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秦王政19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鳥篆書仿成龍、鳥、魚、蛇形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後來為中國曆代皇帝相傳之印璽,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歷代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全文28行,324字。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有側鋒筆畫之間的映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欣賞《蘭亭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傳國玉璽最後一次記載於史冊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資治通鑑·後晉》記載:“唐主與曹太后、劉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審虔等攜傳國寶登玄武樓自焚。”後唐遂亡,傳國玉璽就此不知所蹤,後代對其下落眾說紛紜,始終不能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宋朝時期不時有傳國玉璽被發現的記載,但後來鑑定後發現都是偽造的,秦始皇時期的傳國玉璽究竟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就連傳到李從珂時期的那塊玉璽是不是最原始的傳國玉璽,也不得而知。

王羲之的真跡無一存世,如果從拍賣角度來展現價值的話,可以簡單類比一下。唐代王羲之的《平安帖》摹本被上海的大藏家劉益謙花了3個多億買下,平均每個字值750萬元,唐代的摹本已是國寶級。而《蘭亭序》真跡是王羲之一生最為得意之作,王羲之書寫時興致高漲,狀態奇佳,光其中的“之”字就用了二十多種寫法,巔峰之作連王羲之本人都無法複製。按照一個字750萬算,《蘭亭序》的價值為24。3億,然而這只是摹本的價格,如果真跡至少翻上十倍。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傳國玉璽是一塊玉,玉能儲存很長的時間,即使在空氣中,也不會損壞或者自然氧化消失,因此比較好儲存。《蘭亭序》出現在東晉時期,那個時候已經有紙了,相傳真跡是王羲之用鼠須筆寫在一種叫蠶繭紙的載體上。眾所周知,紙張的儲存是比較難的,既要控制乾溼度,又要防止氧化,時間長了墨跡還容易變化,甚至消失。越是難儲存的文物越珍貴,從這一點來看,《蘭亭序》的價值比傳國玉璽要高。

但傳國玉璽是確定一個國家國運的重寶,是歷代皇帝無論如何都要尋找的權力象徵。在它的身上,曾經發生了太多的歷史事件,卞和獻玉、完璧歸趙、秦朝建立、漢太后摔玉、皇太極假造玉璽等等,在文化價值上,歷史中沒有任何一件寶物能蓋過傳國玉璽的風頭。

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作品眾彩紛呈,百花盛開,《蘭亭序》只是其中光彩耀人的一朵。畢竟只是藝術範疇,所以略遜於傳國玉璽。

TAG: 玉璽蘭亭序傳國王羲之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