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王,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出來的,首先,他的隨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去要脅人交出《六脈神劍圖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件。他用來裝慕容博抄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辭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鳩摩智果然“寶相莊嚴”,他“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欽仰親近之意”。

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他表演少林絕學“拈花指”,“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暗含“拈花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歷;其實他不但博學精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而且具有曠古絕世的記憶力,過目不忘,在黃日華版天龍八部裡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將少林武功秘籍拿給他過目,他隨後就能倒背如流。

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聲聲說要討到“六脈神劍”的圖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以這本圖譜,去換取到“還施水閣”閱覽更多武功書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鳩摩智是《神鵰俠侶》的金輪法王的前身,但鳩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顯得更虛偽。

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正如他的本門武功“火焰刀”,雖然無色無相,貌似不著痕跡,而那如火的慾望卻無時無刻地侵蝕著他。身為方外高士,卻託名“國師”,涉足政治,目的還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龍寺暗騙明奪六脈神劍未遂,就憑著一點蛛絲馬跡,發現了“天龍六脈”高僧中的本塵就是大理國君保定帝段正明,於是立刻改變計劃,挾持保定帝“赴吐蕃一敘”,這明顯是為了在吐蕃贊普駕前邀功。後來又幫著他徒弟,吐蕃的宗贊王子到西夏求親。為了這個所謂的徒弟(從宗讚的表現看,連鳩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沒學到),鳩摩智徹底撕破的麵皮,連伏擊這種不要臉的事也幹出來了,可見他對於名利是多麼熱衷。

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而他的結局也非常有戲劇性,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資本都被段譽收了去,成了廢人。這時他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恢復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輪明法王”,成功了。

天龍八部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苦練武功,最後武功盡失、大徹大悟

鳩摩智的原型是北宋時期吐蕃“九大譯經師”之一的般若鳩摩羅,他活躍在赤松德贊(一說赤祖德贊)執政時期,與比盧遮那、丹瑪孜芒、益西德等八人共同將梵文佛經翻譯成藏文。這些譯師窮經皓首、年復一年,伴隨著青燈古佛嚴肅認真、逐字逐句地將梵文、漢文佛經翻譯成了藏文,譯作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忠實原著、文字流暢,為藏傳佛教的發展壯大,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直到今天,這些藏文版的佛教經書依然可以完整流暢地反譯成梵文,令後人無比景仰和讚歎 。

TAG: 鳩摩智少林吐蕃法王六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