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夕陽下的悲壯與不甘

世間良將呂錢塘,言而有信的林探花。

他用盡最後一絲精力使出兩敗俱傷的“赤霞劍訣”,與火甲同歸於盡。他一開始就明白“赤霞劍訣”

傷害,但是他還是用了。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從母親打下那一巴掌起,他在

世間再

無留戀,他這一戰本就是赴死去的。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他這一生原本是精彩的,能文能武,文能探花,武是二品高手。他心中有抱負,為了心中的“忠”,隻身去北椋刺殺徐鳳年。

他心中有傲骨有大義,卻不知早已落入靖安王的圈套,成了一枚“棄子”,害得林家被毀滅。

在這樣的心理負擔之下,他的苟活都是為了彌補林家,為了保全母親,為母親而活。

但是,母親在得知他沒有殺死徐鳳年,而且還投靠北椋時,震驚憤怒,不接受,重重地一巴掌之下,寧願他早已死去。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母親的不接受,令他萬念俱灰,他不再配姓林,原本驕傲的探花,卻自我評價是失敗的人。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母親這一巴掌直接加速毀滅了他原本就混亂的自我認知,他在世間的每一刻都是煎熬。唯一可以支撐他活著的,是補償林家,和用性命守護世子。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並不在於他認同世子,只是,哪怕是自稱失敗的人,他也想守信一次。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飾演林探花的是演員張天陽。我覺得張天陽在這部劇中的詮釋非常成功。特別是當徐鳳年讓他不需要再守護在他身邊時,他用後退一小步,和短短几秒的表情詮釋出了這個人物心中的錯愕,驚訝,糾結和悔恨。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我娘說我已經死了,我沒有資格姓林了。

這天下人都說你們徐家是國賊,可最後給我們林家一條生路的,卻是你們父子。

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也不知道我這一生做的這些事情,它有什麼意義……

就算是我這麼失敗的人,我也想說話算話一次。

姓都改了,有什麼資格入祖墳啊。

就別讓我再見到這些事兒,這些人了。

剛才作戰的時候,我是赴死去的。

我毀了自己的家族,到最後連一家人都不接受我,像我這樣的人活在世上,每一刻都是煎熬。

人生的這條路就這樣走完了,太難了。

我說過的話做到了嗎,沒有讓你受傷吧。

去ND的世子,去ND的世道……

林探花終於不負自己的承諾,放下驕傲,放下悲痛,放下不甘落下帷幕。

毀滅林探花的從來不是刺殺失敗,而是自我認知崩塌,和母親的那一巴掌

林探花原本的認知裡,北椋徐家是國賊,他的文韜武略都是為了殺國賊,滅徐鳳年,報效朝廷。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他堅信這就是他的信仰,就算單槍匹馬,就算有辱斯文,他也不怕慷慨就義。

他甚至覺得林家也一定會支援他。

殊不知,他的信仰都是靖安王設的局,他若刺殺徐鳳年成功,靖安王少了一個敵人,徐驍會滅了林家。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他若刺殺不成功,他們林家整個家族都會因這條罪名落入靖安王的口袋。

他幡然醒悟之時,才知自己的信誓旦旦,自己的慷慨就義不過是別人的棋子。

他的信仰崩塌了。

他心裡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保護徐鳳年到青州,換來徐家救出剩下的林家人。

他把對林家的愧疚都化在了赤霞劍中,用“自傷”試圖自我拯救,用傷害自己緩解歉疚。

然而,他來不及解釋,母親的一巴掌下來,直接與他恩斷義絕,不顧他的安危,不顧他的性命。

母親原本是能救他的。

他再無去處,再無出路。

母親是生命的起源,是一生的力量和信仰

《雪中悍刀行》是一部武俠小說,這樣的“俠”世界可能不存在,但“道義人心”卻和現實世界相同。

母親是生命的起源,是一生的力量和信仰。

母愛的割裂,大概是這個世上最毀滅的力量。

大部分人這一生都需要母親的支援。

作為一個母親,我雖然深知母親不是萬能的,但是母親對於孩子來說更像潤澤的春雨,每時每刻的滋潤與養育,讓孩子不斷汲取養分,在成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一個和諧的家庭離不開媽媽,媽媽是家庭的靈魂。

無論是溫柔的媽媽,強勢的媽媽,性格內斂的媽媽,還是外向活潑的媽媽,都可以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前提是,把你積極正面的能量注入這個家庭,讓這個家庭充滿陽光和愛。

——王瑤《媽媽的能量決定家庭的溫度》

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從發展心理學的層面來看,我們孩子對我們的需要並不是時時刻刻的依賴,不同時期對於媽媽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孩子 0-18 歲不同的階段,媽媽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

當孩子在 0-3 歲的時候

:媽媽應該扮演照料者,關愛者,支持者,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照料者;

當孩子在 4-12 歲的時候

:媽媽則應該扮演教練員,同時繼續關愛支援著孩子;

當孩子在 13-18 歲時

:在守護與支援的同時,媽媽更承擔著人生導師的角色身份;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根據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七個層次,而絕大多數的父母只滿足了孩子前三層需求。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媽媽和孩子怎麼樣的關係,才是好好的親子關係呢?應該體現在

第一,真誠一致,當孩子被太多價值條件裹挾時孩子可以信任自己的感受;

比如林探花他在得知自己變成棋子時,在被母親拒絕時,他是不是還能相信自己內在的感受?

第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愛他如其所示,而非如家長所想的樣子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林探花母親愛的是一個精忠報國的孩子,一個文武雙全的孩子,還是林探花本身的樣子?

第三,母親要能和孩子共情,共感。

林探花在遭受鉅變時,在他心理崩潰的時候,她的母親能感受到他的崩潰嗎?能感受到這個孩子已經走向絕路了嗎?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好的母子關係中媽媽的愛和信任更重要。

①孩子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母親

②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關注、態度、珍視

③不要過分在乎真理和言語,更多地看到感受和內在的需求

④尊重邊界,允許兒童以自己的經歷去體驗和感受

⑤幫助他們以健康的方式重組、賦予意義

⑥可以作為孩子受到創傷後的緩衝

——《論人本主義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之什麼樣的母子關係是好的母子關係

實際生活中,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童,還是人高馬上的少年,作為母親都要努力做到多關注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信任。

母親之所以是孩子的生命之源,不僅僅是因為母親帶來了生命,還因為母子一體性:

孩子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母親,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關注、態度、珍視;

媽媽不要過分在乎真理和言語,更多地看到感受和內在的需求;

媽媽尊重孩子的邊界,允許兒童以自己的經歷去體驗和感受;

媽媽幫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重組、賦予意義;

媽媽可以作為孩子受到創傷後的緩衝。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林探花的媽媽雖有大義,但是她太在乎自己的真理,她對林探花的關注不夠,並沒有體驗到孩子的真實感受,在林探花受創時,沒有幫助他以健康的方式重組,賦予生命新的意義。

最重要的是,她沒有成為孩子受創之後的緩衝。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價值的需要,自我實現被定義為人的潛能、智慧和天資的不斷實現,被定義為人的終身使命的達到與完成,被定義為人對自身內在本性的更充分認識與成人,被定義為不斷地向個人內在統一、整合和協同邁進的過程。

——《論人本主義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林探花在得知真相後,他個人的內在統一受到嚴重的破壞,對自己產生懷疑,對世界產生懷疑,如果此刻她的母親能夠接納他,興許他的結局不會是一個悲劇。

《雪中悍刀行》母親一巴掌擊毀林探花,悲情赴死不只為義更為解脫

結語: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愛他如其所示

小嬰兒需要媽媽的愛,需要媽媽的擁抱,而18歲後的我們長大成人,離母親越來越遠,但是當我們難過,當我們遇見困難時,母親的懷抱依然是我們最嚮往的地方。

讓孩子感受幸福,才是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作為媽媽的最高境界。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愛他如其所示。

無論是瀟灑快意的江湖,還是“雙減”之後的新教育格局,父母們放下焦慮,放下心目中的期待,尊重孩子關鍵在於肯定孩子的價值,而不是讓孩子實現我們心目中的價值。

TAG: 孩子母親探花媽媽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