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是真的難熬啊,過著單身狗的日子,人家有愛心早餐,過著單身

不久前在看書時看到一句這樣描述異地戀的話:在這個世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愛情隔著千山萬水,他們承受著旁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只因為他們知道在那個遙遠的城市,有著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們不能陪對方逛街,只好把思念一次一次的寄過去,他們在對方難過時,只能用蒼白得簡訊給予安慰;在對方無助時,只能手裡握著電話努力的聽對方的呼吸和哭泣的音。

確實挺有感觸地,開啟一段異地戀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異地戀是真的難熬啊。披著戀愛的皮,過著單身狗的日子。人家有愛心早餐,你要頂著寒風去買飯,好不容易找個位置坐下,還是在小情侶之間當電燈泡。如果中途去加個飯,說不準碗筷就被食堂大媽收走了。

期末去自習,一張八人桌,除了你和閨蜜,另外有三對情侶。背個書都不好意思抬頭,只能默唸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而且異地戀久了,話題會越來越少。每次打電話不是他忙著趕作業,就是你急著改稿子。原本一天幾個小時的電話,漸漸變成了每天固定的早晚安。

有時候看著那字都不變的祝安,會覺得這根本就是在敷衍,彷彿一個玩了好幾年的遊戲,捨不得刪,於是每天清清日常任務。最難熬的是生病,他在那頭著急,你關了攝像頭一邊說沒事,一邊在心裡委屈。我多想要他抱抱我,可是你知道這不可能,他的擔心也是白費,最後還是一個人扛。

異地戀是真的難熬啊,過著單身狗的日子,人家有愛心早餐,過著單身

有天晚上,你躺在床上和他打電話,他忽然聲音低沉地說:‘’我想抱抱你。”你不知道怎麼回答。沉默的瞬間,耳邊清晰的電波聲讓你知道你們隔著遙遠的距離,只能靠著這虛無縹緲的電波訊號以慰相思。最後你只能說:“睡吧,我們夢裡見,夢裡什麼都有。”

前幾天也有一個因為異地戀的粉絲跟我說:老師,我遇到了些情感問題能跟你說說嗎,本來我倆感情挺好的,在一起三個多月然後就放暑假了。第一次異地戀,真的沒想到是這樣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本來就覺得放個假而已。

我們感情出問題是在前幾天,他接連三天出去喝酒,因為我不喜歡他喝酒,最開始兩天還可以接受,結果第三天就有點生氣了。但是我沒給他說,因為我們第一次吵架就是因為他喝酒,他覺得喝酒是很普通的一個事,但是我就覺得不能多喝。

當時他和他朋友很開心,我又怕掃興又怕和他吵,而且我不會表達自己,不太會說話就是因為當時沒說,然後,這幾天,我就開始想了很多,我感覺我的腦子每天都拿這些事情來折磨我。我想我們到底合不合適,是不是其實他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喜歡我,我們兩個接下來該怎麼辦,自己覺得好委屈為什麼會這樣

我感覺我和他聊天心裡總有一團火在燒我自己,他什麼都沒提什麼都沒說,但是我能感覺到他知道,他對我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了。我倆心裡清楚,但是誰都不說。

我現在真的覺得心很痛很悶,每天都很痛苦,晚上也失眠,我真的巴不得馬上把他所有聯絡方式刪了,這樣我不用看見那個人,就可以輕鬆一點了。我真的好難受,每天都在折磨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大部分伴侶在步入異地戀後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感情慢慢變淡,如何才能重燃激情?異地戀感情會變淡好像已經成了一個大家預設的事實了。可是,有具體的研究證明異地戀感情真的會變淡嗎?如果有,感情又是因為什麼變淡的呢?那當感情變淡時,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讓愛情再度復興嗎?

美國的幾位心理學教授曾做過一個“異地戀幸福感實驗”(Lucas et al。, 2003),歷時10年,研究了超過24,000人在不同的異地戀階段(Marital Transition)中的生活滿意程度(Life Satisfaction)。

實驗者把異地戀拆分成三個階段:

基線期(Baseline Phase)

,即未異地狀態

反應期(Reaction Phase)

,即異地戀一年至異地戀後一年內

適應期(Adaptation Phase)

,即異地戀一年以後

而實驗結果也正如大家所料。

被試者反饋稱,

在剛異地戀的第一年,生活充滿激情、興奮和新奇,而在那之後,對異地戀的滿意度逐年下降

當比較人們在基線期與適應期的幸福指數時,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情況下,人在異地戀兩年即習慣異地戀生活,對生活的滿意度迴歸未異地狀態或者剛異地狀態。

為什麼異地戀難以維持,這個其實跟享樂適應有很大關係。心理學家Brickman和Campbell在1971年提出過一個經典的理論:

一個人無論經歷如何極端的積極或消極的人生境遇,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ta都會逐漸適應這些波動,幸福水平也會退返回初始的穩定狀態。這一過程被稱為“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

研究者們認為,人們的滿意度在長期異地時間裡會回到基線,是由於

ta們的初始值已經非常高了,而基線的幸福度並不是固定的,隨著兩人在一起經歷的刺激點或者矛盾越來越多,ta們體會到幸福感的標準也會跟著層層升高,他們會更想念沒有異地時的幸福和企圖透過分手來結束異地。

(Lucas et al。, 2003)。

異地戀是真的難熬啊,過著單身狗的日子,人家有愛心早餐,過著單身

那麼異地戀感情變淡時,又可以做些什麼讓愛情再度復興嗎?

一些傳統的做法:

1。

化距離為優勢

有很多異地戀所具備的優勢,是同地戀不具備的。研究表明,

異地戀情侶更容易產生深入的心靈交流

(Jiang & Hancock, 2013)。因為沒有同樣多的時間在一起,異地情侶更珍惜每一次互動的機會,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在瑣碎的事上(比如“你為什麼沒有把垃圾扔掉?”“你今天為什麼遲到了?”)。在日常中,每一次說晚安,每一次夢到彼此,每一次試圖遠端同步看電影之前一起的倒數,這些平時可能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我們也會無比珍惜。或許,在下次因異地戀而苦惱時,

可以試著想想異地戀的經歷帶給了我們什麼,而不是失去了什麼。

2學會獨自快樂

不管是不是異地,最都不要愛對方多過愛自己,你要記住,只有先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如果一個人的時候過不好自己的生活,那麼兩個人在一起也不會快樂,健康的親密關係,一定是你自己先是一個快樂積極懂得給自己生活找趣味的人,然後再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也懂得互相取悅與付出,利用好對方不在身邊的時候,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開心才是本質啊。

3。讓戀人與自己的朋友們有些交集

談戀愛真的沒必要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個人認為有些共同的朋友還挺不錯的。

首先,交際圈重合的多,心裡也踏實些。其次你也可以從Ta朋友的狀態裡大概瞭解一下Ta所處的環境和當前的生活。再次就是物件突然失聯了,你也有個人能聯絡,不至於徒自擔憂焦急。如果你的戀人很排斥將你介紹給Ta的朋友們,或者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你們的戀情,我勸你最好去問問原因,並且我相信這個原因八成不是“苦衷”,估計挺傷人的。

4引導對方對感情的投入

異地戀不能靠其中一方來用心維繫,必須由雙方共同操作。如果只有你是擔心這段感情的人,而對方只是在享受你的用心,那麼你就不會知道到底哪一天你會被分手。因為對方沒有付出,自然也就不會感到遺憾,所以對方可以很簡單的來個轉身。那麼你必須引導對方加入為感情付出中來進行投入。可以讓對方為了你放棄週末休息或者長假,跨越距離距離來你這裡看你,不要太顧及對方而變得不捨得。你以為是為對方考慮,要求也沒那麼嚴格,其實完全是既傷害了你們的感情,因為沒有付出,對方也就不會那麼重視,慢慢的也就會忽視和懶於投入,而你在對方心中的價值地位就會越來越低。

5,一起認真地規劃、管理未來

你們彼此都應該告訴對方,到底想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特別是,當你們對彼此的期待已經關係到到兩個人的未來。

也就是說當你們嚴肅的都想要一份共同的未來的生活時,這種交流尤其重要。研究也表明,兩個人一起認真地設想未來的生活——大到以後要在哪裡生活,小到以後要怎樣分擔家裡的家務,會給關係帶來更多的正向情感和希望感。

異地戀是真的難熬啊,過著單身狗的日子,人家有愛心早餐,過著單身

同時,

你需要不斷地向對方和自己傳達:“我很重視這段感情,我們之間的距離也只是暫時的,為了穿過時間和空間再次擁抱的那一天,我會更加努力。”此外,如果你們之間異地的時間長度是明確的,也需要清清楚楚地告知對方。

這關係到了你們之間的承諾感,而很多異地戀之所以無法存續,也和關係中的不確定性密不可分。研究親密關係和遠距離溝通的學者Katheryn Maguire的一項調查結果中表明,

在遠距離的關係中,那些確定自己能和伴侶重聚的具體時間的人,對關係的滿意度更高,也更不容易感覺抑鬱。

6。

要有共情的能力

難免會遇到情緒崩潰的時候,比如今天被老闆罵了,哪裡不順心了。情侶最好的傾訴物件就是彼此,哪怕是負面的情緒,不必刻意的去隱藏跟假裝如果你真的不開心,他/她是心疼你的,會聽你傾訴,哪怕簡單的安慰,

這是情緒共鳴。

即使相隔異地但是這種情感是流通的

7。表達愛意。

時不時的說我愛你,如果這三個字對方覺得聽膩了,那麼戀愛就沒有意義了。經常送一些小禮物,送禮是相互的,一定不要覺得對方送你禮物是應該的。

8明確地談論底線

調查顯示,會談論自己和對方的底線的情侶,其分手機率是30%,相對的,

從不談及底線問題的情侶,分手機率要高達70%。

對於異地戀來說,這類問題有且不限於:“是否能接受對方和別人晚餐?”,“是否能接受對方和異性單獨晚餐?”,“是否能夠接受對方與他人看電影”,“如果遇到第三者的問題,是對方獨自處理還是坦誠相告?”,“對於身體或者心理出軌的容忍程度和定義”等等。

9送給對方一些能隨身攜帶的小物件

戒指、吊墜、鑰匙扣、香水……送給TA一些小物件,讓對方每天看見它們或使用它們時,都能想到你。

我們總是會在物體上儲存情感,當我們自己都遺忘了一些事情時,這些物品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記住。

個人比較推薦的是:兩個人之間要學習相互制衡(Control Mutuality),讓兩個人在生活中的大小問題中都保有一份參與感。在不同的空間,建立相同的時間我曾經經歷過一年半的異地,那段過程我們的話題是透過一部又一部電視劇串聯起來的,記得那時候電視劇《蝸居》正在熱映,每天晚上8點更新一集,我們各自看完後,再煲電話粥,聊一聊海萍的困境,宋思明的人品。即便異地也是可以“約會”的,比如在某個大片上映的時候,約定同一時段去各自城市的影院看這部電影,在散場後打電話交流。

異地戀的時候,因為雙方生活的不同步,沒有共同朋友,會導致沒有話題,這時候需要我們去主動製造。比如:上述所說的異地約會,以及共同去做一些事兒。一起學一項技能,比如瑜伽,日語,然後分享彼此的新的體驗;一起追一部電視劇,每次更新的時候,煲電話粥討論劇情,和你們各自喜歡及討厭的人物;一起玩同一款遊戲,如果你的另一半本來就喜歡遊戲,這個行為可以極大增強雙方親密感。相互制衡,便是希望各自都有充分的權力影響對方。這不僅能使彼此更加相互依賴,還能增加感情的穩定程度。

歸根到底,異地戀只是千千萬萬戀愛形式與狀態中的一種,沒那麼特別,也沒那麼可怕。分開我們的其實不是“異地”,而是“異地”背後的故事。“不要急,你先去讀你的書,我也去看我的電影。總有一天,我們會窩在一起,讀同一本書,看同一部電影。”

TAG: 異地對方感情變淡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