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1

電視劇《人世間》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看完不免有些唏噓。

在劇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周家爸爸過年回家,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拜訪左右鄰居,大家都誇讚上了大學的老大老二,唯獨由雷佳音飾演的周秉坤,也就是周家老三無人問津。

他是父母眼中的“愚笨”孩子,即便他為家庭付出了很多。

有一次,父子倆發生了衝突,得來的是父親的一句:“你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大學,你考不上,這不是事實嗎”?

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父親的這句話,深深的扎痛了周秉坤的心。他不理解,也委屈落淚。

他不理解的是,自己為家的付出,父母竟沒想過自己的一分好。

他委屈的是,父親對他冷漠的態度。

在這部劇裡面,似乎看到了無數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的縮影,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讚揚,希望父母能夠多關注自己,而不是拿著自己跟別人去做對比。

但很多中國式的父母,偏偏就喜歡去貶低,用言語去打擊孩子。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只是在傷害孩子,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聽過一句話:“父母的嘴,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

心理學上,有個很著名的“暗示效應”。一昧

對孩子批判,打擊,責備孩子,帶給孩子的是負面資訊,會讓孩子情緒低落,開始否定自己,逐漸靠近父母口中的自己,並且相信自己一無是處。

那些不吝嗇給孩子讚美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自信,幸福。

的確,父母對孩子說過的話,藏著他的一生。為人父母,這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2,否定孩子價值的話

曾看過一個訪談節目《十三邀》,裡面有一段對姜文的訪談。

當主持人問:“生活中有沒有

充滿失敗感的時刻?”

姜文很坦然的說到:”我

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的差評。“在他考上中戲那一年,他拿著通知書興高采烈的告訴自己的母親,沒想到的是母親卻隨手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衣服還沒有洗,於是我只好去洗衣服”。

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眾所周知,姜文是中國知名的導演,影視演員,在旁人看來,他事業有成。

很多人詫異,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有如此經歷。

在這段親子關係裡,姜文一直努力討好母親,他想不通為什麼自己考上中戲母親不高興,買上了房子也不願意過來住。她從未肯定過自己,直到母親離世,也未曾得到她的認可。

他坦言到:“平時自己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內心有多苦?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心疼:“小的時候,當爸媽罵我真沒用,太笨的時候,我的心,我的身體都在抽搐。然後聽著聽著就心痛了,痛著痛著就麻木了,現在真的成為了沒用的人。”

被父母否定,會漸漸變得自卑,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敏感,是不幸的。她會給自己貼上沒用的標籤,長大之後,兒時的經歷會伴隨他們一生。

很多時候,最傷人的不是皮肉上的傷,而是你的言語。

的確,父母的否定,才是殺傷力最強的武器。

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3,拿孩子跟

別人做對比

在中國式家庭中,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很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總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而忽視,貶低自己的孩子。h

《少年說》中有

一個叫袁璟頤的小女生在節目中控訴自己的媽媽,永遠把她跟學校第一的同學做對比。

嘲諷的說:“你看你成績這麼差,誰願意跟你做朋友”。

為人父母,別說這兩句話

她越是反駁,母親就越爭辯,“我這樣做比較是為了培養你的學習好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母親總以為這是為我好,殊不知,這隻會給我帶來深深的傷害。

我的努力,父母看不到,越努力越還是被忽視,還被父母各種貶低。她很不解,為什麼父母不為自己想想,或者給予肯定。

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家長太多太多了。他們看不到孩子優秀的一面,總是指責孩子做什麼都不行,哪怕他很優秀,在父母的眼裡,也是比別人差。

為人父母,真的是一場修行。

長期對孩子的否定,不僅會讓孩子變得自卑,還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於是,孩子也會越來越叛逆,就好比你說沒用,他會承認自己沒用。

有位心理學博士說過:“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即便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也沒必要用打擊式的教育。作為父母,理當多去鼓勵,相信自己的孩子。

往往在這種家庭長大下的孩子,才會感受到幸福與溫暖。這樣的家庭,才會有溫度,會教育出善良自信的孩子。

願共勉!

TAG: 孩子父母自己姜文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