由孩子的奶奶來帶。

這在外國人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父母帶大了自己的孩子還要再去帶小的,那不是意味著父母永遠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嗎?

確實如此!

有許多老人為了照顧孫子孫女,與老伴兩地分居,一人在老家,一人隻身來到孩子的家庭中充當起了保姆。

有多個孩子的父母,甚至一人照顧一個,天南海北,天各一方更是常見的事情。

老一輩的到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

忙碌了一天,下班也不用自己做飯,就有熱乎乎的飯擺在面前。

衣服洗著,衛生收拾著,比保姆還盡心。

但是父母的費心費力並不見的能換來孩子們的尊重。

因為父母的生活觀念,教育觀念都與這一代相去甚遠!

於是,矛盾便出現了!

子女一方面享受著父母帶來的便利,一方面又批判著他們的落後。

父母呢,則整天小心翼翼,生怕哪個地方做錯了,惹來孩子們的嫌棄。

想回老家與老伴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又因子女都上班,沒人照顧孫子孫女。

照顧孫子孫女吧,又怕子女說他們不會教育,真是左右為難。

俗話說得好,隔輩疼。

確實如此,看看現在父母對隔輩孩子的悉心照顧,在回想一下想當年自己,待遇真是天上地下。

老輩人這樣做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在孩子的撫育過程讓爺爺奶奶等老一輩人佔據了主角,熊孩子出沒的機率便會大大提升。

現如今,留守兒童問題頻出以及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正說明了這個問題。

撫育主角不是其父母或者缺失其一的孩子,往往會出現性格自卑,行事偏激等不正常的心理現象。

所以,覺得孩子跟男方姓,女方就不用管的觀念正確嗎?

老一輩既然來照顧孩子,就應該對孩子的教育承擔所有責任嗎?

02處在斷斷續續愛中的孩子

我有一朋友,夫妻兩地都上班,孩子自然是交給老人看管,但由於孩子的爺爺身體不好,還需要奶奶照顧。最終只能是奶奶和姥娘兩人輪班照顧孩子。

如果遇上兩人都沒空,就會由孩子的姨奶奶幫忙照顧幾天。

我的這位朋友,夫妻兩個都是那種,自己還沒長大就已為人父母的人,每天回到家不是幫忙老一輩做飯看孩子,而是沙發上一人抱著一個手機葛優躺。

老一輩也不好意思說他們,畢竟都是成家的人。

在這樣的撫育流程下,孩子與父母並不十分親近,而且由於經常更換照顧的人,使得孩子只要遇到對她好的人,便會表現出超強的黏性。

家人可能也覺得虧欠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無條件答應。

慢慢,孩子便養成了,吃飯把東西拉到自己邊上,不讓別人吃;看見別的孩子玩玩具就去搶人家的,嘴裡還嘟囔著都是他的;一旦自己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不止等等一系列不好的習慣。

在《長不大的父母》一書中,曾經提到父母們對孩子的溺愛,其實不是愛,而是對自我需求的投射。

也就是說,我的朋友以及她的家人,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並不是愛孩子,而是覺得這樣做,能讓自己良心上好過。

斷斷續續接受愛的孩子,總會患得患失,既想去討好他人,又對他人的援手拒之千里之外。

他們內心裡充滿了矛盾、痛苦,就像生了病,卻找不到對應的解藥一樣。

03 沒有什麼比撫育孩子更有成就感

有些人說,我也想照顧孩子呀,可是放下了工作,就沒有能力養活家。有能力養活家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其實這都是成年人的藉口罷了。

撫育孩子的方式有許多種,就看父母用不用心。

還記得坐在父母案桌底下上網課的孩子嗎?

如果孩子被送回老家,他們是不是會輕鬆點?

是的!

因為他們將這份責任轉嫁了出去。

還記得,每天給孩子通電話、影片的,和孩子開心聊天的父母嗎?

他們雖不在身邊,卻仍然能承擔起自己該有的責任!

童年只有一次,下一次童年便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候,錯過了,便是永遠。

願我們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既然選擇了這個世界上損己利人的職業,那就應該勇敢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同時,對於老一輩人的參與,我們更應該一種感恩的心態太面對。

畢竟他們替我們承擔了許多。

孩子隨父親性,就應該男方家負責教養!這位網友的觀點讓人很反感!

TAG: 孩子父母照顧撫育老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