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你縱然能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但畢竟“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所以

哪裡有什麼千杯不倒,只不過借酒澆愁罷了

即使有人陪你飲酒,也可能是

你說你的青春痘,他吃他的五花肉

。哪裡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是自己的默默承受。

總有人以為,一醉能解千愁,殊不知,

千愁依舊在,且等酒醒後

。如果迴避問題就能解決問題,那麼魯迅也不會勸我們去

“直面慘淡的人生”了!

憂愁方方面面,痛苦五花八門,但歸結一點,還是因為咱

自身很弱小、需求卻不少

。這誰能安慰得了!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一杯苦酒,兩廂離愁

01 他不理解咱“低標出廠”,還“缺保養”

每個人就像一個產品,父母生下了我們,不能算是

“出廠”,只能算“原件”。等我們學生時代結束、走進社會,才能算是正式“出廠”。

可以仔細想一想,我們的出廠標準怎麼樣?如果我們是低標準出廠,平時執行又缺乏維護保養,我們這個產品又會怎麼樣?

朋友老劉是大專畢業,之前開店虧了,欠了一屁股債。現在去找工作的時候,知道自己年齡也大了、肚子也大了,所以崗位不敢亂挑、工資不敢多要。儘管這樣,還是被多家單位拒絕了,最後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先幹了起來。

老劉的心態還算好,可他的愛人卻發了彪。他愛人是當地人,本身也沒什麼文化,老劉開店的時候就在店裡幫幫忙,店關了之後一直就歇在家裡。

別看這水桶腰的懶婆娘,優越感還挺強,一直看不起老劉這個外地人。這次老劉幹了保安,她可來勁了,說

“就說你沒用,你還不服氣!這下好了,連我的臉也給你丟盡了。”

有些人總是習慣於“高標準要求對方,低標準要求自己”。

薩特講

“他人即地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你認同。婚姻究竟是“愛的牢籠”還是“愛的天堂”,取決於婚後的這兩個人。

大自然的法則,在我們人類社會同樣適用。羊難免會落入虎口、小鹿總會被豹子掠食,

弱小總被欺負,善良總被辜負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自然法則,弱肉強食

02 他不理解咱“就是愛比較,他有我也要”

人一出生,就開啟了

“要要要”的模式:要吃奶、要撒尿、要抱抱;就是臨死前也不例外:要打針、要吃藥、要子女照料。

人不是獨來獨往的野獸,而是群居的社會動物。尤其是城市化、城鎮化之後,打破了原來散落的鄉村居住模式,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變短了,所聞所見就被無形中放大了。

對孩子來說,人家有的玩具我也要有;對女人來說,人家換了雙開門冰箱我也換;對男人來說,人家買了新車我也要買。

人家有的我沒有、人家換了我沒換、人家買了我沒買,我們就會難受。

得到了,也“不過如此”;得不到,就會“難受要死”

電影《鄰居的窗》,是

2020

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它講的是一位中產階級家庭女性“偷窺”鄰居的故事。

對比年輕夫婦的瀟灑生活,面對自己的生活困局,女主陷入了內心無比的焦慮,就在她抱怨生活、抱怨丈夫、抱怨年紀、抱怨逝去青春的時候,卻看到了對面的生活鉅變、也感受到了鄰居羨慕自己

“穩定而平淡”的生活。

你在橋上看划船,船上的人也在看你;你嚮往她的輕柔浪漫,她仰慕你的堅定偉岸。

相互羨慕、相互比較,其實是我們正常的心理需求。甚至攀比,也不能算是過錯。但有些人,一聽到攀比就

“對號入座”,打著“指導指導”的旗號,來給我們“指點指點”,最後演變成了“指指點點”。

當然,攀比一旦過分,就會讓人失去理智。

人生可以載歌載舞,但不需要夜夜笙歌

;生活可以小酒怡情,但不需要醉生夢死。

比較,不足懼;要,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邊要

“三步上籃”、一邊卻“躺在地上”。

慾望與能力不匹配,難免自己要流淚。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人生悲催,坐地liu‘lei

03 他不理解咱“擁有就擔心,失去意難平”

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可不是嘛,

“沒得到”會情緒失落,“得到了”會擔心失去。可一旦真的失去了呢?是不是會“追悔莫及”!

凡是失去,我們都不甘心

。雖說

“倘若一切隨風去,便是人間自在人”,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電影《天下無賊》中的劉若英,一出場就孤寂地站在了蕭條的馬路上,尋求幫助的她,那時候是害怕、無助、失望。而傻根的出現,讓她對人情冷暖有了新看法,所以她倍感珍惜。

她要保護這份來自不易的純真感情,不惜與壞人作戰,而劉德華又為了她以及她肚裡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刀口舔血,直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最後,是大肚子的劉若英一個人在餐廳裡吃烤鴨,彼時,含淚的她,用力地咬著烤鴨。假如,你在她身旁,你怎麼去安慰她?

你會說

“要看開、要努力、要堅強”?你會說“花會開、天會亮,餘生還很長”?還是會說“黑暗終將過去,你要活成一束光”?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走得累不累,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心知道。有些話

“無人可說”,有些人“無話可說”。一切順其自然。

草木知愁,苕花白頭;大河東流,順勢而走;有愛就愛,無愛自由。

不必顧影自憐,說什麼

“無人與我

立黃昏,

無人陪我顧星辰

”;不必自我摧殘,說什麼“愛你沒有資格,分手無法生活”;也不必怨天尤人,

生活再光怪離奇,也是自己主演的戲。

你走不到白髮蒼蒼,不是因為巷子太短;你走不過歲月悲涼,不是因為步伐太緩。

我們的格局小,世界就小。與其過度關注自己、放大自己,不如奉獻自己、做回自己。

做回你自己,不是回到無助的你,不是回到無病呻吟的自己。

涼世悲秋,不如自救。不過度期待,不刻意排斥,你若體貼入微,我必敞開心扉;你若無知無覺,我也輕輕忽略。

也許,對於愛人,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他的安慰,而是他的改變;對於朋友,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他的同情,而是他的立場。

低谷的時候,更多的需要我們默默承受;高光的時刻,也許他能感同身受。

TAG: 我們自己出廠生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