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禪宗

,為中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因自謂

“傳佛心印”

,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性為宗旨,故亦稱

佛心宗

禪宗的傳承系統,被上溯至過去七佛,到釋迦牟尼佛

靈山拈花、迦葉微笑

,為傳佛心印初祖,迦葉傳阿難為二祖,直至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東來,為中國禪宗初祖,又傳至慧能為六祖。

祖祖相傳,以心傳心;每一次傳承都有一首

“傳法偈”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下面,我們根據《景德傳燈錄》等禪宗

燈史

(因燈能照暗,以燈喻法,禪宗代代傳法,如同傳燈,故稱這類史書為“燈史”),將禪宗歷代祖師的“傳法偈”整理如下:

據說禪宗在傳入東土以前,有二十八代祖師,被稱為

“西天二十八祖”

——

1.第一祖為摩訶迦葉

。他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被尊為“頭陀第一”。

傳說在靈山會上,佛陀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於是,迦葉尊者就成了禪宗的西天第一祖。

迦葉尊者在入定雞足山(等候彌勒佛出世)之前,傳法予釋迦牟尼的另一位弟子

阿難

,傳法偈為: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2.第二祖阿難尊者

,亦為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被尊為“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入寂前,傳法予其弟子

商那和修

,傳法偈為: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3.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在歸隱罽賓國(今克什米爾一帶)南象白山之前,傳法予其弟子

優波毱多

,傳法偈為:

“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4.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因隨方教化,度人無數,時人稱為“無相好佛”。

優波毱多尊者涅槃前,傳法予其弟子

提多迦

,傳法偈為: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5.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於入滅前傳法予其弟子

彌遮迦

,傳法偈為:

“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6.第六祖彌遮迦尊者

,本是中印度八千仙人的首領,受提多迦尊者引度出家並傳法。其入滅前傳法予

婆須蜜

,傳法偈為:

“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7.第七祖婆須蜜尊者

,涅槃前傳法予

佛陀難提

,傳法偈為: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8.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頭頂有肉髻,辯材無礙,以慧解善說勝服當世。其入寂前傳法予

伏馱蜜多

,傳法偈為:

“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9.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年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受佛陀難提尊者引度出家。為印度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大德。

伏馱蜜多尊者在涅槃前,傳法予其弟子

難生

,傳法偈為:

“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10.第十祖脅尊者

,本名難生,梵名波闍提婆,約為一世紀印度佛教說一切有部論師。

傳說他在母胎中六十年,出生時已鬚髮斑白,後受伏馱蜜多尊者引度出家。時人譏他衰老,他立誓道:“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不得六神通、不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至席(不睡覺)。”故稱脅比丘。後果有大成就,贏得時人敬仰。

脅尊者在入滅前,傳法予

富那夜奢

,傳法偈為:

“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11.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於圓寂前傳法予

馬鳴

,傳法偈為:

“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12.第十二祖馬鳴尊者

,是著名的佛教詩人、劇作家、哲學家。據稱其說法時,連馬匹也“垂淚聽法,無念食想”;後以馬解其音,故號“馬鳴”。

馬鳴在理論上闡述了小乘佛教基本教義,同時又提倡大乘緣起、性空思想,被尊為大乘佛教的先驅。

馬鳴尊者在入寂前,傳法予外道出身的弟子

迦毗摩羅

,傳法偈為:

“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13.第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初為外道,有徒眾三千人,後由馬鳴尊者引度皈依佛教。其入滅前傳法予

龍樹

,傳法偈為:

“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14.第十四祖龍樹尊者

,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之稱。

傳說他曾入海中龍宮接受大龍菩薩贈予種種大乘“方等深奧經典,無上妙法”。在漢傳佛教中被尊為“八宗共祖”。

龍樹尊者入寂前,傳法予其上首弟子

迦那提婆

,傳法偈為:

“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15.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意譯作單眼提婆,傳說他曾挖鑿大自在天金像之眼,後又挖自己的眼睛回施大自在天,故以為名。他淵覽博識,才辯絕倫,遊歷各地,調伏外道,度人百餘萬。

迦那提婆尊者入寂前,傳法予其上首弟子

羅睺羅多

,傳法偈為:

“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16.第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入寂前傳法予

僧伽難提

,傳法偈為:

“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17.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入寂前傳法予

伽耶舍多

,傳法偈為:

“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18.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為北印度迦溼彌羅國著名論師。其入滅前傳法予

鳩摩羅多

,傳法偈為:

“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19.第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約活動於公元3世紀末。據《大唐西域記》載,其平生浸淫佛教典籍,極其玄旨,著述凡十數部,被尊為經部本師,與馬鳴、龍樹、提婆並號“四日照世”。

鳩摩羅多尊者入寂前,傳法予

祖闍夜多

,傳法偈為:

“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20.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入寂前傳法予

婆修盤頭

,傳法偈為:

“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21.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俗稱

世親菩薩

,約公元4世紀末印度著名佛教論師,與其兄無著同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創立者。

婆修盤頭尊者入寂前,傳法予

摩拏羅

,傳法偈為:

“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22.第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乃那提國王之次子,三十歲時受婆修盤頭尊者引度出家,嗣其法,行化於西印度。後至大月氏國,於入寂前傳法予

鶴勒那

,傳法偈為: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23.第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勒那”為梵語,“鶴”為漢語,因其出世時,曾感動群鶴依戀不去,故名。

鶴勒那尊者入寂前,傳法予

師子比丘

,傳法偈為:

“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24.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是禪宗西土傳承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一是他遭遇法難而殉身,被當時罽賓國國王以利劍斬首;二是他將一付袈裟傳給後繼者婆舍斯多,這便是後世

禪宗傳法袈裟

的源頭。

師子尊者在遇難前,傳法予

婆舍斯多

,傳法偈為:

“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25.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因師子尊者遇難而潛隱山谷,受南印度國王供養,後於入滅前傳法予太子

不如蜜多

,傳法偈為:

“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26.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本是南印度國德勝王的太子,受婆舍斯多尊者引度而得正法,並傳予衣缽,後行化至東印度。於入滅前傳法予

般若多羅

,傳法偈為: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27.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得法後行化至南印度國,度香至王第三子

菩提多羅(即菩提達摩)

,並傳法予他,然後示寂。傳法偈為:

“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28.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

,秉承般若多羅尊者的遺教,遠來東土中華弘法,他既為西天第二十八祖,又為

中華禪宗初祖

。歷代禪門弟子最喜歡參的話頭之一,就是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其中“祖師”即指菩提達摩。

達摩祖師的禪法,以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為主要標誌,被認為是最上乘的如來禪;透過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富有中土特色的中國禪宗的形成開拓了道路。

達摩祖師將衣缽傳予了其東土弟子

慧可

,並雲“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傳法偈為: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29.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

,亦為

中華禪宗二祖

,他少時出家,通曉佛典,後立雪斷臂,拜達摩祖師為師,並傳其衣缽。

彼時,達摩禪在中土的傳播並不順利,佛教同門非議,甚至屢遭迫害:達摩六度中毒,慧可遭到辯和法師的陷害,最終被地方小吏所殺,可見鬥爭之殘酷。

但達摩、慧可及其弟子門人,於艱難困苦之中篳路藍縷,堅持不懈,終於使禪宗後來居上,成為中國佛教的第一大宗。

慧可大師傳衣缽於其弟子

僧璨

,傳法偈為: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30.第三十祖僧璨大師

,亦為

中華禪宗三祖

,生年、籍貫不詳,他得傳正法後,逢北周武帝滅佛,故常年隱居山林,著有《信心銘》傳世。

僧璨大師傳衣缽於弟子

道信

,傳法偈為: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31.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

,亦為

中華禪宗四祖

,俗姓司馬氏。

禪宗在道信以前,從初祖達摩至三祖僧璨,基本都行頭陀行,遊方各地,隨處行化;道信起初也行頭陀行,後安居雙峰山,聚徒眾至五百,宗風大振。

他改革單純依賴佈施的頭陀生活,為

農禪自給

的叢林生活;後世禪宗的叢林制度,可說肇始於此。

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宮,道信堅辭不去,被賜以紫衣。唐高宗時圓寂,後被唐代宗諡為“大醫禪師”。

道信大師傳衣缽於弟子

弘忍

,傳法偈為: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32.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

,亦為

中華禪宗五祖

,因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聚徒傳法,故世稱“五祖黃梅”,並稱其禪法為

“東山法門”

“東山法門”使禪宗傳教自

《楞伽經》

轉為

《金剛般若經》

,開創了禪宗發展的新階段。

弘忍大師傳衣缽於弟子

慧能

,傳法偈為: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33.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

,亦為

中華禪宗六祖

,他繼承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的頓教法門,對後世禪宗影響巨大。

學界一般認為,六祖慧能才是中國禪宗的真正創立者——從初祖達摩至五祖弘忍,禪宗逐漸本土化,至慧能而真正創宗立派,使禪宗成為隋唐佛教八大宗之一。

慧能大師因感自身遭遇,有鑑於“法衣所在,是非隨之”的殘酷現實,決定不再傳衣,變單線傳法為多端弘道,得道法嗣在典籍中留名者,多達四十三人。

此後更“一花開五葉”,衍化為

五家七宗

,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家,後由臨濟宗又分出的黃龍派和楊岐派,合稱七宗。

慧能大師的傳法偈為: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援!】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佛教中的傳法柱:佛祖的傳法柱,佛教歷代祖師的傳法柱

TAG: 傳法尊者傳法予禪宗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