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01。

“要不你把我刪了吧,不然手機一響,我總以為是你”

閨蜜喝得酩酊大醉,癱在沙發上一直斷斷續續嘟囔著這句話。

而這也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向我講起她和男朋友之間的故事。

會每天在路口接她下班,也會擔心她因為工作太累沒好好吃東西,而變著花樣提前準備好好吃的等著她。

在冬天時,知道她“要風度不要溫度”的愛美,會貼心地在她來例假那會特意帶上厚衣服,為她披上。

會雷打不動的在紀念日裡手捧鮮花和禮物與她一起慶祝。

所以哪怕一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她熱戀時被這些細節所感動的模樣。

就像那天天被蜜罐滋養的小孩,那滿口溢位來的甜蜜和幸福都掩藏不住。

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望著失戀後連睡覺都皺著眉頭的閨蜜,心裡總感概:

容易被細節打動的女生,也往往在失去的時候被細節狠狠折磨。

當我點開閨蜜的朋友圈,微信背景圖還停留在她和她男朋友在一起三年來被大大小小回憶貼滿的照片牆。

最新的一條狀態顯示是廣州下雨天的拍攝。

並配文:

今天是你搬走後的第33天。

可我還活在每一個你曾經存在的細節裡。

我繼續往下滑,看到的是一張聊天截圖。

對話方塊裡閨蜜打好的那句“要不你把我刪了吧”,還在不斷跳動的紅色豎杆提醒下,遲遲沒敢發出去。

也印證了,

或許正是因為那段期待值滿格的愛情回憶太過美好,才讓深陷其中的我們在失去後,不知道該怎麼安放好那曾經的習慣和依賴。

02.

有人說:“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這句話一共八個字,手機正常輸入九宮格平均需要五秒,24全鍵需要七秒。

從輸入到傳送一共不到十秒的時間,卻幾乎花光了所有的勇氣。

閨蜜藉著上了頭的酒意,還是下定決心把那句話發出去了。

“你把我刪了吧。”

“XXX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的好友”

她盯著手機愣了很久,那顯眼的紅色感嘆號下,似乎在對那句還保留著念念不忘的挽留進行嘲諷。

那一刻她才真正意識到,一直以來停留在這段感情拉鋸戰裡的其實只有她自己而已。

她笑了笑,對我說,她已經久到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單純地還愛著那個人,還是愛著那些曾經打動她的細節。

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因為後來的我們,在戀愛裡被灌輸了太多太多“細節決定了一個人愛不愛你”“女生/男生最想要的細節”諸如此類的想法。

卻常常忘了,其實每個人的愛都是不可複製的,每對戀人都有各自的相處方式。

不是說那個人做到了別人所說的“應該有”的細節就是愛你的。

他的細節可以給你,同樣也可以給別人。

所以細節從來都不是我們作為判定一個人是否愛自己的試題模板。

03。

太過於注重“細節”有多容易毀掉一段感情?

一開始因為細節被打動的我們,會習慣性地從男朋友無微不至的小舉動裡去感受愛去提醒自己是被愛的。

而倘若有一天,某一個事情沒有按照往常那樣細節性的發展時,我們就會敏感地反射出“你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愛我了”的念頭。

然後衍生出猜忌,多疑。會更在意男朋友的一舉一動,並且兩個人會開始因為一件件原本很小的事情而吵架,甚至反反覆覆的冷戰。

直到對方提出分手時,我們還停留在“你明明原來那麼愛我,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的疑惑不解,乃至於怨恨中。

要不,你把我刪了吧?

但事實上,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工作及家人,不是單單隻有戀愛這一個課程。

也很難有人能做到在兼顧其他的同時,每時每刻,方方面面的照顧到我們的小情緒和小變化。

適當的細節可以增進兩個人的關係,但一段長久的感情,是基於細節之上的更多的互相理解和體諒。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且獨立的個體。追求愛與被愛都是心之所向。

但請不要太片面地去聽取別人口中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因為不同的人對愛都有著不同的詮釋和表達。

那些外界的聲音只不過是我們僅供參考的參考答案,而非標準答案。

最後,希望我們真正不顧一切想去嘗試挽留的感情和那個人,是出於三觀,出於靈魂上的契合。

而不是我們平淡日子裡習以為常的細節依賴。

喜歡文章,可分享給身邊人看。

晚安~

TAG: 細節閨蜜我們男朋友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