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愛計較”的女人,不得過且過

俗話說:

“得過且過,終究不好過。”

得過且過,看似瀟灑不羈。

但這隻會讓自己陷入低層次的認知,被生活逐漸拖累。

演員詠梅在成為柏林電影節和金雞獎雙料影后前,已經做了24年的配角。

生活隨性自由的她,卻對工作中的自己嚴格要求。

每次拍戲,她總是最早去片場的那個人。

有時候演完自己的戲份,她還會在機器前觀摩其他演員的表演,記錄並學習。

在詠梅看來,演戲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想要角色深入人心,就要學會揣摩人物的內心。

《地久天長》的製片人曾提到,在拍攝之前,詠梅跑去福建呆了一個禮拜,為的就是跟當地的漁民學習織網。

當時正值七八月,酷暑難耐,她的臉被曬得又紅又黑。

後來,丈夫出差回到家,發現詠梅竟然在家裡織網。

原來她把網帶回了家,一直在勤學苦練。

幾秒鐘的鏡頭,一場微不足道的戲份,詠梅都沒有得過且過,放低對自己的要求。

對演繹的角色每計較一分,她的表演水平同樣就增加了一分。

正是這些毫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纖毫畢現的真實和樸素,才讓她賦予了角色真正的靈魂,也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詠梅曾說過:

“如果真的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認為還要不斷提醒自己自律,不斷要求自己一點點精進,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得過且過的心態,只會在日復一日的內耗中,放棄抗爭,任由命運擺佈。

不張揚、不凌厲,時刻擁有敏感和自覺。

敢於計較價值的女人,不會失去生活的方向,才能擁有長久的收穫。

計較能否讓自己增值的女人,會把人生的每一步都當做向上的路,獲得堅實的力量,鋪就出寬廣的未來。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undefined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愛計較”的女人,不大包大攬

還記得《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嗎?

當初看完劇後,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身邊很多女人很欣賞顧佳,覺得顧佳人如其名,非常“顧家”。

但男人卻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顧佳對老公和兒子的大包大攬,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在意”和“不計較”。

不在意丈夫的真實想法,不計較兒子的個人成長。

比如在吃早飯時,顧佳會提醒許幻山換長襪,許幻山說誰會盯著我的腳看。

顧佳聽到以後,並沒有喋喋不休,強迫許幻山一定要換。

但她同樣沒有尊重許幻山的意願,而是站在一旁不說話,默默的凝視,最終還是許幻山敗下陣來,選擇妥協。

小到服裝配飾,大到公司經營,都是顧佳在許幻山背後一手操持。

惹得許幻山直接爆發:

“你現在數落我就跟數落兒子一樣。”

而對兒子,顧佳更是事無鉅細,希望將孩子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

生活中像顧佳這樣的女人不在少數,明明在家裡勞心勞力,卻總是事與願違,不被理解。

尤其是表現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代替孩子去行使所有權利。

畢淑敏在文章《教你生病》中,講述了這樣一件小事。

有一天,她發覺兒子打蔫,便用手輕撫了他的額頭,發現兒子發燒了。

出於母親的本能,她想取來溫度計趕忙幫他測測體溫。

可就在那一剎那,她卻改變了主意。

她對兒子說:

“你都這麼大了,你得學會生病照顧自己。”

兒子不解地問:“我已經生病了呀,生病了我就找你。”

畢淑敏又問:“那我不在家怎麼辦?”

“那我就打電話,要麼找爸爸,總之我忍著。”

看著兒子委屈的模樣,畢淑敏堅定地說:

“不,你得自己去醫院看病。”

說完,畢淑敏向他講述看病需要注意的流程和細則。

兒子邊聽邊用筆記錄了下來。

等兩個小時過去後,兒子回到家,驕傲地宣佈:

“我已經打了退燒針,好多了,不過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條,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看到兒子安然無恙地歸來,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畢淑敏欣慰不已。

有時,不包辦孩子的一切,去認真“計較”那些被容易忽略的能力,才能幫助孩子找回人生的主動權。

正如畢淑敏在文中寫的那樣:

“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包括生病在內的許多苦難。

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傳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聊勝於無。”

在一個家庭裡,作為妻子和母親,對家人不大包大攬,計較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對伴侶的尊重,也能磨鍊孩子的能力。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undefined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愛計較”的女人,不凡事大度

與人相處,並非都事事如意。

若計較太多,總被人認為太小氣、不夠大度。

殊不知,不計較的女人,看似不計得失,寬容溫厚,實則委屈了自己,失去了底線。

最近的熱播劇《請叫我總監》中,寧檬是公司的金牌秘書。

她平日裡既要安排老闆的工作計劃和行程,還要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為了做好這份工作,寧檬不僅制定了詳細的備忘錄和計劃表,還準備了使用說明書,比如泡咖啡注意事項13條、飲食習慣21條。

可謂盡心竭力、事無鉅細地充當好秘書的角色。

除此之外,她還要成為上司的心理溝通師,替他在職場上斡旋人際關係,處理好各項瑣事。

可是如此盡職的工作,在上司眼裡卻被看作,是一個智商高點的黑猩猩都能勝任的職位。

三年過去了,即使寧檬一再請求要轉崗,上司都裝作視而不見,用加薪放假、或買包哄騙的行徑搪塞過去。

從不計較吃苦受累的寧檬,終於決定鼓起勇氣辭職,決定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凡事一味隱忍,只會讓別人低看你,無視你的付出,消耗你的時間和精力。

聰明的女人要學會計較得失,不失底線,明辨對錯,才能在獨立和自尊裡,活成想要的模樣。

三毛曾在馬德里留學期間,一直秉承著吃虧是福的美德。

在宿舍裡經常被舍友使喚,擦桌子、洗床單,打掃衛生。

三毛心性善良,一直不計較。

然而,時間久了,舍友們變本加厲地要求她,這讓三毛忍不住終於爆發了。

後來,大家眼中那個寬容大度的三毛,變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女人,但她卻意外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認可。

至此後三毛才明白,你有什麼原則,才能匹配什麼樣的生活。

倘若失去了底線和原則,只會任由別人踐踏,反倒淪為弱者。

加繆在《局外人》中說:

“最通情達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強自己。”

退讓並不等於大度,計較也並不等於自私。

因為沒有底線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人生在世,堅守自身底線,不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消磨時間。

多去為自己“計較”得失,方能把日子過得清爽明朗。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所有命好的女人,都很愛“計較”

AXM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

TAG: 計較莫言晚熟顧佳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