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愛作妖的愛新覺羅·弘曆

忽然想顯擺一下自己搞書法收藏的成果

於是精選340件歷代名家手跡摹刻成石

謂之

《三希堂法帖》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清乾隆皇帝徵集到東晉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

三件珍貴書跡,在宮內養心殿西配間特設堂貯藏,名曰“三希堂”。後又選魏晉至明代書法名跡刻石,共三十二卷,稱“三希堂法帖”。刻石現藏北海閱古樓。

《三希堂法帖》共32冊

在第五冊的最後收錄有

唐末五代書法家楊凝式的《韭花帖》

該帖凡計7行63字

位列“

天下十大行書

”之一

(《三希堂法帖》中收錄的《韭花帖》)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韭花貼》全文為:

“晝寢乍興,朝飢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謹狀。

七月十一日狀”。

然而,200多年過去

當初收錄在冊的《韭花帖》

輾轉到了無錫市博物館

但沒想到的是:

被學術界一致指認為“

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乾隆的審美雖然讓人理解不能

但確實是一個收藏小能手

一開始大家也有些懷疑:

《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難不成是後來的流轉過程中

被人偷樑換柱了?

不過,事實證明乾隆同志

辜負了大家的信任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最後,向來觀點難以統一的學術界

這次團結起來黑了一把乾隆

認定了

《三希堂法帖》收錄的乃是摹本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博物館學家楊仁愷

的觀點是

清內府收藏的《韭花帖》

一開始是真跡,

但康熙一朝時

被膽大包天的鑑書博士高士奇

偷回自己家藏了起來

只給皇帝留下了一件摹本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幾十年後

摹本被不省心的乾隆翻出來

不僅沒發現被人掉包了

還刻成石碑、集結成冊到處顯擺……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書畫鑑定大家徐邦達的觀點就更傷人了

他覺得

乾隆一家子都沒眼光

從一開始收藏的就是摹本

真品,其實從明末就不知去向

至於那個鑑書博士高士奇

他手裡確實也有一張《韭花帖》

不過,

是另一個摹本

就是現在臺灣蘭千山館收藏的版本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臺灣蘭千山館藏《韭花帖》影印本

而乾隆手裡的那件“贗品”

在清末時被溥儀偷出宮

建國初期在無錫市“籍沒”(登記並沒收)

也就是如今

無錫市博物館收藏的版本: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韭花帖》 無錫博物館藏

那麼問題來了:

兩個館藏版本都是假的

那真品去哪裡了呢?

在這個問題上,楊、徐二位的觀點一致

都傾向於——

《韭花帖》真跡在近代考古學家羅振玉手中

據說,這也是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近代考古學家羅振玉

徐邦達還特別指出:

羅振玉編撰的《百爵齋歷代名人法書》

上冊中就有真跡的影印本

並直言在藝術水平上

前面兩件摹本比之真跡相去遠甚

不過,遺憾的是——

真跡於1945年在羅振玉的長春寓居丟失

不知落入何人手中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百爵齋名人法書》中所刊《韭花帖》

看完《韭花帖》始末

不禁有個疑問:

收穫大小粉絲無數,讓人競相模仿

並且連摹本都被乾隆當成寶的《韭花帖》

到底有什麼魅力?

如前所述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代表作

楊凝式,

到底是誰?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楊凝式

,唐末五代時期最傑出的書法家

又稱楊風子、楊少師

歷代名家對其評價極高

他是承唐啟宋的關鍵人物

也是中國古代書壇中的一流書家

代表作有

《韭花帖》、《夏熱帖》、

《神仙起居法》、《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等

存世僅這四帖最為著名

四帖之中

《韭花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尤重

為千古不朽之作,內容大致為:

“午睡醒來嚐到了美味可口的韭花,

心情瞬間變得棒棒噠,

一定要給送韭花的朋友寫封感謝信”

看完內容

很想說——這一定是封有味道的信

而且,是韭菜味的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羅振玉版本《韭花帖》 26cm×28cm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此圖有說是在影印版本的基礎上覆原

亦有觀點認為是來源於真跡現任主人

從信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

楊凝式很愛吃韭菜

楊凝式寫信時輕鬆愉悅、恬然自得的心境

反應在作品上

《韭花帖》的風格同樣瀟灑而隨意

於字型而言

此帖介於

楷書和行書之間

楊凝式在楷書中運用了行書的筆意和章法

一改唐楷的端正森嚴

飄灑超脫,自由縱逸

可以對比一下: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布白舒朗

是《韭花帖》

為人稱道的一大藝術特色

書法作品中的字距、行距

對整體視覺章法的影響極大

《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歷代墨跡中少有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對比十大行書之首的《蘭亭序》,《韭花帖》的字距、行距極大

而且其字距和行距並不固定

似隨意卻又有規律可循

前密後疏、自右上向左下呈放射狀擴散

即統一又富變化,使舒朗的佈局更加生動

構成了一種

背景開闊、格調淡雅、氣韻非凡的深遠境界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韭花帖》前三行較後4行稍密,五六七最為疏闊;字距則自右上至左下呈螺旋上升式逐漸擴大

在結字上,縱覽帖中諸字結構

或長或扁

或收或放

或疏或密

真正做到了疏處可跑馬,密處不透風

形成強烈視覺反差的同時,又不覺突兀

與通篇字距、行距拉開的處理協調統一

仿若自然天成,奇趣盎然

乍、報、韭、切幾字極收

而秋、伏、察、實幾字極放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實字寶蓋頭下留出大量空間

與下部密集點畫形成強烈視覺反差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徐邦達說摹本比之真跡相去遠甚

那我們就來看下乾隆的無錫博物館版本

在藝術造詣上

和羅振玉版本相差到底有多遠

楊凝式的超級迷弟,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評《韭花帖》的一大特點為

欹側取態

再配合整體左疏右密的佈局

《韭花帖》單體結字上呈現左展右斂的特點

而錫博本在結字上則弱化了這種種對比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羅本和錫博本在結字上的對比

其次,錫博本採用了雙鉤填墨法

(先用細線勾勒輪廓再在中間空白部分填墨)

但在勾勒字型輪廓時

把筆畫走勢上的不平行變為了平行

稍顯呆板,而失了自然、靈動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羅本和錫博本筆畫走勢對比

諸如此類的細微差別還有很多

可見楊凝式的書法造詣

再細緻的臨摹都無法企及

乾隆,應該輸得心服口服

(《乾隆帝行書麥色詩軸》故宮博物院藏)

究竟是誰,坑了乾隆?——《三希堂法帖》收錄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參考資料:

《美術教育研究》、《古書畫過眼要錄》、《中國書畫鑑定學稿》;故宮博物院院刊 之 《〈三希堂法帖〉雜談》(1980。2)、 《〈三希堂法帖〉記事二則》(院刊1984。1)。

- end -

TAG: 韭花楊凝式三希堂法帖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