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作者 | 久久

《無華》的歌詞裡,有三個“還沒”:

“還沒帶你縱橫群山,還沒將你的發輕綰,還沒好好在這紛亂裡糾纏……”

激昂的樂譜,傾訴著詞中人後悔過往、期盼未來的心意。

人生若有悔,便有不滅的熱情和確定的方向。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後悔,意味著曾有選擇

柏拉圖說:“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而在這堅持與放棄之間,便是我們的選擇。

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一度後悔自己不是個農民。

崔琦出生在河南的農村,10歲前他甚至沒有離開過村子,每天的生活就是養豬、放羊。

12歲時,經人介紹,崔琦獲得了去香港讀書的機會。儘管父親不願意放兒子走,崔琦也不願離家,最後他還是在母親的堅持下,踏上了遠行的列車。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圖片來源:

全景視覺

誰也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輩子。

崔琦的父母在上世紀50年代去世了。

曾經有記者問他,如果當初不是母親堅持要他離家求學,今天的崔琦會怎樣。

就在大家都以為會聽到“知識改變命運”之類的話時,崔琦淡淡地說:

“其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

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裡有一個兒子畢竟不一樣,也許他們不至於死吧。

再大的成功、再多的成就,都無法彌補永別至親的痛和遺憾。在崔琦的成功裡,夾雜著不能被時間撫平的悔恨。

如果當初他選擇留在父母身邊,或許平凡,至少圓滿。可人,總是後知後覺。

詹青雲說:“人總是這樣,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可是總有一天,我會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因為我只會想到那條錯過的路上的風景,而不會知道它的陷阱和荊棘。”

很多時候,我們會後悔,不是否定過去的選擇和曾經走過的路,我們只是在設想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另一種可能。

人生無常,無論如何選擇,都難免會後悔。重要的是,在這前路未知的旅程裡,我們自由選擇過、熱烈生活過。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後悔,意味著熱情仍在

知乎上有篇帖子:“後悔和不後悔,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乍一看,以為又是一篇勸慰“人要向前看”的毒雞湯。讀完才明白,原來有時候不後悔,未必是向前看,也可能是灰心和認命。

網友小譚高考時成績不錯,如願進了自己理想的外國語大學,卻在開學的第一週,打包行李回了千里之外的老家。

彼時年少,她不知道,一轉身,已是另一種人生。放棄學業,自然就要進入社會,小譚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打工生涯。

時光輪轉,小譚看著昔日同學紛紛畢業,不論工資高低,他們走進寫字樓、坐進辦公室,還有的繼續考研,放棄大學的她後悔了。

她一邊工作,一邊準備成人高考,重修學歷。為了在遍地統招生的競爭中勝出,她做過需要搬貨的出納;為了能在財務主管那裡得到一個學習和晉升的機會,她不辭勞苦地加班。

一次,她接受公司委派,去頂替一個業務能力不過關的同事。見面時,兩個人都愣住了。

被頂替的同事,正是小譚的高中同學,她們曾在一個宿舍頭對頭睡覺,在同一間教室裡度過了三年時光。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圖片來源:

全景視覺

這樣的見面,未免尷尬,小譚只得講一些高中時發生過的趣事,來緩解氣氛。

可這位同事表示差不多都忘了,高考考得不好,大學不好,現在工作也不怎麼好,都懶得去想。

小譚試圖安慰她,怎麼都比自己強,放棄大學,是自己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想不到迎來的是對方的一陣冷笑:“你還知道後悔,我都沒心思後悔,後悔有什麼用,混一天算一天唄。”

多年不見,昔日同窗,一個在後悔中不斷奮進,一個在認命裡消極度日,讓人唏噓。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後悔當作一種負面的情緒,壓抑它、無視它,甚至逃避它。其實恰恰相反,後悔所流露的,正是我們對於生活尚未喪失的熱情。

很喜歡《奇葩說》的一段辯詞:

“如果回首時,沒有一個人我想再回去見他一面。

沒有什麼事情,我還想再努努力,還想再參與,我收穫的到底是灑脫,還是對人生的麻木和疏離呢?

後悔,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驀然回首,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後悔。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過往的悔,照亮腳下的路

有人說:“亞伯拉罕·林肯是19世紀全世界最優秀的領袖。”

當他還是個年輕男孩時,總是透過各種方式批評、嘲諷別人。

後來林肯成了一名律師,他開始透過報紙抨擊對手。最嚴重的一次,他差點送命。

1842年,林肯給報社寫信,抨擊當地一位政客。報社刊出的文章,使這位政客淪為笑柄。他氣憤難耐,一躍上馬,去找林肯決鬥。

儘管後來悲劇並未發生,林肯卻後悔自己過去處理問題的方式。自此後,他不再批評任何人。

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軍節節敗退,北方民眾紛紛指責將領無能,林肯卻始終保持沉默。

終於,葛底斯堡戰役爆發,一場大雨,扭轉了戰局。北方軍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林肯致電北方軍將軍米德,要求其無需透過軍事會議、立刻出兵,並同時差人送信,再三叮囑,軍機不可延誤。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圖片來源:

全景視覺

米德將軍卻在躊躇之間違背命令,召開軍事會議,貽誤戰機,使南方軍首領羅伯特·李將軍趁機逃走。

促使這場本可以在1863年結束的內戰,被推遲至1865年4月才結束。

怒不可遏的林肯

給這位失職將軍寫了一封信,措

辭犀利地批

評、指

責他的過錯。

然而,這封信並沒有被寄出。林肯離世後,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稿時,發現了它。

林肯,從那個狂妄不羈、險些喪命的自己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人性。他知道沒有人願意接受批評,所以經歷再大的事,他都在隱忍、剋制。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人是永遠無法被教會的。”

真正讓人成長的,正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悔過的過程。

後悔,不僅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自省。它幫助我們看清腳下的路,該如何去走。

別害怕後悔,別停止向前

別因害怕後悔,就止步不前

二十已過,三十郎當,終於我們都到了畏首畏尾的年齡。

畢竟,結婚的,很多都後悔結婚了;養娃的,很多都後悔生娃了。過了三十,還沒戀愛、結婚、生子的,很多也後悔了,後悔錯過了最好的年齡。

這糟糕的生活,彷彿不管怎麼選擇,都會後悔。

所以啊,我們更應該鮮衣怒馬、大步向前,放肆地去走想走的和該走的路。就算做不到此生無悔,至少也算是蕩氣迴腸。

TAG: 後悔崔琦林肯小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