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大師的拖延症

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

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才: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500年前的5月2日,達·芬奇去世。

500年後,人們似乎仍很難給達·芬奇一個精確的定位。

達·芬奇自己怎麼看呢?

達芬奇:大師的拖延症

1477年,二十多歲的達·芬奇開設了自己的畫室,只是並不成功。在這之後的五年間,他只接到了三份委託訂單,其中一件從未開始,另外兩件半途而廢。

如果用今天的說法形容達·芬奇,“拖延症患者”這個詞並不為過。只不過,即便是那半途而廢的作品如今也成了藝術史上的名作,其中一件就是《三博士朝聖》。

1481年,達·芬奇接受了一所修道院的委託創作該畫。

由於當時達·芬奇的“拖延症”已名聲在外,修道院與其簽訂的合同明確規定,要畫家自己先支付“顏料、金料和其他相關費用”,同時還限定了創作時間,如若無法如期交付,已創作完成的部分就會被沒收,而且得不到任何補償。

達·芬奇為此準備了多張草圖,並探索人物各種不同的手勢、身體扭轉的方式和表情。在一幅草圖中,他勾畫了透視線。

達芬奇:大師的拖延症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感嘆:“精確程度簡直不可思議,就算是一幅正式完成的作品也無須如此。”

而畫作的底稿仍在諸多草圖的基礎上做了不少修改。

在不斷修正中完成粉筆底稿後,達·芬奇用細筆刷勾勒輪廓,並在陰影部分塗上淡藍色。然後,他繼續畫了天空、一些人物的重點部分以及建築的區域性。

這樣的工作量不可謂不勤奮了。

事實上,達·芬奇也在筆記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切記,先求得勤奮,勿貪圖捷徑。

達芬奇:大師的拖延症

達·芬奇探求知識的開始往往是為了實際應用,但隨著研究深入,這種探求又源於他的好奇心。以解剖學為例,他對此進行研究的初衷是繪畫,但後來的相關研究已和藝術創作關係不大。

比如他曾在筆記中羅列自己想要探究的內容,其中包括哪條神經控制眼球運動,而且還能讓兩隻眼球同步運動;打噴嚏是怎麼回事;打哈欠是怎麼回事……

從今天的視角看來,達芬奇也許並沒有達到他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他在眾多領域都接近了這種境界:很多當初他提出的想法都遠遠領先於他所處的時代,難怪有一種說法稱達芬奇是“穿越自未來的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也許達·芬奇“未受過正統教育”,因此無法閱讀全部經典典籍,但作為一名畫家,他做到了一件更讓人引以為傲的事情——閱讀自然。

TAG: 芬奇草圖500達芬奇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