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娟子Dream

小獅快跑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隨著控制型人格、PUA、洗腦等字眼頻繁地登上熱搜,不少人對號入座,整日擔心自己被身邊的人所控制,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想控制他人。

這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心理學規律——

控制感就如同空氣和食物一樣,是我們本能中的基本需求之一

,也是我們適應環境時所必需的一種心理資源。

也就是說,

其實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在試圖控制別人,也在嘗試擺脫控制

,而生活中一旦出現了某些不確定因素,我們就會變得焦慮,會想盡辦法找回控制感,並趕快把一切都定下來。

至於人人喊打的“控制狂”,不過是個體把這種心理控制元素無限放大後誕生的怪物。

為了滿足控制感,我們在無意識中做了什麼?

有的人用了“

剛性控制

”:肢體或言語中充滿命令性;

而有的人用了“

柔性控制

”:反向補償,治癒別人的同時收穫控制感。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

當我們談“控制”時,總聯想到負面感受。

實際上適度的控制是有益的。影響和控制實際上只有一牆之隔,過猶不及。

父母“控制”孩子,初衷一定是好的。

防止孩子陷入歧途

。每一個人在小的時候是非觀念都不是非常明確,所以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陷入歧途。

父母感到焦慮

。每一個父母在成年之後對於自己的生活都會不滿意,希望自己“蹚過的坑”不被孩子複製,他們會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人生經驗的傳承

。父母的人生閱歷,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彎路。於是有些父母直接幫孩子做了選擇,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施。

父母如果過度控制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獨立、扛不住困難的打擊、不能建立自信。

無論孩子到了多大年齡,作為父母都會擔心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每一個人都必須學會承擔責任,

家長一定要儘早學會慢慢放手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親密關係中”愛的博弈“

小編是個電影達人,透過電影來思考人生。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是一部知名度不高的小眾電影:《魅影縫匠》。

主角伍德考克是一個裁縫。他和姐姐開設的裁縫鋪是當時英國時尚界的標杆,是皇室與明星的不二之選。但能與這麼多女人接觸的伍德考克,卻一直未娶。

直到在鄉下遇到了餐廳服務生阿爾瑪。這個笨手笨腳的女人,有著伍德考克最喜歡的身材,而阿爾瑪用伍德考克的裙子,實現了自己的美人夢。就這樣,

阿爾瑪走進了裁縫的生活,成了伍德考克的繆斯與情人

伍德考克的生活就像他縫出的衣服一樣精密漂亮,沒有一絲漏洞。但

藏在下面的,是暴躁、狂妄、矛盾、失衡的情緒

。與阿爾瑪被初識時遺留的新鮮感消耗殆盡後,伍德考克對她土裡土氣的生活方式表示極其不滿。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他發現,每對阿爾瑪的愛多一點,自己的生活就變得渾濁一點。直到最後,他已經縫不出世上最美的衣服了。

此時,阿爾瑪挑選了一種讓人中毒卻不致死的蘑菇作為食材給伍德考克食用,並趁機獨自照顧伍德考克。

狂妄的、一直在控制世界的男主人公,就這樣被完全佔有

鄉下妹子一直在弱勢的一方,在愛情中,她也希望是佔有的那一方。

她說:我要你虛弱的躺下,然後讓我來使你恢復強壯。

而伍德考克嚼著愛人的毒蘑菇,品味著耳邊的真相,嚥下毒物的他淡淡說了一句:在我發病前,親吻我吧。

只有病倒,才能讓男主體會到愛,讓女主體會到控制。如此“病態”的親密關係,使得本片的觀感與評價兩極分化。

平衡好理性與感性,

彼此少一些控制與佔有,或許是這些問題的最佳答案

但可笑的是,明知道答案的我們,卻永遠不能維持平衡的狀態。

愛本就是一場永恆的博弈,控制與反控制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中國古人的智慧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語出《老子》第八章。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做人如水,

你高我便退去,不淹沒你的優點;

你低我便湧來,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動我便隨行,不撇下你的孤單;

你靜我便長守,不打擾你的安寧;

你熱我便沸騰,不妨礙你的熱情;

你冷我便凝固,不漠視你的寒冷。

水是怎樣的呢?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老子稱之為“聖人’,也就是“道”的體現者。老子借用水的品格來給人的行為樹立一個榜樣:水自身柔弱至極,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論長短。

一個人要效法“水”的無私善行,

做到水一樣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之水所擁有的是“不爭”的品格。

“上善若水”體現老子的人生態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

雖然老子的這套人生哲學,

極少有人能夠做到極致完美,但我們至少可以心嚮往之

努力為之

其實人人都試圖控制他人,你有嗎?

讓控制感與幸福感共存

人都有控制慾,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看來,

控制慾其實是一種覺得在滿足動物本能的需要——活下去,活得更好

我們越無助、越弱小,越是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往往控制慾也越強。

當我們獲得滿足,擁有自信,無比強大的時候,控制慾也就相對降低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起來雖然強大,但內心卻很柔軟,很脆弱。

所以,喜好控制的人也非常多。

接納自己的“控制慾”,勇敢地活出自己的價值

當我們有穩定的自我價值感時,就有了

不需要去控制他人的勇氣

自我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的肯定、褒獎、支援、讚美或者安慰而得到變化時,就不需要透過控制別人的行為,來得到價值感。

當我們學會了控制自己,就真的不需要去控制別人了

這條路還很長,穩定而不斷提升的自我價值感需要不斷修煉。

希望我們一起努力,

透過建立自我價值感,獲得更幸福的人生

TAG: 控制考克伍德阿爾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