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前些年爺爺去世後,我爸他們幾兄妹就不再來往,逢年過節都不打一個電話,發一條簡訊,直到去年過年前,遠房的老舅一條猝不及防地簡訊,才改變了老爸他們幾兄妹的想法。

爺爺是前些年去世的,去世之間,老爸和大伯三姨四姨他們關係都挺好的,平時也會經常打電話,串串門啥的,逢年過節還會約著一起回老家和爺爺一起過節。

但是自從前年爺爺走了之後,我發現老爸他們幾兄妹彼此之間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平時過節,中秋國慶,以前的時候,四姨三姨總會叫上老爸去他們家吃飯,而大伯也會把新買的月餅啥的,送到我家來。

這種聯絡和走家串戶,在那段時間之後,幾乎沒有什麼來往了。

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我開始並沒有注意這些變化,還是有一次,我從公司請假回老家辦事,而這件事我在老家搞了好幾天也沒搞定,我就給我爸打電話,讓他給大伯打電話問問,有沒有熟人能幫忙,只見老爸很是冷漠地回了句:

“打什麼電話,人家不一定瞧得起我們,你自己找找以前的同學,試一試,不行,我託你老舅問問。”

當時就覺得納悶,明明大伯比老舅更親,為啥不直接問大舅,直到後來,我辦完事回家後,聽我媽私下和我說起,才知道,他們幾姊妹,關係冷淡的原因正是因為爺爺的去世。

爺爺去世的時候,在收到的錢方面產生了分歧,我爸的意思是四姨家家庭條件不太好,爺爺辦事收的一些錢,多分給四姨,爺爺生病期間,也是四姨在全程照顧,但三姨卻不願意,而大伯夾在中間,也沒有表態。

就這樣,因為錢,大家冷戰了很久,一直沒有人對此做出過什麼樣的讓步。也沒有在中間做出任何的牽線的舉動。

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大伯雖然是

zui

大的兄長,但平時話不多,也不怎麼在家裡人有事的時候主動做決定,加上大伯本身身體也不太好,近些年花在治病上的錢少數也有十幾萬了,而四姨家庭條件不太好,但還算質樸,平時打些小零工,維持家用,三姨呢,從機關單位退休,家庭條件算是他們幾個當中比較好的了。

我家屬於不差也不怎麼好的一類,但我爸比較熱心腸,說話很直接,有什麼說什麼,所以因為爺爺去世,大家對收到的錢分配問題,各有想法,我爸很氣憤,所以在爺爺安葬之後,我爸就擅自做主把錢給拿走了。

並且主動地和他們說:

“這錢,你們覺得該怎麼分,等大家都能接受分配方案的時候,我再拿出來,這錢暫時放在我這裡。”

說完,就開車回了家。

也因為這事,四姊妹算是結了怨,彼此不再來往。

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但是這種維持了很久的狀態,在去年的時候,因為老舅的一條簡訊而打破,當時我爸正和我媽討論年夜飯要做哪些菜,老舅的一條簡訊,吸引了老爸的注意力,這裡要說一下,我爸的手機屬於老人機,一來簡訊,聲音老大那種。

所以我媽常說他,人還沒老,用的手機先老了。

老爸當天在看到那條簡訊後,臉上浮現了愁思苦雲,我便問他怎麼回事,是不是出啥事了。

老爸才緩過來說了句:

“老舅說今年過年務必回老家一趟,急事。”

我拿過手機一看,有種不好的預感襲來,心裡開始漂現各種可能,譬如老舅得了什麼病,時日不久了,比如說

……

,不敢再往下想了。

就這樣,我們全家人在家裡過節的計劃擱淺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準備啟辰往老家趕。

次日,當我們當了老家,一個偏遠的南方小鎮後,到了老舅家,記得當時是六點多了,正是吃飯的時點,敲開老舅家的門,才發現大伯,四姨,三姨,都在。

那一刻,我爸和我心裡可能都冒出一種想法,老舅此行讓我們來的目的,可能與爺爺有關係。

在我們落座後,老舅沉思了半響,開口說了第一句話:

“知道你們的時間都很忙,但是我覺得這件事很重要,所以給你們發簡訊的發簡訊,打電話的打電話。”

老舅剛說完,不耐煩的三姨就開始催促了:

“阿舅,你不在電話裡說清楚到底是啥事,這樣讓我們開車開幾個小時,專門回來,別賣關子了,有什麼就直說。”

大伯坐在沙發的一角,抽著煙,沒有說話,四姨還是那樣安靜,而我爸白了一樣三姨。

老舅這時候拿出一個信封,開啟,裡面是一封信,然後遞給我爸:

“老二,你給大家讀一讀吧。”

我爸接過來,看了看,沒有讀,然後不知道為何,他把信遞給我。

我感到好奇,接過來,一看,瞬間淚奔,這是一封爺爺臨走之前寫的信,歪歪扭扭的字跡,我的腦海裡還隱約能想到爺爺用瘦削的手寫信的場景。

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我看完後,眼淚止不住地流,我把它繼續遞給四姨,然後三姨。

她們看完後,四姨,轉身失聲痛哭,三姨也默默啜泣。

在這封信裡,爺爺明明白白地安排了自己離開後的事,第一件事是財產,爺爺名下有三套房子,一個是老家他曾經住的那間,這一間他在信裡說,希望給四姨,另外一間是一個年代很久遠的小倉庫,這間爺爺說給我爸,讓我爸租出去或者盤出去,再不想就賣了,而另外一間是在鄉下,是當年爺爺和奶奶相戀的時候,常去的房子,因為有了感情,所以結婚後,爺爺便買了下來。

這間,爺爺說給三姨,小時候三姨老喜歡往鄉下跑,爺爺想她長大了,日後想去鄉下了,在那裡有一個落腳的點。

而大伯,沒有房子,卻是爺爺

zui

在乎的一個,因為爺爺在信裡說,有一張存摺裡,這張存摺是這些年大伯每年給爺爺的紅包,爺爺沒有花,而是存起來,他覺得大伯未來能用得上,所以不捨得花。

當得知爺爺如此考慮後,在場的所有人都面露悲傷,懷著眼淚,才發現,爺爺才是那個能把子女連結起來的人。

什麼都替子女考慮,不管那個子女有難,他都惦記著,盡所能去幫忙。

一個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認知?

老舅說,這封信,是在爺爺去世後,在整理他東西的時候翻出來的,而這時候,老爸突然下了樓,從車上取了一個東西上來。

回到屋子後,他拿出一個包,這個包裡,正是爺爺去世的時候,收到的錢,他拿出來,放在了桌子上。

對大伯他們說:

“你們看吧,怎麼分?”

大伯沉思了,四姨眼角處還有餘淚,而三姨抹了抹眼淚說:

“二哥,你說吧,小時候總是你照顧著我們,大哥也總聽你的,你拿主意就行。”

我爸看了看大伯,大伯點了點頭,老爸站了起來,說了一席話,讓我很感動:

“這個錢,就這樣放著,也不分了,未來等我們中哪一家有困難了,就用這個錢,我想這也是老爸的願望吧。”

說完,我看著老爸的眼睛中含著淚,那一刻,莫名地為我能有這樣一位父親而感到感動。

都說一個家庭的走下坡路,往往是從家庭不和睦,姐妹兄弟之間不團結開始的,我想,血濃於水,親情是斷不開的,有隔閡了,溝通解決就好,不要藏著掖著,也不要為了身外之物,就把這份感情丟到了雲霄,珍惜親情,一個家庭才能真正好起來,旺起來。

TAG: 爺爺老舅大伯老爸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