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上回書到于謙的年少有為、為官清廉以及土木之變的始末。今天我們來繼續給大家講一些土木之變後續的那些事兒。

保衛京師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慫恿明英宗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但明英宗不聽。鄺埜跟隨明英宗管理軍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此時郕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于謙力主抗戰,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愛國官員的支援。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于謙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計程車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輔佐君王

當初,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敵寇將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為皇帝,郕王再三推辭。于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於是受命。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九月,郕王即帝位為代宗,于謙進去回答問話,情緒激昂地哭著說:“敵寇得意,要挾持扣留太上皇,這樣形勢下他們必然輕視中國,長驅南下。請命令各邊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營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製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分兵據守九門重要的地方,軍隊駐紮在外城的外面,遷徙外城附近的居民進入城內。儲存在通州的糧食,令官軍自己去支領,用裝足的米作為代價,不把糧食留給敵人。文臣像軒倪這樣的人,應該用為巡撫。武臣像石亨、楊洪、柳博這樣的,應該用為將帥。至於軍隊裡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擔,沒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對他的意見,明代宗全都認真地接納了。

迎還英宗

景泰元年三月,總兵朱謙奏稱敵兵三萬圍攻萬全,敕令範廣擔任總兵官抵禦敵軍。不久,敵寇退,于謙請求即駐兵居庸關,敵寇來則出關剿殺,敵寇退則回京師駐守。大同參將許貴奏北面有三個人到鎮上,想朝廷派使者講和。于謙說:“以前派指揮季鋒、嶽謙前往講和,而也先跟著入寇。接著派通政王復、少卿趙榮,見不到上皇就回來了。顯然,不能依靠和談。況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從道理上來說也絕不可以講和。萬一和了他要滿足無窮無盡的要求,答應則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困難,不答應又會發生變亂,這形勢也不能講和。許貴是武臣,而這樣恐懼畏縮,怎能敵愾同仇,按法律該處死。”發出文書嚴厲譴責他。從此邊境的將領人人都主張堅守作戰,沒有敢說講和的。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當初,也先諸多要挾,都是由喜寧策劃的。朱祁鎮(英宗)策劃鎮守大同的將領抓了喜寧,把他殺了。又授計給王偉讓他誘殺了奸細小田兒。而且利用間諜實行離間,請求特別釋放了忠勇伯把臺家,答應封給爵位,讓他從中想辦法。也先開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來聯絡,京師的戒備才稍稍放鬆了一點。于謙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撫穩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應聚整合群,這是很值得擔心的。請敕令內外守備和各處巡撫用心整頓,防患於未然,召回派往內地召募發兵的文武官員讓他們鎮守中宮。”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于謙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到了八月,太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經一年。也先見明朝沒有什麼事端,更想講和,使者接連前來,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議派使者前往迎接,明代宗不高興地說:“朕本來不想登大位,當時是被推上來的。”于謙從容地說:“帝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有更改,只是從情理上應該趕快把他接回來罷了。萬一他真有什麼陰謀,我就有話說了。”明代宗看看他便改變了面色說:“聽你的、聽你的。”先後派遣了李實、楊善前往。終於把上皇接了回來,這是于謙的功勞。

你下期還講于謙知道嗎?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好的好的知道啦~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人物誌】身先士卒、足智多謀的賢臣——于謙

TAG: 于謙敵寇京師明代宗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