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在古今中外繪畫和雕塑作品中,手部造像一直都是備受藝術家關注的重要題材。中國古時就有“畫人難畫手”的說法。雕塑巨匠羅丹也在其藝術生命中不懈塑造著手的形象,連同他的《思想者》系列為世界定格了人類身體最為鮮活的動態。

透過手的姿態,可以充分表達人物或細膩、或奔放、或活潑、或典雅的姿態,從而起到傳情達意、畫龍點睛的畫面感染力。

往往,我們的存在也可以凝縮於手,一雙手,就是一個世界。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歷代藝匠對手部塑像傾注熱情

· 羅丹晚年醉心於手部創作

畫手不容易,手的雕塑亦然。雕塑巨匠羅丹晚年醉心於手,留下了許多手的獨立創作,有“上帝的手”“魔鬼的手”“奧秘”“伸出墳墓的手”等。有一次,當他的學生指著巴爾扎克塑像上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讚歎說:“老師,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麼一雙奇妙的手!”羅丹怔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雙手砍去。他對發呆的學生說:“這雙手太突出了,它不屬於雕塑整體了。記住,沒有任何部分比整體更重要。”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羅丹手部創作

·敦煌壁畫藝術中的“手”

最系統、也最讓人心動的當首推敦煌壁畫藝術中的“手”。繪畫中手的刻畫難度並不亞於五官,因為畫好一雙手要合理地安排好指、腕、臂等十多個元素。敦煌壁畫裡的手不但用線條貫穿好了每一個元素,還極盡傳情達意之能事,每一雙(只)手都表達了各自不同的含義與情態。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敦煌手姿

· 高村光太郎的《手》有所指

因詩集《智惠子抄》而聞名於世的高村光太郎,在成為詩人之前,就已經是位雕刻家了。當年學成歸國的光太郎掣襟露肘,根本沒錢請模特,就以自己的左手為模特,創作了他回到日本後的一個作品——《手》。值得注意的是,這隻“手”的姿勢極不自然。大拇指極其緊張地向後彎曲,小拇指則柔和自然地向前彎曲。柔和中見剛強,有些像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手。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高村光太郎的《手》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雕塑傳統

如果說眼睛是人類靈魂的視窗,手的展示簡直就是人生的縮影。青年雕塑家王韋的新作《手詩》系列,正是承接這種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以手型定格這種生生不息的身體感覺;同時,在其個人的創作脈絡上,《手詩》延續了他在《罪後的挽飱》《給世界一個擁抱》等人體雕塑中對材質特性和造型語言的一貫關注,更加純熟地在材料自身肌理中融入對人體內在動勢的理解。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王韋《手詩》系列作品創作手稿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王韋《手詩》系列作品(泥稿)

在作品剛勁柔韌的線條中,我們可以分明看到一條螺旋上升的動線,這雙手似乎在從束縛它的基座中掙脫出來,伸向了高遠遼敻的天空。

藝術家告訴我這組雕塑正是以他自己的手為原型創作,於是在我的理解中它們豐沛的力量感不再止於造型語言的經營,而是源自生命最深處的自我超越的渴望。《手詩》不止於雕塑,更是個體生命的延伸與擴張!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王韋《手詩》系列作品

保羅 策蘭在《花》中寫道:“我們是手,我們把黑暗掏空。”我們的存在也可以凝縮於手,一隻手就能夠凝聚生命的實存與潛力。王韋的《手詩》亦是如此,生命的廣大、存在的浩瀚……盡在手中!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王韋《手詩》系列作品最後呈現效果

《手詩》|以手部塑像召喚身體存在的雕塑傳統

【藝術家簡介】

王韋:天水人,現居重慶,旅居北京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教師,青年雕塑家

代表作品:《罪後的挽飱》、《倒下的維納斯》

TAG: 手詩王韋雕塑羅丹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