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上善若水”,帶你瞭解一些《道德經》裡的至理名言

《道德經》原名《老子》又稱《五千言》,漢代的河上公著有《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為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之後才有了《道德經》這個名字。關於老子的史籍記載很少,在西漢的司馬遷編寫《史記》時就已經不能蒐集到詳細的資料了。相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為聃,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曾在周朝擔任過管理圖書和文獻資料的官職。

什麼是“上善若水”,帶你瞭解一些《道德經》裡的至理名言

老子畫像

《道德經》中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其中的名言警句非常多,有很多是世人所熟知的,但是能夠真正理解其中含義的人卻鳳毛麟角,就算僅是理解字面含義的人也不算多,若不是參閱其他書籍,初讀起來可能也是一頭霧水。

我整理了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道德經》中的名句,參閱一些典籍給大家整理講解下字面含義。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道德經》上篇《道經》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句。

這句話可能是大部分人最熟悉的《道德經》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個“道”和第三個“道”,是名詞,是宇宙的本原和本質的意思,第二個“道”是動詞,說出或者表達的意思。老子本來用的是“恆”字,不是“常”字,到了漢代因為要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字,將“非常道”改成了“非恆道”。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個“名”和第三個“名”是名詞,意思是事物的名稱、樣態的意思,第二個“名”是動詞,是命名、說明的意思。

這兩句話的意思呢就是說:能用語言說出來的那些“道”,都不是永恆的、終極的“道”;能命名、形容出來的“名”,都不是永恆的、終極的“名”。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狗。”這是《道德經》上篇《道經》中第五章中的第一句。

“仁”字是偏愛之意。“芻”是指喂牲畜用的草料,芻狗指的是用稻草紮成的狗,古代用於祭祀,祭祀完就扔掉或燒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沒有偏愛偏私,它把萬物當作芻狗一樣。聖人也沒有偏私,他把百姓都看作芻狗。

天地萬物都是一種客觀存在。萬物不因天地之仁而生,百姓也不因聖人之仁而生。這就告訴我們要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看事物、看問題,強調的是對萬事萬物和對每一個人要平等相待,摒棄偏見,永遠保持客觀的態度。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是《道德經》上篇《道經》中第八章中的前兩句。

上善若水:“上善”,最高的善,指最高的德行。惡(wù):厭惡。幾:接近。

什麼是“上善若水”,帶你瞭解一些《道德經》裡的至理名言

水往低處流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因此它最接近於“道”。

老子認為水為上善,它甘心居下,謙卑自處,幫助滋潤萬物卻不相爭鬥,因此它最接近於道。我個人認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有時居於下風窪地未必不是好事,凡事都是福禍相依。

4。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道德經》下篇《德經》第六十章的第一句。這句話,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影響了很多君王的治國之道,是老子推崇的“無為而治”的形象表述。

“小鮮”,小魚的意思。

什麼是“上善若水”,帶你瞭解一些《道德經》裡的至理名言

小魚

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大的國家,就像烹飪小魚一樣。表面看來治國這樣的大事和烹飪小魚這樣的小事似乎不能相提並論,其實想要做好這兩件事,他們內在的要領是一樣的。

做過小魚的人都知道,烹飪小魚時火候不能過猛,更是忌諱頻繁翻動,否則小魚就破碎了。老子認為,治理大的國家,政令不能經常改變,否則容易勞民傷財令百姓無所適從,從而使國家動盪不安。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道德經》下篇《德經》第六十四章的一句。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十分好理解,合抱的大樹,是從微小的根芽成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由一點一點的泥土累積而成的;千里的遠行,開始於腳下的第一步。老子這句話就是教導人們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善始善終,勇於堅持。如果半途而廢,則會前功盡棄導致功敗垂成。

TAG: 道德經老子意思小魚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