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我不是想獨自一人,我只是不想被打擾。”--奧黛麗.赫本

我一直以為,內向和外向是個偽命題,每個人都是內向和外向的混合體,不過是什麼時候表現出哪一種罷了,也許我是錯的,內向和外向真的是不同的分類,只不過,內向的人多一點,而很多內向的人為了合群,努力在扮演外向的人。

大家都覺得內向不合群,內向的人有時也覺得和人相處真的好累,但其實內向一點兒,沒什麼不好的,沒必要那麼累地去迎合別人,扮演外向。

看到過一句話:合群,是平凡的開始,獨行,是拔尖的開端。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內向的人也可以不討好、不從眾、不迎合,認可自己,活得酣暢淋漓。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這本書的作者帕特里克

金本身是一個性格十分內向、不合群的人,在多年的焦慮、暴食、懈怠與掙扎後,頓悟了,提出了“社交電池”的概念,打造了一套內向人適用的社交秘籍,據說修煉後可以做到“按需社交,社交升級。”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靈魂萬里挑一。

內向者往往擁有一顆溫柔而有趣的內心,社交卻是共同的痛,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內向和外向的區別,給內向者找到了優勢所在,和處理社交的方法和技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

瞭解內向,理解接納

“偏見,象一座大山”

性格木訥、不合群、沒趣兒、發展不好等等,都在壓在內向者身上的大山。

一直以來,大家好象對內向都有很大的偏見,就連內向者自己也都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內向兒點,真的沒什麼不好。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內向的名人,比爾

蓋茨,亞伯拉罕

林肯,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聖聖雄甘地,奧黛麗

赫本,史蒂夫

喬布斯,以及沃倫

巴菲特

——-

這些人都是內向的名人,是不是讓你對內向有點改觀呢?

蘭妮博士在《內向者優勢》裡提到:內向者一般喜歡享受獨處時光、關心深交的朋友,這些人正是因為他們內向的性格,才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那麼什麼是內向者呢?

“內向者”和“外向者”一詞是在

20

世紀

20

年代被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

榮格命名的,他說內向型是一種心理模式,在這種模式裡,個體認為自己真實的內在最重要。

也就是說內向者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感,而不是熱衷於從外部環境獲得刺激,他們不介意獨處,喜歡深度思考,不喜歡閒聊。

如何區別內向者和外向者呢?基線覺醒。

內向者的大腦擁有較高水平的基線覺醒,也就是說如果把大腦想象成一臺發電機,內向者的功率比較大,外向者的功率比較小,同等水平,內向者的消耗就會比外向者大,所以過多的社交裡,內向者會首先感覺疲憊。

所以,大家會認為內向者不善交際,內向者自己也會感覺自己對社交有種不喜,甚至恐懼。

其實,內向者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的,首先接納自己

作為

一個內向者的事實,瞭解自己的優勢,發揮好他,做一個快樂的內向寶寶,而不是去偽裝成一個活躍的外向者,畢竟耗能方式是不同的,不必為難自己。

二、

內向者的優勢

外向者之所以看起來

善於

交際,不只是因為他們的基線覺醒水平低,社會消耗的能量少,更是他補充能量的方式,也與內向者不同,能量補充來自外界的刺激。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而內向者不同,他們的充電方式是獨處,社交對於他們來說是純耗能的活動,這也是他們為什麼不喜歡社交的原因。

內向者的快樂,自給自足

外向者需要從外界環境也就是從人群和活動中獲得刺激、汲取能量,而內向者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補充能量。

內向者似乎永遠不會因為獨處而感到無聊,他們總是有很多事要做,內心十分的充實,不依賴別人就能感到快樂,這可能也是他們喜歡躲開別人的原因,與其和他人一起消磨時光,不如自己享受快樂安寧。

內視與自省

內向者,比較在乎自己的內心,也就更

善於

內視與自省,他們喜歡深思,所以在思考問題和適應環境上,比外向者做

更好。

深度思考是種力量,也許內向者給人以敏感的表現,但也就是敏感這個特點,讓他們非常適合觀察別人,甚至是引導別人。

靜得下心,更高產

內向者

善於

深度思考,這就讓他們更懂得觀察和分析,更適合做一些長期的、深度的工作,能從自己內心獲得能量,也使他們能靜下心,深入去完成、完善一件事。

相較於團隊合作,內向者更喜歡單打獨鬥,這可以讓他們更能集中精力、沉浸在工作中。

所以,科技的進步更偏愛高效、高產的內向者。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深度聯結、可靠關係

內向者不喜交際,但不代表內向者就一定孤僻,他們喜歡聆聽,是很好的傾聽者,他們傾向於一次和一個或者少數幾個人交流,這往往讓他們能和人建立起更深度的關係。

關係有時不是以數量來計數的,內向者更喜歡的小團體聚會和深入的聊天更能建立可靠的關係。

作為一個內向者,不需要為自己是內向者而自卑,內向也可以是一種優勢,只有真正的瞭解和接納自己內向者的屬性,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成為一個快樂的

BABY

三、

用好社交電池

,學會能量管理

人做事情是需要能量的,而人每天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在所有效量管理類書籍裡,你可能都能看到這一點,效能管理達人們推薦我們,合理的安排能量的使用,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內向者管理自己的社交能量。

本書的作者就提出了

“社交電池”的概念,學會能量管理,用好社交電池,社恐也能變社交達人。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學會社交技巧

、合理使用能量

提問:

被人問很累,不妨我們化被動為主動,不論對方如何回就能,都先問

4

個問題,瞭解了對方,再來聊聊和自己有關的事,這樣是不是有點解壓呢。

閃電對話:

既然內向者基線覺醒需要的能量水平高,那就高效一點,與其不溫不火的

60

分鐘無聊閒話,不如集中火力,高效交流

20

分鐘。

二十遊戲:

知己知彼

,百聊不怠”,為了在社交中消耗盡量少的能量,可以在社交前做做預習,多瞭解這場社交的詳細資訊,幫助自己去更多的預判,這樣更能如魚得水的進行社交。

兩個清單:

“我不應該做”和“我可以做”這兩類事,提前做個清單,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底線在哪裡。

精力支出行程表:

瞭解自己在做哪類事時,大概需要支出多少精神能量,做一個日程表出來,可以更主動

安排自己的精神能量,有效避免能量耗盡,這樣就不會經常讓自己處於社交疲憊中了。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以上技巧可能看出都是圍繞著

“合理使用精神能量”展開的,作者獨創的“社交電池”就是精神能量的儲存器,只要做到有效充電、合理放電,把能量用得合理有效,對於內向者來說,社交面對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結語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這本書還真是讓人重新認識了

“內向”這個詞的含義,有人為自己的內向而自卑,有些家長也為自己的孩子內向而苦惱,

殊不

知,自己是對內向有多大的偏見啊。

內向者,有著溫柔而強大的內心,他們能在獨處中找到自己的快樂,更是善於聆聽、關心他人,他們思考更深入、思維更縝密,做事更有

常性

,這麼多可愛的品質,不值得讓我們去珍惜嗎?

《內向一點兒,不好嗎?》:獨行是拔尖的開端,內向是優秀的起點

生為一個內向者不是錯,而一種幸運,內向是優秀的起點,願所有內向的人都能懂得自己的珍貴,善於管理自己的精神能量,不

再苦

於社交。

TAG: 內向社交外向能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