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由於古代社會的特殊性,詩人大都具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生經歷,所以便有了極其豐富的生活閱歷。再加上他們又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從客觀事物中找到規律,於是就誕生了理趣與抒情有機結合的哲理詩。如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涇溪》,便是一首哲理詩。它出自唐代詩人杜荀鶴之手,是杜荀鶴在涇縣(今屬安徽)涇溪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也沒有《題西林壁》等哲理詩知名,但它依然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讀來發人深省。簡單來說,《涇溪》這首詩告誡了人們要“居安思危”這個樸素的哲理。

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首先,詩的一二句“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意思是說,涇溪中有礁石水流很急的地方,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船沉沒人遇害的訊息。從生活內容來看,“涇溪石險人兢慎”是普遍的生活經驗,而“終歲不聞傾覆人”則是詩人切身長期的閱歷體驗了。但不管怎樣,在險惡的水路上發生船隻“傾覆”的事故算是正常現象。

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即反而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說有船沉沒的訊息。顯然,這兩句詩所說的內容就不是正常現象了,按理說水流平緩應該很安全的。那麼,為何會有這樣一種反常現象呢?其實就是源於我們對待一件事的主觀態度。主觀態度的不同,直接影響了事件的結果。

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我們說在險象環生的水域行船,因為明確知道它的危險性,所以注意力就會高度的集中,不得不全神貫注地繞過險灘,小心翼翼地避開礁石,自然也就不會發生事故了。但在波平浪靜的水域行船時,往往又會因為知道它沒有危險,就沒有了警惕性,滋生了麻痺大意的思想,於是稍有不當,船傾人溺也就在所難免。

杜荀鶴的一首哲理詩,短短4句,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結合整首詩來看,對待同一事物的主觀態度不同,它所帶來的結果也就截然不同。通俗來說,愈是危險的地方,人們就會愈加小心,事故也就很少發生;相反,愈是安全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更容易出問題。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便是因為不會游泳,自然對水有警惕之心,不輕易讓自己有淹死的可能性。

縱觀杜荀鶴的《涇溪》,主要是描寫了一個反常現象,急流險灘之處鮮有船隻傾覆沉沒,而水流緩慢之處常有船隻傾覆沉沒。並透過這一反常現象,總結教訓,告誡世人居安要思危的深刻哲理。總的來說,《涇溪》這首詩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涇溪傾覆哲理沉沒杜荀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