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山,他捐資百萬建了一座橋

在彭山,他捐資百萬建了一座橋

圖片源於網路

乾隆年間,家住四川眉山市彭山縣觀音鎮觀音村十三組的劉開全一家,因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早年就先後在觀音、青龍等鄉鎮置田近千畝,建四合院三個,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20多歲的劉開全不願坐享其福,在一則仙女傳說的故事影響下,決定到彭山江口仙女山(今彭祖山)置地發展生薑種植業。

那是一個很美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個落難者,一日,遇追兵追剿逃至江口鎮上場口的一座茶山躲藏。因飢餓難忍,昏倒在一片茂密的樹籠裡。此時,一美貌農家女上山砍柴,發現昏倒的落難者後,二話沒說,迅速將其背到自己的家中,放在床上,為其蓋被,喂水,把家中僅有的一點大麥糧,用石磨磨成麵粉,煮成麵糊,讓其飽肚、解飢,使之逃過了一劫,保住了性命。

時隔一年,那個落難者便做了皇帝。落難者做了皇帝后,特別難忘當初他吃過的那一餐麵糊美味,也日夜思念那個農家女。於是,皇帝到了江口茶山,打算把農家女帶入宮中,讓其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可他找遍了整個茶山,也未能找到那個農家女的蹤影。當地山民說,一日早晨,那個農家女上山砍柴後,便沒了訊息。還有人說,在那農家女失蹤不久後的農曆三月初三,有一股濃濃的白煙,就像仙氣一般從對面山的半山腰直接飛進了另一座山的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聽到山裡人的講述,百感交集的那皇帝,當即便冊封那個不見了蹤影的農家女為仙女,冊封農家女所在的山為仙女山,冊封那個有白煙竄進去的洞為仙女洞,並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專門派人到仙女山為仙女燒香化紙祈福。從此,江口茶山便有了一個美好的名字——仙女山,也有了後來的人們在每年的三月三朝仙女山的習俗。

正是這則美麗的傳說,讓劉開全堅信仙女山是個好地方,在仙女山發展,一定會沾到仙氣,一定會很快發展起來。

登上仙女山,劉開全很快買地八百餘畝,僱請一批長短工,開始種植生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種夏收。劉開全利用岷江暢通的船運工具,將生薑上運成都、下運樂山等地交易。沒幾年,劉開全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種姜能手,賺錢能人。

在彭山,他捐資百萬建了一座橋

彭山仙女山仙女像

距劉開全家不遠處,有一座橋名叫垂虹橋,是乾隆二十一年知縣張鳳翥所建。這座橋,不僅是當地村民來往黃豐、新豐兩鄉的必經之橋,也是劉開全每天上山管理生薑,把成品生薑運下山銷售的必經之橋。

同治十二年七月十八日,雷聲大作,大雨陡降,致山洪暴發,山溝洪水四溢,溝水急流直下,山中勞作之人無處藏,路上回家之人急匆匆。垂虹橋上,扶老攜幼者眾多。聞得在山上勞作的人還未歸家,每一個在家的人都急忙趕到垂虹橋頭,眺望家人身影,焦急地盼望家人平安歸來。

當日,劉開全也站在橋頭,等待著自家長工的歸來。

“這個橋有危險。”正在睜大眼睛觀察著每一個過橋人的劉開全,剛與旁人說了一句話,便忽見垂虹橋的橋墩開始搖晃,橋面開始傾斜。見狀,劉開全立即用盡全身力氣,扯開嗓子大喊,“危險,快跑!”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劉開全大聲吶喊的那一剎那,垂虹橋“轟隆”一聲便塌進了洪水之中。

橋塌之時,橋面上正走著三男兩女。走在橋中央的他們,雖然聽到了劉開全的大聲吶喊,但他們再快的腳步,也沒能賽過垂虹橋轟然垮塌的速度。

隨著整座橋的坍塌,那三男兩女,迅速被淹沒進了洪水之中,當即無影無蹤。被淹沒的那三男兩女,其中兩個是一對當地的袁姓夫妻,三個是當地的一對王姓夫妻和他們的兒子。

數日後,在打撈上岸的兒子、兒媳和孫兒的屍體面前,六十多歲的王家老母王周氏,悲痛至極,哭聲不斷。

少年哭父母,老人哭兒子、兒媳和孫子,其悲壯的場面,令鄉鄰們動容,更令老鄰居劉開全十分難過。看到袁王兩家無錢安葬死者的劉開全,主動捐款買了五口棺材,讓袁王兩家及時安葬了死去的親人。

至今,翻開彭山縣縣誌,一段文字就清楚地記載著這段歷史:“垂虹橋,同治十二年七月圮於水。”

劉開全目睹了垂虹橋的垮塌和幾條鮮活的生命被洪水奪走的慘景之後,心中一直難以平靜,成天面帶憂容,悶悶不樂。透過招收學生當了教書先生的妻子葉芳菲好像不解:“家中年年有收成,雖說不算很富裕,但也算得上是一個吃穿不愁的家庭,為什麼還整天帶著一張苦臉?”

劉開全答道:“垂虹橋因年久失修才經不起洪水的沖刷而垮塌,才帶走了幾條鮮活的生命,假如提前整治維修了這座橋,哪有這場滅頂之災?!”

“人死不能復生,橋垮了雖然可以修,但也不是你一個人拿幾兩銀子出來就可以把它修起來的。”妻子說,“你這是杞人憂天。”

葉芳菲的話,讓劉開全頓生罵意:“你一個教書先生,面對橋垮人亡的悲慘之事,就如此的冷漠?!你教育學生難道就是這樣教育的麼?!”

發了一通火後,劉開全說,“我要重修這座橋!即使我錢不夠,每年積攢一點,哪怕是十年八年才能把錢攢足,我也要堅決把這座橋重新修起來!”

劉開全發誓要修橋,妻子葉芳菲說他是“異想天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其實,葉芳菲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嘴裡一套心裡一套的人。出自書香門第的她,當初能夠嫁給劉開全,看重的就是劉家積德行善的家風。她說那些難聽的話,完全就是激將法。

可劉開全不知是計,聽了妻子的話,悶悶不樂。

晚上,葉芳菲特意準備了好酒好菜。上桌之後,葉芳菲舉起酒杯便向劉開全表示敬意,說他的打算是真正延續了劉家積德行善的家風,並說她願意與丈夫一道同甘共苦,慢慢籌集資金,重建那座垮塌之橋。

聽了妻子的肺腑之言,劉開全喜出望外,當即連續敬了妻子三杯酒,又自飲了三杯,還像新婚之夜一樣,抱起妻子便上了床。

教書攢錢,種生姜賺錢。八年之後,透過妻子教書和劉開全種生姜的一點點積累,劉開全終於籌足了修橋的錢。

光緒六年,劉開全組織能工巧匠,擇冬乾季節、良晨吉日,在原來的垮橋之處,費千金(今100萬元以上),建起了一座新橋——橋樓子。因橋樓子,上為樓下為橋,行人既可在此遮風擋雨避太陽,又可坐在樓上樓下談天說地喝茶休息,所以,當時的縣官朱策,就為其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五福橋。

在彭山,他捐資百萬建了一座橋

彭山縣誌

在現今的《重修彭山縣誌(上)》卷一第三四頁,就有這樣的一段文字記載:“五福橋,俗名橋樓子,原名垂虹橋,又名鎖江橋。乾隆二十一年,知縣張鳳翥建,同治十二年七月圮於水。光緒六年街民劉開全獨功修建,費千金。知縣朱策旌其門,易今名。”

劉開全獨功修建橋樓子後,不僅讓來去的村民安全了,更為當時十分吃緊的縣衙財政解決了大難題。時任知縣朱策很是感動,在橋樓子建成之日,專門為劉開全的老家觀音鄉觀音村十三組(現名)送去一塊牌匾,掛在其堂屋門口,以此表彰劉開全的建橋之功。那寬三尺餘,長六尺多的黑底牌匾,上書金光閃閃的四個大金字——積善延齡。

送匾之日,鞭炮聲聲,四鄰八舍的親朋好友為劉開全燃放鞭炮祝賀,來來去去的人,無法計數,流水席便吃到了當天的深夜。

發生在劉開全身上的這段歷史故事,《重修彭山縣誌》(下)卷七第二三三頁,這樣寫道:“劉開全,八十歲,獨立建五福橋。”

在彭山,他捐資百萬建了一座橋

彭山縣誌

劉開全七十八歲那年,他的玄孫出生。得知一直做善事的劉開全一家已經是五世同堂了,當時的縣官再次為其送去了一個祝福的牌匾,寬三尺餘,長六尺多的牌匾上,同樣寫著金光閃閃的四個大金字:五世同堂。

“只有經常做善事的人,才能夠健康長壽。只有經常做善事的人,得到的兒孫才會比別人多。”左鄰右舍的人們,在祝福劉開全五世同堂的同時,也七嘴八舌地談論著一個個做人的道理。

如今,雖然劉開全家積善延齡和五世同堂的牌匾,都在“文革”中被人損壞,但劉開全的鄰居和後人,卻把劉開全獨資修建江口橋樓子的故事,記在了心裡,講到了現在。

這正是:千年江口山,故事裝滿船。姜農劉開全,追仙把錢賺。重建橋樓費千金,老來積德善。一代平民功千秋,至今被人傳。(作者 劉樹軍

TAG: 劉開全劉開仙女山農家女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