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切入點

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文字中的言語為尋找切入點,從而讓學生有效感悟。劉勰曾在其著作《文心雕龍》一文中對“情”和“文”二者之間的關係做出了明確的說明。即文章的學習首先要從“文”入手,且不能僅停留在文字表面,還要深入到文字背後中去挖掘語言的秘密,揣摩其蘊含的思想層面的內涵,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對其著作文章時刻的所思所想進行了解。所以,要想使學生在散文課堂上有所感悟、有所收穫,教師可以從文章中描寫人物物件的言語並結合特點來展開分析。

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切入點

從散文的言語層面出發,透過品讀文字中的語言,有利於學生去對作者的情懷加以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學生可以在細細品讀中產生自己的感悟,從而增加自己對於文章的理解層面和思維層面的創造性,基於文字但又高於文字,將思維進行擴充套件。因此,在散文題材的文章閱讀中,抓住文章言語縫隙,從言語層面的角度對文字進行分析和預設,將對整篇散文的學習和感悟更有作用,語文課堂才會湧現出生命的活力。

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切入點

互文性文字解讀就是以互文性的理論為基礎,強調不同文字以及同一文字之間的聯絡,經過多種觀點的接觸碰撞促進個體反思,最終在文字解讀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字的淺層解讀過渡到深層解讀轉換的過程。互文性在文字解讀的應用中,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即個體創造能力和思維感知能力。互文解讀也是生成性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著重採取的一種方法,即藉助於與所講課文相關的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汲取、模仿及批評的一種全方位的過程。藉助於資料展示,讓學生展開在閱讀方面的探討,學生可以取長補短,透過吸收和借鑑別人的觀點,對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進行修正,並結合自身在思考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改正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文章的創造性閱讀能力、理解能力。

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切入點

下面筆者透過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餘映潮的《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文案例對其進行分析:餘映潮教師在講授《秋天的懷念》時,將其與《我與地壇》這篇文章進行互文解讀,兩篇文章都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在閱讀過程中,透過互文解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出發來展開閱讀和理解,看到真實的母親形象,還原母愛,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在文字間相互作用下得到了提升,讓學生更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理解母親,真正領悟到《秋天的懷念》一文所表達的人文思想和反映的深刻道理。因此,基於學生一定的理解水平,老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資料的展示,不僅會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會總體提升學生閱讀此文之後的收穫,為文字解讀拓寬豐富的、動態的價值生成空間。

TAG: 文字學生解讀文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