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春寒賜浴清華池,溫泉水滑洗凝脂“,1400多年前,唐太宗賜楊玉環到華清池沐浴,後來白居易便留下了這句詩畫般的詩詞描繪沐浴之美。而在更早的先秦,人們會在炎熱的天氣跳入河中降溫,這也通常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沐浴。古人沐浴而朝,齋戒沐浴而禮拜神靈,代表著中國自古以來對沐浴文化的重視,但在漫長的歲月裡,百姓用水大多依靠肩膀擔水度日,多為不便,後來出現了水車、風車進行灌溉,生活用水則用容器進行儲存,直到近代公共供水系統和水龍頭普及,才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下面讓小寧來帶大家瞭解一下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中國古代水龍頭的發展歷史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要說世界上最早的水龍頭,目前的史料尚未有明確記載,但在中國古代民間,百姓會把竹子打通,然後一根一根地連結起來,將河流或山泉的水引來供人們使用,這被視作古代龍頭的起源。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古代水龍頭的起源和竹子密不可分,第一代水龍頭的原型最初是作為一種滅火工具,稱為”唧筒“,又稱”水龍“,一般用長竹製作,它既能汲水又能排水,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曾公亮在其《武經總要》的一幅插圖中畫有唧筒。但在北宋之前,居住在產竹地區的兒童已經將它當作玩具很久了。明代有史料記載:”唧筒用長竹,下開竅,如絮裹水樣,自竅唧水“。唧筒在古代不僅用於滅火,更多的平時用於灌溉。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在清朝初期,出現了改良版的”水龍“滅火器具,據說是從日本引進,清代一名詩人吳東發在觀”水龍“表演後寫了一首詩,其中有”數人併力雲樞機,呼吸縱送左復右“的描述,由此可知這是一種人力水泵,這種水泵比水袋、唧筒的噴水量大得多,且可以不間斷地噴水,它與天上會噴水的龍有點相像,於是被叫作“水龍”,接水的帶子被叫作“水龍帶”,噴水頭子被叫作“水龍頭”,後省稱“龍頭”。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但在中國古代,水龍頭始終是一種滅火工具,在解放前,百姓用水大多還是依靠河水和井水,很不方便。直到解放後,百姓的用水習慣有才有了改變,飲用水由河水和井水,逐漸變成自來水。1883年,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地表水源的自來水廠,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近代水龍頭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近代水龍頭引進於西方,那麼在西方水龍頭又是怎樣發展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近代水龍頭的發展歷史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在16世紀,伊斯坦布林開始廣泛使用水龍頭,並稱之為”供水泉“,水從牆上鑲嵌的獸頭嘴裡源源流出。而人們為了解決水資源的浪費和嚴重的水資源供不應求,開始研製出水龍頭,這也是近代早期使用廣泛的水龍頭。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但早期的水龍頭仍然較為簡易,只能夠基本使用。水龍頭的應用發生革命性的改變是在美國。一位叫ALMoen的大學生,由於在擰開水時被燙到,啟發了他製造出一個有手柄的水龍頭,同時管理熱水和冷水。他設計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水龍頭,雙閥龍頭、單柄龍頭等。在1945年賣出了他的第一個設計—單柄冷熱水龍頭。直到1959年,他設計的水龍頭被千萬美國家庭使用。

又過了幾十年,WolverineBrass的陶瓷內芯技術再次改變了世界,陶瓷內芯能夠達到極致的光滑,使用壽命更加長久,並廣泛應用至今。

TAG: 水龍頭唧筒用水沐浴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