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 梵高

提起梵高,你眼前是否立刻浮現出一片明豔熱烈的向日葵?

或是色彩豐富的星空,深淺不一的藍色上面,閃爍著流動的檸檬色漩渦?

文森特 梵高

向日葵(1888)

抑或是想起了著名的拿刀子割下左耳、在麥田中開槍自殺的事件?

但若是再問一句:還有什麼嗎?能繼續談論的人就不多了。

“我們對梵高了解得太多,又太少。”

在世俗的眼裡,梵高的一生是悽慘的。

他名利皆空,愛情悲慘,飢苦交加。

他曾一廂情願地愛上房東的女兒、自己的表姐、窮困的妓女,每段戀情都飽嘗苦果,無疾而終。

而後人津津樂道的與高更的同性情誼,也宿命般地讓梵高滑向了悲劇終點。

文森特 梵高

BBC紀錄片《藝術的力量》中有一段梵高的獨白,極具力量感:

文森特 梵高

▲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劇照

梵高在世間遭受著痛苦與磨難,但他並不是消極的依賴者:

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從拿起畫筆到37歲自殺身亡。

不足10年的時間,他完成作品的數量之巨,即便是最長壽的高產畫家也難望其項背。

他用他的畫作向世人展示了他這個“籍籍無名、毫無存在感的人”對藝術的熱忱。

文森特 梵高

▲ 梵高的自畫像,他的自畫像中,這顆炙熱心靈的主人卻總是嚴肅而哀傷地盯著某一個方向,沒有一絲笑容。

他更不是簡單地去表現痛苦與哀鳴的藝術家:

他糅合了痛苦與熱情,將自身的彷徨思索、寧靜喜悅都耕耘為畫布上激情洋溢的美。

文森特 梵高

梵高,這個藝術史上繞不過去的驚才絕豔的畫家,他為藝術而奉獻的生命,如火焰般熊熊燃燒。

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從拿起畫筆到37歲自殺身亡,不足10年的時間,梵高完成作品的數量之巨,即便是最長壽的高產畫家也難望其項背。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還在以2天畫1張油畫的速度持續創作……

文森特 梵高

他對每一幅作品都有近乎狂熱而嚴苛的堅持。於是也成就了世人眼中浪漫、炙熱、讓人眩暈的驚豔之作。

他畫的陽光,是熱烈而滾燙的。只要凝視它,穿越畫布的熱浪便能瞬間將周圍的空氣填滿,把人緊緊包裹其中。

他筆下的麥田,麥子正朝著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走近畫中,完全能觸控到那奮發向上的生命力。

文森特 梵高

他筆下的普羅旺斯葡萄園,是歡天喜地的,既浪漫又多情。

他畫的星空,色彩比白天還要豐富。由星河組成的流動著的檸檬色漩渦,能將人捲入一場場綺麗的浪漫邂逅中。

文森特 梵高

梵高對創作保持著近於瘋狂的執著,即使疾病、畫作無人購買也不能讓他從創作中脫離片刻,他說:“

如果一個人竭盡全力掌握了畫筆,他就不可能再放下手中的畫筆。”

於是,當他被星空觸動時會執拗,“我現在非要畫一幅星空不可。”

當遙望麥田,他也將孤獨的表達欲在色彩的調合中發揮到了極致:“渾濁天空下,無邊無際的麥田,我毫不拘束地表達了極度的悲傷和孤獨。”

那些濃烈的色彩和極致的孤獨,無論是放在梵高作品還是本人身上,都如此不可思議,又奇妙和諧。也讓他成為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傳奇藝術家。

文森特 梵高

蔣勳老師在《梵高的受苦與救贖》一文中寫道:

“梵高的美太危險,我們只能面對他的畫,不敢面對他真實的生命。”

《紅葡萄園》是梵高生前唯一賣出的作品,賣出了400法郎的價格。

在收穫季節,圓盤大的夕陽的照射之下,人在鄉村道路上留下背影,農人彎腰收成,一切景象都沉浸在酒紅色的葡萄園中。

文森特 梵高

紅葡萄園(1888)

高掛著的平靜而圓滿的金黃夕陽,宛如上蒼對辛勤者收穫的見證,令人感受到風景中有一種安靜而溫暖的力量。

這幅畫是梵高離開巴黎後所作。他來到亞爾,被拉克勞平原上收穫的麥田、燦黃的向日葵深深觸動,盛情邀請高更南下共同創作。

也正是在這一階段,在高更的影響下,梵高的畫面中逐漸出現帶著象徵性的、單純而濃烈的色彩。

文森特 梵高

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關於梵高,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如果說畫作是梵高想要表達給世界的話語,那麼書信則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剖析。

在梵高的信件往來中,弟弟提奧作為梵高的“至親、知音和支柱”, 是他的傾訴物件,17年裡他寫給弟弟的信多達652封。

文森特 梵高

不同於家長裡短的問候,這些信件詳盡地紀錄了梵高的思考、創作與人生願望。

讀過他寫的文字,你會發現在畫家的身份之下,梵高更像個詩人一樣,字裡行間的情感固執而細膩。

為什麼一開始身為傳教士的梵高會背棄自己的信仰,毅然決然的投身藝術?

為什麼一個對生命充滿激情的人會選擇自盡?

他到底是天才?是瘋子?還是病人?

這些書信裡藏著那些梵高自己未曾親口對世人說出口的話。

讀完後,真的會被信件裡透露的赤子之心打動。

文森特 梵高

▲《黃房子》,1888年9月(阿爾勒)布面油畫

文森特 梵高

▲《黃房子》,1888年9月29日 致埃米爾·貝爾納的信中所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看見冒煙。”

霧氣迷濛,露水清冷,他像伊卡洛斯一樣渴望太陽,忘了囑咐,落入向日葵花田。

已經逝去的貧瘠春天,綠色在畫室窗前的老樹枝上覆蘇。

遠處薄霧中的蔚藍大海里,藏著他的理想與情感,灼熱海灘那邊迴響著一聲又一聲

“親愛的提奧”。

文森特 梵高

文森特 梵高

梵高在午夜的街頭散步,尋找一扇燈火通明的窗。

這些一手資料與梵高的作品完美融合,無需他人為梵高作傳,它們就是梵高燦爛瘋狂的夢幻。

梵高的房間裡沒有妻子,也沒有孩子。聖誕節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孤苦伶仃的冬夜裡,發出痛苦的呻吟和嘆息,來到一座名叫藝術的“家”前,點燃了手中的火柴。

或許除了閱讀他的書信、欣賞他的經典畫作,聆聽他訴諸筆端的獨白,方能真正讀懂梵高。

《傾聽梵高》序

——楊佴旻

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強者,是超越已有美術正規化、我行我素的個人至上者,他們是歷史的脊柱,一個世紀也就那麼幾個人。

文森特·梵高,一位狂熱而理性的天才畫家。說他狂熱是因為他激烈滾燙的作品,他的阿爾勒,他的星空,他的向日葵,他為愛割下的耳朵。文森特為燃燒而生。在我看來文森特與瘋子沒有任何關係,不過是一雙雙世俗的濁眼怎麼可能識得一顆透徹的內心?

說他理性,是他的每一筆繪畫都是激情的理智。他流動而理性的筆觸,他很多簽名是隱藏在畫面中的,那麼完美,甚至不可思議。他對德拉克羅瓦、米勒等藝術家作品的判斷與認知,都體現出他的敏感,銳利,獨到和理性。在文森特身上藝術的成熟充分表現於他內心的堅定,他像鞋匠那樣耕耘他的畫布。他堅信有一天全世界會學拼他那難拼的名字Vincent Willem van Gogh(文森特·威廉·梵高)。

多年前,當我閱讀過梵高,我說文森特不能只是觀看,更需要聆聽,觀看太表淺了,

天才的軌跡神秘而不可琢磨,只用一雙眼睛是不夠的

。《傾聽梵高》是梵高的親筆訴說,他和弟弟提奧的通訊詳盡地紀錄了他的思考、創作與人生願望,本書分上下兩冊,畫冊卷則讓您目睹文森特筆下提及作品的完整面貌。

文森特 梵高

文森特將滿腔熱火化為奔騰的色彩與恣意的筆觸。他用“充沛”來表述他的色彩。而在世俗者的眼裡他卻是瘋子梵高,他的創作是瘋癲,他的色彩是病態。想想吧,在當時,在那些真正的“病人”眼裡,面對那樣的文森特·梵高,他們怎麼可能會有別的表述?我卻要對文森特說

:當你被世俗的理論和畫壇所抵制的時候,偉大的梵高誕生了。

梵高,這位天才,有生之年不被當時巴黎的主流藝術圈所接納,他確實很落魄。1888年初春他南下阿爾勒,在那座小鎮,在大約15個月的時間裡。他完成了《星空》《羅納河上的星夜》《阿爾勒的朗盧橋》《夜間的露天咖啡館》等作品。

梵高說:“對於我來說,夜晚看上去比白天更具有活力、更豐富、更具有色彩,晚上畫畫,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上有迷離的燈火,那畫面很美,就是安詳的作品。”文森特的繪畫物件是他最熟悉的景物:原野、農民、一束野花、一朵向日葵、一筐土豆、一片天空,都付諸了他極大熱情。他純粹而豐富,他的藝術散發著生命的活力和泥土的香氣。

文森特 梵高

文森特在那樣壓抑和苦悶的歲月,一定是藉助了一隻上帝之手,不然怎麼會有如此璀璨的畫面?

文森特在給提奧的信中說: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見冒煙。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過來陪我一起走。”文森特是困頓的,然而你又是何其幸運,在你離開之後,有成千上萬個人陪著你。

你已是天空中的太陽。

TAG: 梵高文森特星空作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