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座小廟,歷代帝王都前往拜謁,只因孔子曾在此留下四字真跡

孔子是影響我國兩千多年的著名人物,我們中國人現在有的很多文化以及思維習慣,基本上與孔子都分不開關係。雖然說現在看起來,孔子的有些思想似乎有些落後,但在2000多年前能有這樣的遠見,這絕對是天才一般的想法,不然後人也不會如此推崇孔子學說。而且後世的人對孔子的學說不斷加以自己的詮釋,讓其淪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當然也失去了其單純性,因此現在有些人才會對孔子加以詆譭。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目前已經沒有東西存世了,但在河南的一座小廟裡面,現在卻存在著孔子的唯一真跡。

河南一座小廟,歷代帝王都前往拜謁,只因孔子曾在此留下四字真跡

這就是位於河南衛輝城的比干廟,比干這位商紂王時期的大臣,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傳說中他十分愛自己的國家,但是卻被聽信讒言的商紂王給害死了。不過他從來沒有怨恨過自己紂王,所以他也被稱為“天下第一仁”。在周武王伐紂之後,他十分佩服比干的仁,於是就下令為比干建墓,還把比干給封為了“國神”。

河南一座小廟,歷代帝王都前往拜謁,只因孔子曾在此留下四字真跡

一直到北魏孝文帝路過比干廟,他對比干的遭遇感到十分的痛心,於是就為比干寫了弔文,並且為比干給刻下了石碑。不過石碑在宋朝的時候被盜走了,北宋皇帝又派人重新立碑,上面刻著:“皇帝吊殷比干文”。唐太宗宋仁宗明孝宗康熙以及乾隆等人,都曾經在這裡憑弔過並且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他們除了這個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孔子唯一真跡。

河南一座小廟,歷代帝王都前往拜謁,只因孔子曾在此留下四字真跡

這是一塊“孔子劍刻碑”,上面只有四個“殷比干莫”四個字,因為比干的仁正符合孔子的思想,所以他曾特地前來拜謁比干廟。據稱曾經有個秀才來到這裡,發現孔聖人好像寫錯字了,將“墓”字寫成了“莫”,所以自作主張在莫下面增刻了土字,不過後來好像因為得罪了聖人,所以打雷將多餘的土給劈下去了。後來乾隆皇帝考證,發現這塊石頭上的字的確像是春秋時期的字型,而且“莫”其實本來就有墓的用法,於是就在這裡題了四個字:宣聖真筆。證明這上面的字就是孔子所留,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TAG: 孔子比干紂王比干廟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