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雙塔寺與明朝皇室關係之芻論

內容摘要:雙塔寺是太原著名的名勝古蹟,被譽為“晉陽八景”之一。長期以來,由於其塔形的建築特色及偏佛教的紋樣風格,雙塔寺被部分觀點認為是單純的佛教建築。本文在承認雙塔寺與佛教文化存在一定客觀聯絡的事實基礎上,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部分歷史資料,對雙塔寺與明朝皇室之間的各種聯絡進行探討。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晰的瞭解雙塔寺除了宗教意義之外的其他歷史文化價值。

關鍵詞:永祚、皇室、妙峰法師、東南、牡丹、九蓮菩薩

一、引言

塔是一種常見於亞洲、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亞傳統建築,起源於古印度的佛教建築“窣堵波”。最初是用來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稱“佛塔”。塔隨著佛教的傳播而進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建築相結合,形成了這種獨具特色的東方建築。14世紀後,塔逐漸世俗化。

雙塔寺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位於古太原城外四公里的郝莊村東南高崗上,初名永明寺,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五臺山高僧妙峰法師奉敕續建寺廟,改名永祚寺。作為太原的標誌,因有雙塔,人們便把雙塔與那裡的寺廟一起合稱為“雙塔寺”。寺廟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由前院、後院、塔院三部分組成。現存建築有三聖祠、文峰塔、舍利塔等,以及二百六十餘通曆代碑碣刻石。

二、雙塔寺與皇室的關係

1,寺名與皇室的關係

如今對“永祚”一詞的普遍解釋為,其典出《詩經·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永錫祚胤”一句,“永祚”即為“永錫祚胤”之縮寫。許慎《說文解字》:“永,長也,象水巠理之長。”《爾雅·釋詁上》:“永,長也。”又:“永,遐也。” 遐即遠。《左傳》:“天祚明德”的“祚”有賜福之意。又《說文解字》:“祚,福也。”綜上所述,可見“永祚”有福運長久、綿延不絕之意。

這是對永祚寺名稱含義最普遍的解釋,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就不難發現寺名與明朝皇室之間的關聯。

在中國古代,“祚”這個字使用也多與王朝之事有關,如皇帝登基就被稱為“踐祚”。《史記·太史公自序》:“ 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舊唐書·於休烈傳》:“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清史稿·聖祖紀三》:“朕八齡踐祚,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 還有一個詞叫“國祚”,一般指王朝持續的時間,亦指皇位。《陳書·吳興王胤傳》:“皇孫初誕,國祚方熙。” (此處資料源於網路,轉引自百度百科)《漢書·劉向傳》:“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皂隸。” 因此, “永祚”二字又有著皇位永固,福佑皇族後代的含義。

2,妙峰法師與皇室的關係

妙峰法師,法號福登,山西臨汾人,是雙塔寺的建立者。七歲時,家鄉遭遇饑荒,父母雙亡,十二歲便出家為僧,十七歲時流浪到蒲州(今永濟),得到明宗室山陰郡王朱儁柵的青睞。山陰王信佛,同時也是一個有憂患意識的開明貴族,見妙峰為可塑之才,便有意培養他,讓他到附近中條山的棲巖寺閉關修行。

妙峰法師修行三年,有所開悟,便寫下四句偈語,派人送給山陰王。山陰王驚奇不已,認為妙峰確有慧根,但轉念一想,又怕妙峰年紀輕輕若不加以磨礪,日後恐成一個目中無人、空言欺世的狂僧。便決意打壓一下他,山陰王派人找來一隻臭鞋,割下鞋底送給妙峰,另附言曰:“這片臭鞋底,封將寄與爾。並不為別事,專打作詩嘴!” 妙峰見後,當即明白山陰王的用意,此後繼續刻苦修行,不再妄發議論。又過了三年,妙峰見修行期已滿,下山拜見山陰王,言談舉止之間,已頗有高僧之威儀。

後來,妙峰在南京結交了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二人交談甚合,友誼深厚。三年後,二人又在北京相遇,便結伴前往五臺山修行。過了幾年,兩人發願刺舌,以血書寫《華嚴經》各一部。此舉感動了當朝皇帝和慈聖太后,並專門派人贈予二人寫經用的金紙。

二人寫經幾年,功德圓滿,恰逢明朝皇室派人前往五臺山祈禱子嗣。妙峰和憨山商議後,決定將籌備已久的“無遮大會”改為“祈嗣大會”。就在法會舉行後的十個月,皇宮中的一位宮女替明神宗生了男孩,便是後來繼位的明光宗。這下憨山和妙峰都出了大名,弄得天下皆知。兩人覺得盛名之下不可居,便悄悄離開五臺山。這一對法門兄弟也從此分道揚鑣,餘生再未相見。

妙峰初到蘆芽山隱居,慈聖太后便撥款修建華嚴寺供其居住。此外,皇帝和慈聖太后還出資幫助妙峰法師修建了五臺山的菩薩金像、銅殿和無量殿等,並由他主持修復了太原永祚寺,新建了宣文佛塔,重修廟宇,永祚寺的“凌宵雙塔”自此也成為了太原市的地標建築。妙峰法師也有了“佛門魯班”的稱號。

3,雙塔布局與皇室的關係

要想弄清雙塔的佈局與明朝皇室的關係,離不開現代化的觀測手段。在衛星地圖上,如果將雙塔連線,就會發現其延長線直指東南方向的黃陵街道老峰村一帶(如圖)

黃陵街道,古稱黃陵鄉,老峰村古稱“老墳村”。據清道光《陽曲縣志》記載:“明晉恭王墓,在城東南二十里,黑駝山南老墳村。” 在當地方言中,“墳”與“峰”發音類似,故後人也稱那裡為“老峰村”。明晉恭王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也是明朝皇室在山西的首任藩王。此外,東南方向一帶的明王陵還包括:寧化王朱濟煥墓,在黃陵街道西峰村正北。晉端王朱知烊墓,在黃陵街道東峰村。晉簡王朱新 墓,在黃陵街道西峰村。

而在雙塔中,有一個塔門的朝向就是東南。兩座塔共有三個門:文峰塔有一個門,朝西北,正對太原城方向。宣文塔有兩個門,一個通往地宮的門,朝向西北,另一個通往塔頂的門,朝向東南;朝向東南的門上有塔名“宣文佛塔”,顯然是宣文塔的正門。

宣文塔正門朝向東南的原因,或許可以從東南方向的老峰村一帶有眾多明王陵這一現象得到解釋:古人講門納福瑞,此向開門可得到先王們的福佑。

可見,在此位置築宣文塔,其目的可能更多是含有希望得到列祖列宗蔭庇之意。如果將此舉與寺名“永柞”結合起來看,不難發現這兩者的含義緊密相扣。

4,雙塔寺建築雕刻紋樣與皇室的關係

雙塔寺內栽有明代牡丹,寺院的裝飾也同樣突出了牡丹主題。大雄寶殿正面的上楣板刻有盛開的高浮雕式牡丹花,下楣板刻有牡丹葉圖案,雀替上刻有旋卷式牡丹花,兩山牆的拱眼壁和博風板下也都刻有牡丹葉的變形圖案。東西配殿和兩座大塔同樣也有牡丹花葉圖案。

牡丹花與皇室的聯絡自隋唐始。隋煬帝時期,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貢二十箱牡丹,隋煬帝便開始在皇家園林中大量栽植牡丹。唐朝人也偏愛雍容華貴的牡丹,並以其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象徵大唐盛世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舉國上下更是對其倍加推崇,甚至尊為國花。中國古代皇室一向講究排場,牡丹色彩華麗、香味濃郁、豐滿碩大、枝葉茂盛的特點正符合了皇室成員的主流審美。宮廷牡丹從品種、植株、容器乃至儀仗都有嚴格的規定,能夠充分顯示出皇家豪門的權勢、富有與威嚴。

牡丹花自古被看作是雍容華貴之花。以其花葉磚雕裝飾寺院和雙塔,作用不言而喻,即希望為本地帶來文風繁榮和仕途錦繡,寓意讀書通向富貴,及第就有榮華。

宣文塔有八個面,首層塔簷下正面有“宣文佛塔”字樣,其餘七面均為“阿彌陀佛”字樣磚雕。字的下方,以荷花葉為裝飾,繞塔一週。然而,唯獨在正面中間位置的荷葉上,裝飾有一朵盛開的蓮花。塔的每個角各有一個角柱,角柱的下方為託蓮,共有八朵託蓮。塔簷下的字和磚雕的含義應是相符的。“阿彌陀佛”是佛號,“宣文佛塔”是紀念此佛塔是由慈聖宣文皇太后資助建起,荷葉蓮花則是佛門純淨的象徵。

“八”在佛教中具有特殊意義,佛教很多地方都會出現八,例如佛教八寶、八宗、八苦、八識、八戒、八相、八正道、八菩薩等。但塔的首層出現的八朵託蓮加上正門上的那朵蓮花,卻共構成了九蓮,或許另有說法。

永祚寺由慈聖宣文皇太后李綵鳳資助建成,而她崇信佛教,有“九蓮菩薩”之名。《明史·諸王列傳》記載:悼靈王慈煥,莊烈帝(崇禎帝朱由檢)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雲:“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九蓮菩薩者,神宗(萬曆帝朱翊鈞)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云。

李太后出身低微,當初僅是一個宮女,作為陳皇后陪嫁的婢女入的宮。由於其閨名不詳,故一般稱她為“李氏”。在隆慶皇帝朱載垕還是裕王時,與之發生關係,後生下了一個兒子,母以子貴,李氏遂被封為貴妃。

由於皇后陳氏無子,隆慶皇帝駕崩後,只能李貴妃的兒子朱翊鈞繼位,即萬曆皇帝。他封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其生母為慈聖皇太后。但因為李太后出身卑賤,所以處處受制,貴為太后,在用膳時竟不能同萬曆皇帝和陳皇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身後。

李太后決心改變自己出身低微的形象,於是開始唸佛,並巧借皇宮中的蓮花錯時開放,指使臣下作“瑞蓮賦”,編造故事,託詞夜得一夢,見一菩薩,七寶冠帔,九首而坐一金鳳。宮人知曉其意圖,都說菩薩就是李太后。後來,李太后在張居正的支援下,修建慈壽寺,寺內設有慈壽殿,殿後建有九蓮閣,閣內供奉九蓮菩薩造像,菩薩的面容就是仿李太后所作。自此,李太后完成了身份地位上的飛躍,其形象也越來越被神化。

清代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記有九蓮菩薩聖誕,雲:“明慈聖太后生於漷縣之永樂店,事佛甚謹,宮中稱為九蓮菩薩。每歲十一月十九日為其誕辰,百官率於午門前稱賀,長安百姓婦孺俱與佛寺前焚香祝釐,享天子奉養四十三年,古今太后稱全福者所未有也。”《明神宗實錄》也記載:“七月庚子,上以慈寧宮所產瑞蓮花,宣示四輔臣,命各題詠以進。壬寅,以恭題瑞蓮圖,賜輔臣銀幣有差;是日復頒示輔臣瑞蓮一支。”自此,皇太后被尊為九蓮觀音菩薩的化身,確立了與神同等的尊貴地位。明神宗晚年,為順應亡母李太后菩薩之尊號,甚至頒佈過兩部經書:《佛說大慈至聖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與《太上老君說自在天仙九蓮至聖應化度世真經》。

九朵蓮花是與“宣文佛塔”中的“宣文”有關聯的,而產生於萬曆年間的“九蓮觀音”,則被看作是慈聖宣文皇太后的化身。佛塔上出現的“宣文”字樣和九蓮紋飾,建塔甚至能夠得到皇太后的資助,說明這座塔起建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地方的範圍,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綜上所述,筆者可以進行大膽猜想,起建永祚寺不僅僅是為了興文運、昌文風,更是為了庇佑皇宗、延續社稷。而透過永祚、東南方向、牡丹和九蓮這些要素,竟也可以將永祚寺這座佛家廟宇,與明朝皇室聯絡在一起進行解讀。

三、問題及建議

1,加強文物保護宣傳

筆者在前往雙塔寺實地調查期間,親自登臨宣文佛塔參觀,見壁上多被遊人惡意刻畫,頗為痛心疾首。希望相關文物管理部門能夠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亦或派專業人員定期巡查維護,保護歷史古蹟。

2,深度挖掘相關歷史人物事蹟

筆者在雙塔寺考察期間,未發現有關妙峰法師的任何介紹,妙峰法師作為太原雙塔寺和五臺山顯通寺的建造者,他的生平介紹不可或缺,此似略有不足。遂建議相關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深度挖掘雙塔寺和五臺山之間的關係,並增加妙峰法師的生平介紹,在雙塔寺佛教建築中加入必不可少的人文元素。以便遊客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雙塔寺的歷史。

雙塔寺矗立至今已四百餘年,挺過了無數天災人禍和戰火摧殘,也見證了幾代興亡與社會變遷。在太原人的心目中,除了兩座凌霄高塔的雄偉氣勢,更給我們留下了要重視教育、保護歷史文化的永恆啟迪。

【參考文獻】

[1]李春鳳《太原永祚寺雙塔探析》,《文物世界》2012,第39頁

[2]李慶玲《試論太原永祚寺東塔始建的社會背景》,《博物院》2020年,第4期

[3](先秦)佚名《詩經·大雅·既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9年版,第172頁

[4](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收錄於《漢書》卷三十六,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爾雅·釋詁上》,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37頁

[5](先秦)左丘明《左傳》中的《王孫滿對楚子》,長春出版社2016年版,第162頁

[6](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762頁

[7]嚴春豔《釋“永”》《百色學院學報》2008,21卷第4期

[8](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一,示部,中華書局2020年版

[9](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一,示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10](後晉)劉昫、趙瑩《舊唐書·於休烈傳》,收錄於《百衲本舊唐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版,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九十九)

[11](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卷八《聖祖本紀三》中華書局2021年版

[12]崔健東《“九蓮菩薩顯靈”事件加速明朝滅亡》,《文史博覽》2020年第7期,第53頁

[13](清)李培謙、華典修,閻士驤、鄭起昌等《陽曲縣志》,道光二十三年版,第585頁

[14]王啟元《慈聖皇太后、九蓮經與萬曆佛教》,《佛學研究》2014年總第23期,第64-81頁

[15]周紹良《明萬曆年間為九蓮菩薩編造的兩部經》,《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2期,第37-40頁

[16](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卷十八《淥水亭雜識》,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17]盧忠帥《一部明代佛教史研究的力作——讀陳玉女先生的〈明代的佛教與社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3期,183頁

[18]武敏《雙塔凌霄——雙塔寺》,《文物世界》2004,第52頁

[19]張宏《太原雙塔寺的建築藝術》,《文物世界》2003,第16頁

[20]張宏《太原雙塔寺建築方位考》,《文物季刊》1993年第1期,第34頁

[21]李丹《太原永祚寺文峰塔》,《文物世界》2013,第52頁

[22]韓麗《三晉名勝——雙塔寺》,《文物世界》2005,第60頁

[23]韓文麒《太原的標誌——雙塔寺》,《中國文化遺產》2008年第1期,第123頁

[24]陳玉女《明代的佛教與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5]朱光磊《法界為心——妙峰禪師》,《佛學文摘》2013年第4期

TAG: 雙塔寺妙峰九蓮宣文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