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黃庭堅《清明》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黃庭堅《清明》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本首詩作於北宋末年的“元祐黨爭”時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變法時,推行新政措施,朝廷形成了支援變法的“新派”和反對新政的“舊派”。舊派也被稱為“元祐黨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司馬光等人。黃庭堅因與蘇軾交好,也略受牽連。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清明註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zhǒng)只生愁。

清明時節,桃紅李白,含笑盛開。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淒涼。

桃李笑:用擬人手法形容盛開的桃、李花。

雷驚天地龍蛇蟄(zhé),雨足郊原草木柔。

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春雨充沛,滋潤郊野曠原,使草木變得青綠柔美。

蟄:動物冬眠。

人乞祭(jì)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誇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燒死。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hāo)共一丘。

不管是賢者還是平庸之輩,千年之後又有誰知道呢?最後留在世間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蓬蒿:雜草。丘:指墳墓。

黃庭堅的主要作品有:

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清明、水調歌頭·遊覽、鄂州南樓書事、寄黃幾復、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念奴嬌·斷虹霽雨、登快閣、醉蓬萊、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清平樂·春歸何處、跋子瞻和陶詩、木蘭花令·凌歊臺上青青麥、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幷州、次元明韻寄子由、望江東·江水西頭隔煙樹、牧童詩、謁金門·示知命弟、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和答元明黔南贈別、虞美人·宜州見梅作、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其一、雙井茶送子瞻、水調歌頭·落日塞垣路、滿庭芳·茶、病起荊江亭即事等。

TAG: 黃庭堅蘇軾清明訴衷情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