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親們都知道,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辛棄疾、李清照、柳永……。

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那麼必然首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民日報曾評說過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40首詩詞,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排在第一,而排在第二的是《沁園春·雪》。

蘇軾的這首詞到底有多厲害?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佳節之時,蘇軾一生仕途不順,熙寧七年蘇軾被調往了密州。

在調往密州之時,蘇軾原本是請求調往離胞弟蘇轍較近的地方任職,但這一願望沒有實現。

由於和胞弟相隔甚遠無法相聚,在熙寧九年的中秋節,蘇軾望著天上的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句: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說的是丙辰年的中秋節,蘇軾在這一天非常高興,因為蘇軾為官清廉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所任之處百姓安居樂業。

蘇軾看到自己治下之地一片祥和之氣,非常高興。

在這種心情的影響下,蘇軾高興的痛飲,喝了個大醉。

但望著天上明月,蘇軾開始思念起自己的親人,特別是他的胞弟蘇轍。

大家想啊!我們現在和家人相隔兩地至少還可以打電話發簡訊,但身在宋朝的蘇軾不行啊!只能寫信互相表達掛念。可是信件很慢,不能快速傳遞感情。

比如中秋佳節蘇軾想他的胞弟了,提筆寫信,結果半個月他的胞弟蘇轍才收到,這感情傳遞不到。

所以蘇軾只能看著明月,揮筆寫詞,寄託思念。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第二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望著天上的明月,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把酒”這個詞用得很妙。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

而裡面還有更深的一層隱喻: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蘇軾被調往了密州,但他卻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局勢,這裡表現出了他反對如今的新法,但又期望重返汴京的複雜心情。

第二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從第一句對明月的讚美,到這一句又將對明月的讚美和嚮往之情再度推進了一層。從明月的誕生之日到現在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年,此時人間的中秋是月宮中的什麼日子呢?明月如此圓,想必對於月宮而言今日也是一個好日子。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第三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因為有上一句之問,從而在這一句中蘇軾有了自己的回答。

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稱之為“嫡仙人”,而蘇軾也有一個“嫡仙”的稱謂,北宋著名的文學家黃庭堅就是第一個將蘇軾稱為“嫡仙”的人。

蘇軾在月夜之下,醉酒之中,也設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所以才有了 “乘風歸去”之想。

可第二小句他又說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

這一句把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

為什麼嚮往,主要是表達了對現實人間的不滿,蘇軾有著自己的志向,但卻夾在朝堂兩方權勢之中仕途坎坷。

對於蘇軾而言,人世間有很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他嚮往尋找一片沒有煩心的樂土,從而用了瓊樓玉宇來形容。但最後的小句急轉直下,用高寒難耐,不可久居來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

蘇軾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蘇軾一生卻非常豁達,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豁達,讓他的心境沒有所謂的才無施展之地的苦悶,他帶給後人的思想往往都是偏於正面的。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起舞弄清影”是說與自己的影子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而這句的重點是“何似在人間”,裡面透露出蘇軾從幻想中直面了現實。

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

蘇軾從幻想中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佔了上風。

第五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這句裡面有兩個動詞,轉和低,指的是月亮的移動,暗示時間的流逝。

這一句寫得非常巧妙。

透過靜態的物和動態的月光來描繪了入夜的深沉,非常有畫面感。

跟著蘇軾的目光,我們看到了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

這裡還有一個暗示,指的蘇軾自己以為思戀自己的胞弟,從而轉輾反側難以入眠。

在這樣一個團圓佳節裡,自己不能和親人把酒言歡,月圓而人不能團圓,這是一件多麼遺憾的事情。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第五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這一句是蘇軾表達了自己的感嘆,他帶著埋怨之語想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這裡則更一步的襯托出蘇軾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的離去的親人們的同情。

第六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前一句剛剛埋怨了明月,但這一句又找出了理由為明月開脫。蘇軾表達了哪怕是月亮也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月亮也有自己的遺憾,所以他講到了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

這一句充滿了哲理的意味。

第七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一句表現了蘇軾豁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雖然這首詞表達的是對胞弟轍的懷念之情,但同樣也是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他希望人們能夠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夠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蘇軾最曠古爍今的一首詞,後世評價詩詞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超越

從藝術成就上看,這首詞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整首詞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最重要的是此詞全篇皆是佳句,這非常難得,從而傳誦度非常的高,每一句都帶著浪漫的色彩,這樣的詞光是從嘴裡念出來都是一種享受。

TAG: 蘇軾明月胞弟人間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