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經典詩詞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詩詞簡析

晚唐詩人李商隱與杜牧一起被稱為“小李杜”,足見其詩名之盛。

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和暗示,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比如他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比如他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都因為其情動人,因為其有令人聯想萬千而探求不盡的意境倍受人們青睞,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但他的《夜雨寄北》卻質樸自然,““寄託深而措辭婉”。

《夜雨寄北》,也有稱《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從詩中“巴山”一語看來,詩寫於巴蜀之地。李商隱曾經到四川任東川節度柳仲郢的幕僚,時間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於此一年,李商隱的妻子卻已故去,所以才有這樣的爭論。但無論如何,我以為,這首我們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詩,以含蓄雋永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且是一個異地戀的故事。

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題目交待了寫作的緣由:一個陰雨連天的夜晚,連日的秋雨阻斷了歸去的路;窗外,秋水漲滿池塘,一如詩人心中的愁緒;手上,是遠方戀人的一封封來信,信中,一句句關於歸期的詢問中寫滿了思念。從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中我們讀到許多過去的和現在的故事,我們讀到久別的戀人對相聚的渴望,我們讀到一句句焦急地詢問:親愛的,你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我們還讀到了,面對“漲秋池”的“巴山夜雨”,無奈的詩人拿起了筆:

先稟明實情:親愛的,來信中一直詢問我的歸期,不是我不想回到你的身邊,但是我真的無法確定歸期。巴山夜雨阻斷了我們相聚的路,這煩人的秋雨不知道何時停止……

接著訴說衷情,展望美好的未來:何時我們能夠相聚一起、秉燭夜談呢?那時,我們一定一起說說今天巴山夜雨時我們的思念……

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閱讀與寫作

第一,要讀懂詩中之句,更要讀出句外之情。

這首詩的絕妙之處不僅在於詩中之情,更在於詩人用最簡潔的語言向我們傳遞了極為豐富的資訊,短短四句詩,帶著讀者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之間,在巴蜀之地和遙遠的北方之間周遊,去感受那美妙的思念之情,去閱讀那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二十餘字,道出了分隔兩地的戀人兒無限的相思,道出了相思的戀人不能相聚的無奈,道出了戀人對相聚的美好的時光的憧憬,同時也道出了一方對另一方的安慰。

閱讀時,要學會聯想,注意透過句子去讀懂言外之意。從“君問歸期”中聯想到北方故人的牽掛和思念;從“巴山夜雨漲秋池”想象到因雨不能歸去的無奈;從“何當”一詞讀懂詩人對早日迴歸與“君”相聚的渴望;從“共剪西窗燭”想象到相聚的甜蜜與溫馨……

第二,學會細節描寫。

詩文中,一個細節描寫勝過長篇累牘的記敘和描寫。詩中的“共剪西窗燭”一句,以一個簡單的細節,把美好的相聚具體化,充滿畫面感。我們透過西窗,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幅溫馨的圖畫:久別相聚的兩人促膝而坐,徹夜長談,一次一次地剪著燭芯……這幅畫面看似視窗的剪影,包含著久別重逢的喜悅和溫情,包含著情意綿綿的思念,包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夜雨寄北》讓思念穿越了時空,飛躍了千山萬水,流傳了古往今來,也給我們帶來許多閱讀和寫作的啟示。

唐詩宋詞:李商隱的“共剪西窗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溫馨體驗

TAG: 相聚巴山夜雨歸期西窗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