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164萬瀏覽量的問題:

「長期透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臺接收碎片化的知識有什麼弊端?」

一個高讚的回答來源於作者Lachel(L先生):

長期接受碎片資訊的後果,就是讓你的思維變得狹隘,難以進行復雜的思考。

這樣的結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以至於當你在網上搜索「碎片化」這個詞的時候,出現最多的,都是對當下的知識獲取方式的口誅筆伐。

資訊透明和知識爆炸的時代發展趨勢,不僅讓我們快速適應和接受了泛娛樂化的成果,也讓我們在眾多的成果面前,越來越迫切的需要系統化學習,去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識。

但是,這個時代能給予我們的資訊太多了,可大多數的人在資訊和能力之間卻始終保持著0轉化。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我們在碎片化的閱讀過程中,得不到讀書所產生的心理安慰,所以也更加篤定了自己,從網際網路媒介向傳統媒介,以及課程教學等等學習方式的迴歸。

可現實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適應得更徹底,在資訊和能力之間的轉化也更自然。

結果你會發現,似乎整個社會都更願意接受年輕化,一個讀了很多書的成年人,很可能比不過一個會玩手機的小孩。

1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時代的更替必然會讓身處其中的人經歷陣痛。

知識的漸進式疊加和積累,最終讓人類發明出了與時代相匹配的產物,包括文字、紙張、蒸汽機、燈泡,乃至今天的網際網路技術。

這所有的媒介迭代都是承載著智慧和科學的進步,也必然值得我們去適應,而不是因為眼下的弊病,讓自己遊離在兩個時代的夾縫當中。

我在網上曾看到過一個統計:

到2020年,整個數字世界預計將達到44ZB位元組的資料,這是可觀測的宇宙中恆星數量的40倍。而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175ZB,相當於每天產生491EB的資料。

這是在網際網路加持下的資訊爆炸,讓知識的供應量在網路上高速積累,也讓每個個人獲取知識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廉。

這應當是一種資訊傳播方式的進步,也給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極大便利,就像是每個人的身邊隨時都存在著一個體量龐大的數字圖書館,可以幫助我們處理身邊遇到的所有未知和困惑。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但現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從傳統教育模式中一路走來的大多數成年人,並沒有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讓自己具備足夠的資訊素養,反而因為「不適感」的加劇,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成了「沒用」的人。

就像在今天仍然堅信著「贏在起跑線」理論的父母們,最直接的選擇還是透過付費的模式,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個個專門的培訓機構。

大多數的老師們也仍舊沿用著過去的教案,用一種循序漸進的灌輸模式和階段性測驗來實現自己的教學目的。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但是孩子們對這些方式卻越來越反感,他們更願意在網路上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借用網路來輔導自己的學習,提高知識的儲備量。

可惜的是,因為缺乏符合這個時代特徵的良性引導,一部分孩子並沒有在更早的階段培養出自己的網路素養,從而陷入了淺層次的「網癮」,而另一部分則直接被拒之門外,直到進入成年人的階段,成為了同樣有著「不適感」的普通個體。

2

如果用今天的高考後學生和十年前的高考後學生做一個對比,在對專業和學校的選擇上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方式轉變。

今天的同學在得知分數後,更願意透過百度、知乎,以及更多有利用價值的平臺網站去獲取資訊,從而幫助自己在未知的狀態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他們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並且權威的過來人的合理建議,也可以透過自己的資訊篩選,得到問題的最優解。

但十年前的學生們並不都能這樣,大多數的人更習慣於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雖然在當時已經有了網際網路和資訊檢索網站,但人們的資訊辨別力,以及問題解答的方式還沒有實質性的轉變。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這是在不同時間跨度下的認知差距,但對於今天的成年人來說,其實同一時間跨度下,對於碎片化閱讀的利用程度也有著極大的不同。

就像時下的很多職場人都喜歡透過知識付費,或是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來幫助自己實現資訊儲備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這樣的選擇往往是建立在自身已經搭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之上的,因為工作需要,或是專業化程度的現實訴求,從而選擇的相對系統化的學習過程。

而結果,往往是培訓機構賺得盆滿鍋滿,參與其中的個人,除了有一種「學了很多知識」的錯覺之外,並沒有得到「價效比」較高的回報。

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以及在自我的成長規劃上有著明確目標的人,並不會把時間過多的浪費在所謂的「系統化培訓」上。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他們會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最新資訊,同時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用「類比」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知識架構,從而節省了更多的時間,也獲得了比別人更有價值的內容。

「系統化」在今天這個已經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更像是用來收割韭菜的宣傳噱頭,因為我們已經不再可能透過一種深度的專業化學習讓自己利於職場的不敗之地了。

你需要懂得更多,同時具備在不同領域之間遷移的能力,把每一個知識點當成可以遠距離跨越的著力點,才能跟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

如果一味去追求點與點之間的聯絡,只是在固有的知識體系之上尋求每一個末端的有限延伸,就只會讓自己「吊S在一個樹上」。

3

讓我們試著去回憶一個場景:

一輛駛往火車站的地鐵在市中心站停車,門開了,你跟隨著人流擠了進去。

然後是坐著的和站著的人們,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沒有人相互交談。

因為每一部手機要麼被調成了靜音,要麼連線上了耳機。

這就是大多數人沉浸在網路中的一個時代的縮影,但你並不應該僅僅透過這一個表象就抨擊說,「看吧,這個時代是多麼危險!」

可能事實並不是這樣。

因為在這一群同樣拿著手機的人們當中,有大部分是出於娛樂的想法,打發掉無聊的時間,但仍有一部分正借用手機這個媒介,處理郵件、撰寫論文、學習知識,或是與同行、客戶、老闆、下屬進行實質性的交談。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碎片化閱讀可以是輕鬆的、沒有壓力的,但誰說這樣的閱讀不可以是緊張的,有實際價值的?

當下對於碎片化閱讀的否定,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基本都是被總結出來的事實,沒有系統性的推理;

偏娛樂化的資訊傳達,以奪取眼球為根本目的;

沒有嚴謹的邏輯推導和全面的資料支撐,情緒化和個人價值感較強……

但是在詹姆斯·格雷克的《資訊簡史》當中早就已經說明:

「資訊本身,就是人對世界認知的碎片化呈現。」

我們上過的課、讀過的書、聽過的講座,以及看過的影片,都是一種碎片化的資訊傳輸,只是在這些地方,碎片化的資訊是被人為加工過的產物。

而現在,當我們身處資訊的海洋當中,需要我們具備一種篩選的能力,從而自我加工這些資訊的時候。

大多數人卻選擇了逃避,進而被娛樂化和輕量化的網路內容阻礙了自我認知向網路時代的深入。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舉個簡單的例子:

經常網購的人一定會是收到假貨和打客服電話最多的人,但同時,他們也是能在網購當中獲得最大利益的人。

而那些害怕遇到假貨和覺得跟經銷商扯皮太麻煩的人,也一定是享受不到網購便利的人。

4

相對於人們在今天呼籲的「遠離碎片化閱讀」來說,我更傾向於去接受碎片化閱讀,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的資訊素養。

或許我們過於強調外在的不堪對我們的影響了,以至於忽略了這些不堪之外,還有更多更大的領域值得我們留下來。

當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與時代相匹配的資訊過濾機制正在慢慢成熟,例如演算法機制、AI機制、舉報機制和社交機制。

但外在的幫助機制並不足以實現,從根本上省略我們自己的資訊甄別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手機使用者,每個人常用的APP都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款APP上面,瀏覽和關注的內容也有巨大的差距。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逐漸智慧化的資訊推薦機制以及日趨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必然會造成不同資訊素養的人所能得到的是完全不同層次的資訊。

倘若我們自己不能在接受並適應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認知層次,以及資訊篩選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就很難跳出固有的圈子,從而獲取到與時代需求相匹配的內容。

就像近幾年在國內興起的知識付費產品,主要就是捅咕歐將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掌握的知識,用一種較為系統地方式售賣給有需求的人。

說白了,就是替你完成資訊篩選的步驟,並讓你為省略這個步驟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種模式的興起必然有著現實存在的市場需求,而在滿足這種需求的背後,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錯過了形成自我篩選能力的機會。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多數時候,你以為透過付費學到了十分有用的知識,可當自己重新面對海量資訊的時候,還是不知所措。

所以繼續消費,然後繼續不知所措,然後又在現實的壓力下花更大的價錢消費,可結果還是不知所措。

這不是市場催生了知識付費的錯,而是有太多人沒有走過碎片化閱讀的適應期,讓資訊篩選能力的培養「胎死腹中」的結果。

畢竟,這世上從來不可能有不勞而獲的好事,當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總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能確保自己實質性的成長。

5

透過世界的高速運轉,我想我們應該能夠預見,在外來的時代發展過程中,眼前我們所經歷的陣痛必將一步步消弭,取而代之的,應當是一個與碎片化閱讀相匹配的環境。

不是劣幣驅逐良幣,而是劣幣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網路上的資訊會更加多元化,也會更加專業和真實化,從而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有效且正確的內容。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就像我們在今天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遊,透過手機導航軟體就可以像個資深導遊一樣,在任何地域都不會感到陌生。

在偏遠地區生活的孩子,想要提高成績,想要和其他同齡人一樣獲得專業老師的輔導教學,那他完全可以透過網路去尋找自己的未知點,而不是在放學之後還要把學過的內容在網路上重複一遍。

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和人工智慧的不斷迭代,正在讓重複性勞動和所謂的「專才」失去最後的庇護所,我們需要的其實已經不單單是在某一類知識上的深度挖掘了,也不是邏輯嚴密的,可以透過有限知識推匯出更多延伸的能力。

而是在自己的知識廣度必然會不斷伸展,已經獲得的知識點越來越凌亂的現實情況中,可以從淺層次的知識點跳躍到更深層次的知識點的能力,以及在眾多個點裡面,不斷篩選資訊,短時間內找到下一個有效著力點的實力。

要知道,在碎片化資訊時代,雖然知識的容易獲得顯著降低了我們的認知成本,但也同時顯著提高了我們的獲得成本。

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每個人都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裡讓自己能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在不重複和不浪費的情況下,讓每一次的學習都能比之前高上一點層次。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會玩手機的少年

在學生時代,這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只能依靠自己。

當大多數人都具備了足夠的資訊篩選能力,而網路上的虛假資訊逐漸消除的時候,也就自然沒有人再會為獲取知識而付費,而是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不斷用領域外的知識給自己賦能。

所以,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比不過一個會玩手機的少年,後浪們已經洶湧來襲,而且只會一波比一波更加迅猛。

與其與這個時代的必然性對抗,不如勤快一點,積極一點,用更年輕的方式幫助自己成長。

the end

圖片來自網路

文章原創自:慄拾三

謝謝你的閱讀

TAG: 資訊知識碎片自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