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裁縫的銳眼,看見時代的脈絡|評論

以大裁縫的銳眼,看見時代的脈絡|評論

以大裁縫的銳眼,看見時代的脈絡

專家研討禹風長篇新作《大裁縫》

4月7日上午,由寧波市文聯、中共寧波市奉化區委宣傳部、《當代》雜誌社主辦,浙江文藝出版社、寧波市奉化區文聯承辦的長篇小說《大裁縫》首發式暨線上研討會順利舉辦。

寧波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楊勁,中共寧波市奉化區委宣傳部部長屠雪松,寧波市文聯創研室二級調研員馮國祥,中共寧波市奉化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馬鈞,寧波市奉化區文聯主席汪堯平,寧波市奉化區文聯三級調研員俞贊江出席並講話。王春林、何平、徐晨亮、石一楓、陸梅、周保欣、陳力君、南志剛、謝志強等專家出席研討會。《中華讀書報》《文藝報》《文學報》《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錢江晚報》等二十餘家媒體記者相聚線上,一併參會。

以大裁縫的銳眼,看見時代的脈絡|評論

作者禹風

《大裁縫》是禹風全新長篇歷史小說力作,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刊載於《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22年2期。

小說敘述了寧波奉化裁縫家族於1860至1943年在上海灘的起落浮沉,透過國內西服業、寧波商幫近百年在滬發展的脈絡,聚焦上海乃至整個中國與世界激烈碰撞的時刻,探索一種獨有的城市歷史命運,具有廣闊的歷史視野和深沉的人文關懷。

會議由寧波市文聯創研室二級調研員馮國祥、寧波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南志剛共同主持。

寧波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楊勁代表主辦方發表了講話。他回憶起洋裝西服在寧波的歷史和家族往事,不禁感慨萬千。他說:“《大裁縫》所講述的歷史故事,對我而言,既親切又熟悉。作品本身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禹風所講述的故事背景從寧波奉化延伸到上海。同時,作品歷史感厚重,禹風將洋裝裁縫的故事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中去講述,從特殊的歷史時期裡展現了家國情懷。”

中共寧波市奉化區委宣傳部部長屠雪松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了熱烈祝賀,他提到,寧波紅幫裁縫是當地強有力的經濟支撐,能夠與禹風先生合作,推出這部關於紅幫裁縫的文學作品,對當地未來的產業發展也有所啟發。談到作品本身,他認為《大裁縫》以小人物的視角反映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也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得到國內外更多讀者的喜愛,進而發揚歷史傳承,也期待未來在文藝精品的創作上能夠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當代》雜誌執行主編徐晨亮也在會上致辭,回顧作家禹風與《當代》雜誌的淵源:《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06年曾選載他的小說《巴黎飛魚》;2017年第6期、2019年第2期又先後發表了他的長篇《靜安那一年》《圓舞浜黑蜀葵》;新作《大裁縫》還在創作過程當中,《當代》編輯部就高度關注。《當代》作為國內文學界具有指標性的文學雜誌,連續推出同一位作家的長篇小說,並不多見。“禹風的創作題材廣泛,無論涉及哪個題材,他都帶著潛水員的專業性深入到作品中,《大裁縫》是又一次漂亮的下潛、深潛。其一,作品聚焦在一個特殊的創作水域——洋裝裁縫;其二,作品格局龐大,巧妙地處理著歷史題材和地域,在寧波、上海外,還關注到哈爾濱、北京、日本橫濱等地;其三,作品內容翔實,為記錄手工業、工商業故事提供了一個範例,文明的碰撞、社會的轉型和貿易的發展都在作品中得到完整呈現;其四,《大裁縫》充分展現了禹風講故事的能力,在巧妙的編排和處理中,他將一個時期的生活百態集中在二十多萬字的作品中。”

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虞文軍代表出版方致辭,他首先向禹風表示致敬和感謝,並表示會繼續加強圖書宣傳工作。虞文軍社長也就《大裁縫》小說本身表達了看法,他認為,小說以裁縫群體描寫上海特定歷史時期的生存與命運,為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上海租界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小說文字,並用這一文學作品紀念歷史動盪時期的民族偉大抗爭,進而弘揚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傳承城市文脈,堅定城市文化自信。虞社長也表示,浙江文藝出版社將繼續努力,在新時代講好浙江故事、中國故事,力爭為大眾帶來更多的文藝精品。

以大裁縫的銳眼,看見時代的脈絡|評論

研討會現場

參加線上研討會的各地專家也對長篇小說《大裁縫》進行了精彩點評。

“《大裁縫》值得被納入近年來的文學潮流——海派敘事中。”山西大學教授、《小說評論》主編王春林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認為:“首先,《大裁縫》呈現了上海獨特的敘事,是在為上海立傳;其次,作品體現了百年敘事的匠心,將真實的歷史人物串連在虛構小說敘事中;最後,小說所描述的人物個性鮮明。喬家三代人,尤其是喬百祥,也是上海敘事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王春林還認為禹風的《大裁縫》延續了茅盾《子夜》的敘事傳統。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同樣讚譽了這部作品。他認為,《大裁縫》是一部上海尋根小說,它探討了寧波記憶、寧波性格是怎樣參與到上海的城市文化建構中的,並肯定這是非常值得書寫的資源。“上海自開埠後成為現代性的重要起源城市,除了本土記憶之外,最大的來源就是浙江和蘇北,而《大裁縫》將帶有寧波文化基因的人物放在上海雜交式的歷史環境中進行書寫,注重地方記憶在現代性的參與作用。”在地方性寫作中,如何發揮地方人物、地方性格在中國現代化程序中的作用,這也是《大裁縫》一書帶給當代文學寫作的啟發。

《當代》雜誌副主編石一楓則從創作態度上肯定了這部作品。他表示:“禹風在《大裁縫》的創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學。在既定的寫作方式和套路下,禹風的完成度很高,在行業小說的模式中寫出了歷史感和家國情,傳遞出‘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舊是中國心’的情感表達。”

《文學報》主編陸梅用“紀實和虛構的牽絲攀藤”來概括《大裁縫》的文學特徵。她認為:“禹風是個寫實派,他的小說風格針腳綿密,細節紛披,這本《大裁縫》更是集大成。歷史事件、政界要人走馬燈一樣出現在小說舞臺的中心,和小說裡的人物一起共命運、同呼吸。”禹風像一個遊俠,在寫作這件事上,他不湊熱鬧,而是主動地後撤,把所有的心思和功夫都放在了“詩內”。這也給他的寫作帶來一個寬闊景深的觀望角度。禹風有在巴黎學習工作的經歷,所以他的景深裡還有一個大視野,那就是跨國,《大裁縫》裡寫到上海之外的東京、巴黎、倫敦等等大都市,那也是他的世界觀。所以在城市文學的寫作中,禹風的小說活動空間都很大,敘事密度很深透。陸梅認為,小說真正的主角是上海租界的百年滄桑,是在大歷史風雲裡寧波紅幫的流派傳承。

浙江財經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周保欣反覆閱讀《大裁縫》,他認為這是一部辨識度很高的作品。周保欣說:“《大裁縫》所關注的洋裝裁縫是中國人特別重要的服飾領域,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重要的歷史觀念——從一個行業、一個家族來洞察民族歷史。小說從1860年寫到1943年,在時間與空間的疊加中呈現出‘四重歷史感’:其一,家國天下的大歷史;其二,上海的地方史;其三,洋裝裁縫的行業史;其四,喬家三代人的命運史。”

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力君認為,《大裁縫》在慣有的寫作中找到了被隱匿的主題。小說敘寫寧波奉化傳統裁縫的故事到上海服裝業的發展,展示了中國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文化符碼,揭示了中國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文明程序,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價值關係和擴充套件過程。她說:“禹風投注了自己對中國現代化歷史的深刻理解,用寫實的態度寫出了歷史的深度、廣度和厚度,《大裁縫》是奉化人的《創世紀》和上海現代工商史的發展史。”陳教授還提到,在結構上,小說的安排同構於服裝製作的工序和過程,把宏觀歷史和歷史細節進行巧妙地穿插和縫合。“無論是結構、題材還是思考的方向,作品實現了人和物融合的現代文明,超越了傳統社會裁縫的有限價值,是真正的‘大裁縫’。”

寧波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南志剛關注到了《大裁縫》所塑造的精神。他說:“《大裁縫》展現了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國際化思維。”

作家、評論家謝志強認為,禹風繼承了中國文學宏大敘事這一寫作傳統。《大裁縫》是一部家族小說,其題材具有傳奇性,但禹風並沒有強化傳奇,而是將傳奇化為平常。謝志強談到,《大裁縫》的一大文學特點是將相反相對的事物並置,咖啡與茶、漢服和西裝等,均相反相對,逐漸與喬家裁縫融合,剪裁與縫補了文化差異,講述了中國近代百年的大變局。

研討會在作者的致謝聲中接近尾聲。禹風和大家分享了創作《大裁縫》的初衷和過程。《大裁縫》以洞察幽微的筆觸書寫波瀾壯闊的寧波裁縫家族史,以深沉的歷史視野和獨特的人文視角描繪上海開埠後近百年的社會變遷,將人物的起落浮沉編織進宏大的歷史背景,表達著一代又一代民族工商業者砥礪奮進的昂揚精神。禹風說:“如果裁剪大師有一雙銳眼,他就能看見這個時代的脈絡。”

TAG: 裁縫禹風寧波市小說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