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名著|呼蘭河傳,一個時代的縮影!

第162篇文章,共4718字

呼蘭河╱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矛盾

精讀名著|呼蘭河傳,一個時代的縮影!

《呼蘭河傳》

作者:蕭紅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7

評分:9。1分

背景:《呼蘭河傳》是蕭紅代表名作。備受魯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評價其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此書中,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索,全文以“我”的視角,描寫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的風土人情,透過追憶家鄉各色人物和生活畫面,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

此書也作為“84號書店讀書群”三月共讀書籍,被很多書友打卡,討論,我們精選了十位書友的精彩書評,希望能為喜歡閱讀的你提供一份參考。

01

書友:P~o

小說融入了作者對於

女性地位的思考

胡家團圓媳婦的婚姻和馮歪嘴子的婚姻最終都以女性悲劇收場,祖父祖母的婚姻雖然作者沒有著重筆墨描寫,實際也是如此。

在那個物質匱乏落後的年代,婚姻的不圓滿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首要是生存,愛情的需求並不被人重視,平靜過日子,滿足溫飽已然是幸福。符合傳統的、養活家人的婚姻就是好的,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生活艱難,不遂人意,那麼平靜的婚後生活根本無從談起。

而女性往往成為婚姻的受害者,究其根本是男尊女卑的

傳統封建規矩

和固有的

階級觀念

導致。

02

書友:如也

滿篇的寂寥,祖父是唯一的光,就像下滿雪的山坡上有一輪月亮。

在那座城裡,生老病死都沒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描述了太多人性的冷漠與現實,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老百姓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穿衣吃飯,何談理想。

蕭紅的文字帶出了時代的悲涼。

03

書友:哥特

同樣是蕭紅的作品,不喜歡《生死場》卻覺得這部《呼蘭河傳》十分好。

也許是前者太過想要描繪悲苦,反而讓讀者隔著一層,不若這呼蘭河旁的小城,從小街,麻花,豆腐這樣的家常寫起,又是小女孩的視線,帶著回憶的柔光,閒話般的,差點就以為是“田園風光,小鎮故事”,讓人忘卻了那是怎樣的年代,直到“小團圓媳婦”的故事,語氣也依然平靜的,平靜著“一個好好的孩子就死了”……

作者把一切苦啊澀啊,寫進了包著糖衣的黃連大藥丸子,初入口的香甜,讀完只剩下

思思清苦

04

書友:存在

呼蘭河傳是蕭紅以我這個第一人稱對小時候呼蘭河這個小鎮的敘述。

呼蘭河是在舊社會時期的一個小鎮,而呼蘭河傳講的就是作者講述在他們的小鎮發生的一些奇怪奇怪的事情。當然這是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的在當時的環境來看實在正常不過了,愚昧,堅強,私慾,見不得別人好。

呼蘭河的人都是新聞的傳播者和製造者。

謠言卻又不是止於智者。

開篇呼蘭河的路上有一個坑,一直有摔倒和被禍害人,年復一年的發生著類似禍害人的事情,當有人又摔在坑裡的時候看戲的人圍一圈,也沒有一個人會向前伸出援助之手,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人會去把整個坑給填了防止禍害別人的事情再次發生,那麼我會猜這個人會成為被大家所討厭的物件,因為這是相當於拆了這些人熱衷於看戲的舞臺。

在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他們家舉全家之力來為他治療,這本意這是好的,可是沒有去問團圓媳婦哪裡不舒服想做什麼,治病不問病情,只知道偏方和跳大神,百試不爽。這是一個活人是這樣的被他們玩死的。祖父知道團圓媳婦就知道是被折騰死去的,但是他沒有站出來去制止這些行為。或許他會覺得這本是一件無奈的事。

作為小孩子的我有一個好玩有趣的後院和一個疼愛愛他的祖父陪伴了他在呼蘭河的時光,這對他來說是一段很快樂的時光。

但是呼蘭河在封建社會下卻是瀰漫著各種人性的惡臭味。更顯得了祖父和她在後院的這段時間寶貴。

對於裡面的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這些人各有各的經歷。看了之後會有一些同情和生氣。

在相識或不認識的兩個人之間會有突然的冷嘲熱諷,人與人的相互之間只剩

冷漠

05

書友:Sususisi~

這裡有很多老東北的

風物

,有的詞我知道,有的詞我也沒聽過,也許我奶奶知道什麼意思。

給七分原因是描述和講述太

細碎

,真的給我感覺是以前我小時候那樣的生活,沒有未來,沒有過去。

生活是靜止的,不是發展運動的。

生老病死,娶妻生子,所有事情沒有任何新鮮感和稀奇的,非常壓抑,而不是城裡人覺得的靜謐的鄉村生活。

我看很多人對團圓媳婦那個事情很有些意見,但是我不知道為啥,我看的時候一直很平靜。那個時候好像人命就是不值錢,對,人命不如錢值錢。我還想啥是團圓媳婦,查了一下,是童養媳……我不太知道童養媳是過什麼日子的,以前看到臺灣電視劇《下一站幸福》裡面也有童養媳(花痴心),但是婆婆對她很好,把她當女兒養。

婆婆自述會把她吊起來抽鞭子,這還不是惡婆婆麼,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沒有很苛待媳婦。其實可以認為她說的是真的,不是辯解,畢竟確實在這個團圓媳婦身上陸陸續續花了很多錢,她在意錢。如果是我是那個小孩,我可能也會一直說要回家,回自己家,然後被打死。

我小時候也被別人要求叫乾爹,還有很多人起鬨叫我開口,我說我只有一個爸爸,死活不同意。

祖父可真好啊,又會念詩又人道主義,祖父年輕時候也是走南闖北或者讀過書的人吧,對小女孩真好。

一個人在年少的時候被這樣一個長輩滋養培育,長大之後也會很幸福,成為自己。

06

書友:歲月已悄然靜凋

初讀這本書大概是在高中,那時候雖然已經離家,但是故鄉對於我沒有多少距離感,又或者說沒有

故鄉

這個概念,因為那就是家的另一個代名詞,而現在有所不同,我變成了一個真正有故鄉的人了,故鄉漸漸從家的概念裡剝離了出來,此時讀這本書時,給我的觸動更劇烈了,勾起的回憶更加豐富而飽滿了,或許是時光這個老人輕輕悄悄地粉飾過了記憶,時而覺得那麼虛幻無比,但是我想關於故鄉的那些記憶原本就是美好無比的,因為那時候的我簡單純粹赤誠心無雜念。

有些美好漸漸遺忘,有些歡樂被父母珍藏著,偶爾拿出來一家人一起消遣,而那一刻我會懷疑說的到底是誰呢。

春天這個季節,故鄉對於來我來說,是漫山遍野的生機勃發,是那片黃坡上的翠綠的苜蓿牙,是蜿蜒小河邊生機勃勃的歪柳樹,是絲毫沒有音樂美感的柳哨聲,是渾身滿刺的霧籠頭,是天空上被樹枝刮的滿目瘡痍的破風箏…

雖然只是一堆堆詞語的堆疊,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濃墨重彩的修飾,但是我知道那是我心中將要珍藏一生的寶藏。

就像呼蘭河傳一樣,談不上引人入勝,平鋪直敘可能讀來乏味,其間還透漏著幾分淡淡的淒涼,但是那點點滴滴都是蕭紅的寶藏。

07

書友:lapine

呼蘭河是作者

回憶裡的呼蘭河

,是她成長的地方。

在這裡有爺爺、有後園、有充滿寶藏的小屋……童年的蕭紅其實是快樂的,作為一個兒童,她在爺爺的庇護下無憂的長大。透過一個稚子的雙眼去看待成人的世界,似乎是無限的熱鬧,但長大後再去回望才發現是何其的悲涼。

人們熱鬧的看待死亡,熱鬧的參與旁人的不幸,熱鬧的為別人的不幸加碼,七嘴八舌的評價他人的生活,覺得好的時候,就各種誇讚,一旦有一點不合他們想象,誇讚立馬變嘲諷。

閉塞使他們愚昧,愚昧使他們漠然。

意識不到的傷害才最可怕。

這本書最戳我的點是爺爺和小蕭紅的相處,會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和外公相處的時光,因為經歷過,更能體會那份美好。

可是爺爺離世了,蕭紅失去了她的避風港,呼蘭河連最後一絲溫暖都失去了,只剩下無盡的涼意。

08

書友:丸子

呼蘭河傳的核心在一個“

”字。

1、

人生淒涼。

這人生就是風吹雨打,你得受著,受不住就死。遭了多大的委屈,事過了,你就安安靜靜的活著。總之就是逆來順受。

2、

世態炎涼。

看過太多不幸,心硬了,從此人命不是人命,悲劇不是悲劇,反倒成了熱鬧。人成了別人悲劇的圍觀者,事過了,也就忘了。

3、

人性涼薄。

人比金錢輕,人比禮教輕。為了一己私慾,好好的一條人命就給人捉弄死了。這種“平凡的惡毒”真的讓人很窒息。

比較《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美好,呼蘭河總體是描述人的醜惡,因為醜惡,所以覺得悲涼。

我記得在《額爾古納右岸》的書評中我提到了那些人是愚鈍的,這個愚鈍在書中有過解讀,意為像自然一樣,山總是端坐不動,水總是順流而下。

那麼在本書中,那些人就是愚昧無知,害人不淺。

09

書友:食安

這本書是作者在動盪時期,透過兒童時期還是個小女孩時的視角講述故鄉風物,各種賣貨郎,故鄉的大水泡子,以及被大水泡子淹死的豬,身邊各式各樣的人,被封建迷信害死的團圓媳婦,偷東西的有二伯,死了老婆的馮歪嘴子。

作者看故鄉像是隔著一層結了冰的玻璃窗,冷冷的旁觀著

。就跟看昆蟲打架一樣,試圖琢磨一下,稍稍碰一下然後隨即又挪開了的感覺。

她會在團圓媳婦的床頭給她看玻璃球,卻沒有在她被燙的暈過去時試圖去救她,也是,小孩子懂什麼呢,小孩子能幹什麼呢,一個女人能幹什麼呢,一個人能怎麼辦呢。

能力不足似乎總能成為不作為的理由,而就是這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不作為,把一個見人就笑的小女孩活活折磨死了,封建愚昧的悲哀,不只在於噁心腸,還在於分不清對錯,以善心為由主導或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就把人逼上了絕路。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但我又覺得,可恨的不是人,團圓媳婦婆婆花了五千吊錢為團圓媳婦治病,最後卻因為跳大神的,或者雲遊仙人說的能治病得秘方害死了小女孩,跳大神的和雲遊仙人四處騙人,卻也是生活所迫,我又覺得

總不能去恨生活

生活它就在那裡

,誰也沒有慫恿,誰也沒有害。

書中的人,生下來好像就是一尊尊靈魂沒有開化的泥人,脆弱的一碰就碎,他們不知道光明是什麼,不覺得太陽帶來光明,只想太陽擊退了寒涼,會歡天喜地的在太陽底下唱《嘆五更》。

所以大概也沒有什麼可恨的,時代如此,這也是人作為人這個種群跌跌撞撞,

需要試錯才能得到的成長

吧。

但在另一方面,作者又像是黑暗裡的一束光,即使當時沒有發聲,她心裡也已經有了善惡的基準,種子很重要,我一直認為所有心中的種子,只要是符合時代執行規律的,都無一例外會慢慢發芽長大,然後去散播更多的

種子

,行動勝過語言,語言勝過空想,空想聊勝於無。

(節選)

10

書友:挪啊亞

那個年代的人都不好過,女人像月牙兒得操持著皮肉生意過活,男人像《我這一輩子》裡那樣也總鬧得一場空,呼蘭河的人們彷彿沒慘到明面上,至少可以三五不時地買幾塊豆腐,吃一吃“淹死”的發青發紫的豬肉。

窮人家的眾生相。

有的人稀裡糊塗地活著,春去冬來,生老病死。死了的,哭一哭,埋掉了,活人自去過自己的日子,逢年過節再哭一哭,除外旁人是看不出這家裡少了兄弟姐妹、父母家人的。有的孩子,分不清男女,禿頭,瘦得像幹柳條,長個大肚子。有的人,買不起豆腐羨慕賣豆腐的。有的人住在將倒未倒的粉房裡,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有的人一生窮苦潦倒,卻偏好別人捧著吹著。

太多的習以為常積到一起就成了

麻木

。在這種麻木之下,小團圓的婆婆折磨虐待她倒好像是正義,只是為了給她一個下馬威,便那樣折磨她,畢竟她未想過要小團圓死,還為病重的小團圓花了那多麼的錢,那麼多的錢可以買多少豆腐,養多少雞鴨豬,為了錢連兒子都打得,一個小團圓媳婦又算得了什麼。

小團圓的婆婆固然是罪魁禍首,但是這十里八鄉的“好心人”,這些看客,遞著“刀子”,看著熱鬧,

人人都是“幫兇”

當你以為只有舊社會才有婆婆虐待兒媳致死的事,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在當代依然有女孩子被公婆丈夫虐待虐打致死,這是發生在山東的真實事件,可魔幻的是,法院一審判決稱,鑑於被告人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並自願預交賠償金5萬元,決定從輕處罰。公公張某林犯虐待罪,判刑三年。婆婆劉某英犯虐待罪,判刑二年二個月。丈夫張某犯虐待罪,判刑二年,緩刑三年。

(節選)

以上書評皆來自“84號書店讀書群”,排序不涉及先後。

TAG: 呼蘭河團圓書友蕭紅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