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個在世俗意義上還算成功的中年男人,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生活,聽從內心的召喚,成為了一個貧困潦倒的畫家的故事。小說的最後,他尋得了內心的平靜和安然,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後世震驚的傑作。

小說於1919年出版,至今已流傳了百年,曾經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千千萬萬讀者在這部小說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我們國內,也有一個類似於小說主人公的人物,他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選擇了出家修行。

他就是張明光,曾經的清華博士,如今龍泉寺的賢清法師。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抉擇呢?如今,13年過去了,他又過得怎麼樣呢?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01

1980年,張明光出生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一個極其普通的農村家庭,在家裡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父母都是農民,靠種地養活一大家子,很是辛苦。

像大多數父母一樣,他們不想讓孩子們再走自己的老路,希望他們能夠靠讀書來改變自己和全家的命運。

張明光從入學之初,就展示出了自己過人的學習天賦,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他常常都是一點即通,悟性極高。每次考試都能輕輕鬆鬆地考取第一名,備受老師們的青睞,是大家口中公認的“讀書的好材料”。

在農忙時節,張明光和大部分農村孩子一樣,要和家人一起去地裡勞作。這讓他早早地體會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帶領全家跳出農門。

每學期期末的時候,張明光都能抱回家一張紅彤彤的大獎狀,這讓鄰居們豔羨無比,也讓父母臉上很有光。

這一張張的獎狀撫平了父母一年的勞作之苦,讓他們覺得,再苦再難也值了,將來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但是,要供應三個孩子上學,談何容易?對於一個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來說,壓力肯定是非常大的。

哥哥的學習成績很一般,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他選擇了輟學回家,妹妹也只讀到了小學畢業。

自此以後,父母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了張明光一個人身上。從小學到高中,張明光在學習上沒讓父母操過什麼心,天資聰穎,還勤奮刻苦,讓他在學習之路上一路暢通,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學霸。

1998年,張明光參加了高考,他不負眾望,以全縣第一名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兒子,考上了全國排名第一的大學,這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張家一時風頭無兩。

張家父母非常高興,借錢在村裡擺了宴席。該年9月,張明光帶著父母給的100塊錢零花錢踏上了北上之路。兒子這樣爭氣,讓他們非常欣慰。同時,也更有幹勁兒了。

進入清華大學之後,張明光見識到了更大的天地。這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他這個縣城高考狀元的身份放到人群中,也不再那麼引人注目了。

張明光更加不敢鬆懈了,保持著一貫的學習勁頭,大學裡各科平均成績92分,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此後,他選擇繼續深造,在清華大學一路讀到了博士。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02

2007年,張明光博士畢業了,名牌大學,博士學歷,這讓他的求職之路異常順利。

很多企事業單位向他丟擲了橄欖枝,最終,他選擇了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從事科研工作,待遇優厚,順利留在了北京。

兒子學有所成,也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這讓遠在老家的張家父母倍感欣慰,這麼多年的苦難終於熬到了頭。

村裡的人經常會對他們說,你們的福氣在後頭呢,兒子這麼爭氣,早晚會給你們接到北京去的。

至此,張明光完美演繹了什麼叫知識改變命運,當地人也常常拿著張明光的事例來教導自家孩子要好好學習。

張明光進入工作之後,一下子忙碌起來,但是這樣忙碌的工作,並未能讓張明光感到充實和快樂,他開始思考人生到底應該為什麼而活?

多年的求學生涯,他把心思全用在了學習上,很少去思考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以前,他以為考上名校,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算是一個完滿的人生了,可是當這一切都實現了之後,他發現物質生活上的滿足並沒能撫慰他的心,精神世界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種匱乏感常常讓他覺得很痛苦。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再仔細一想,這一路走來,自己好像一直都揹負著全家的希望,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他是那麼迫切地想為自己而活,但是到底該怎麼做,他一時半會也想不明白。

偶然間,他接觸到了佛學,發現自己在讀佛經的時候,心裡特別的平靜,也慢慢看清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他終於找到了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

學佛不一定非得要出家,但是那個時候的張明光,對於世俗中的種種非常失望,一想到將來還要結婚生子,無休無止的工作。

雖然他是一個搞科研的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要去跑專案,還需要不斷地去應酬。想到這些,他就會感覺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拉著他向下墜,而在前方等待著他的是一個無底洞。

這樣的生活,不是張明光想要的,甚至讓他越來越厭倦,他有了想要逃離的念頭。於是,2008年,在工作一年之後,張明光做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他毅然放棄了這份世人稱羨的工作,選擇去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龍泉寺出家修行。

張明光把這個決定告訴了老家的父母,他們一聽都懵了,很是放心不下兒子,連忙坐火車趕到北京,想要勸阻兒子。

和兒子一番溝通之後,他們也沒搞清楚兒子所說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到底是什麼。父母覺得一家人的苦日子終於熬出頭了,現在的日子這麼好,兒子到底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呢?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03

張家父母磨破了嘴皮子,也未能動搖兒子想要出家的心絲毫。無奈之下,他們竟然跪在了兒子面前,想以此相逼。

但是張明光不為所動,去意已決。他告訴父母,他想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希望父母不要再苦苦阻攔,他選擇出家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是在追尋自己的本心。

就這樣,從那以後,世間少了一個有著大好前途的清華博士張明光,而多了一個吃齋唸佛的賢清法師。

這讓大家非常震驚,很多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大家都理解不了他,嘗試著從各個角度來解讀他的這個決定。

有人說他就是為了出名;有人說他是想逃避現實,讀書讀傻了;還有人說,他辜負了父母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自私至極。儘管世人眾說紛紜,賢清法師顯然不在乎這些評價。他心境淡泊,一心向佛。

賢清法師很快習慣了寺院裡的生活,守著青燈古卷,聽著晨鐘暮鼓,聞著嫋嫋香菸,他的內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

每天都刻苦鑽研經書,學習儒道釋的知識,天資聰穎的他對於佛法的領悟能力也很強,短短几年的時間他就取得了很高的造詣。

那時候的龍泉寺還不像如今一樣制度健全,張明光到那兒之後,除了誦讀佛法之外,因為他的高學歷加持,寺廟的住持讓他也參與到寺院的管理之中。

張明光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寺廟重新進行了規整,提高了寺廟的管理水平。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13年過去了,張明光已然成為備受人尊敬的賢清法師,並擔任龍泉寺的副住持一職。

他利用自己的所見所學,幫助寺廟做了很多事情,他熟練地使用當代網際網路科技,以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講佛法,勸人向善,併為大家解惑答疑,指點迷津。

因為英語好,他還經常代表寺廟出國講學,擔任了龍泉寺國際事務執行長,負責向世界各地人民宣傳佛法知識,以及進行學術交流。

他還開創了法性基礎課程,專研《心經講記》,影響頗大。此外,他還經常參加各大講經節目和國學講座,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使得更多的人關注、學習國學和佛學。有他出場的講座,經常是一票難求。

慢慢地,龍泉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隨後,人們發現,龍泉寺真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賢啟法師是清華大學核能物理博士,賢威法師是中科院生物物理博士,禪興法師是清華流體力學博士,賢宇法師畢業於北大數學系,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高學歷僧人。

在這些高學歷法師的帶領下,龍泉寺成了中國科技含量最高的寺廟,有自己的IT小組,創作出了知名漫畫人物“賢二”,還擁有了智慧機器人僧。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04

這些高僧們殊途同歸的經歷,讓人們也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慢慢地開始理解他們。學海無涯,在求知的路上,知道得越多,才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更多,心靈上就會產生一種虛無感。而這,好像也只有佛法才能撫慰。

從2008年到現在,13年了,賢清法師已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存在的意義,那就是內修和外弘。注重自身的修行的同時,大力弘揚佛法和國學,普度眾生。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他越走越遠。

而張家父母,經過這麼多年,不能說已經完全理解他了,但是也慢慢看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隨他去吧,只要他自己過得好就行了。

他們甚至開始接觸佛法,在農閒的時候,他們還會去龍泉寺燒香拜佛,然後再看看兒子,瞭解一下兒子的近況。

對於賢清法師來說,雖然他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去盡孝,但是他還有哥哥和妹妹,父母也能老有所依。而他自己,可以唸經為父母祈福,也會去開導父母,消除他們心中的愁苦。

曾經的種種輝煌和榮耀都如煙般散去了,如今的他唯有青燈古佛為伴。在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他早已收穫了內心的安寧與祥和,過上了輕鬆自在的生活。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最優解。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畢生所求。

但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對於賢清法師來說,內心的充盈快樂比什麼都重要。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此生足矣。

說到底,過什麼樣的生活,終究只是一個選擇而已,對個人而言,沒有對與錯,只有值不值得。

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種,那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眾生皆苦,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泥潭中掙扎。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有勇氣掙脫世俗的枷鎖,按照自己的心意過一生呢?

清華博士不要高薪厚祿,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出家修行,究竟為何

賢清法師用畢生所學,鼓勵人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生。他以一己之力,影響和幫助了無數人,這也許就是他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吧。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以一種尊重的態度看待他,而不是否定和質疑。

TAG: 明光父母法師賢清龍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