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詩詞 雪山歌

涼州詩詞 雪山歌

雪山歌

李於楷

我家乃在祁連之南谷水北,名山咫尺環几席。

十年洗眼看雪山,剩有心胸沁冰柏。

借問此山何向復何止?

崑崙維首終南尾。

出塞迢遙不知幾萬程,西行入關尚餘四千裡。

雲容石氣慘不開,積鐵壁立千崔嵬。

中有鴻蒙萬年雪,半化石骨生金苔。

日車蹩躠不得前,獨峰峨峨勢上天。

驚沙撼山風動地,半夜大雪埋祁連。

峰南峰北無人行,山空萬壑爭送聲。

窮陰三日雪十丈,虎豹僵立思一鳴。

雲英英,風沙沙,

此時一白無天地,但見蜿蜒萬徑盤修蛇。

雪光孕石有奇理,坐令瓊田千頃開遍白蓮花。

花開如盤復如鬥,金雞玉兔紛張口。

九天清絕浩無聲,巖洞仙人對飲酒。

書生狂興不可除,手披北風捲,坐攬名山圖。

徑須五千鐵騎橫絕漠,雪中生縛南單于。

尋到天山掛弓處,臥看天蓋四野如穹廬。

賞析

《雪山歌》作於光緒十三年(1187),此時作者二十五歲。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大雪山雄偉瑰麗的景色,抒發了熱愛家鄉錦繡河山和保衛邊疆、嚮往和平寧靜生活的浪漫主義激情。

全詩可分三層。首起四句為第一層,概寫我與雪山的親密關係。開篇以“我”落筆,唱出了一個雪山之子的自豪感和親切感。“祁連之南谷水北”,概寫家鄉依山傍水的地理方位;“名山咫尺環几席”,極言人與山“相看兩不厭”(李白《獨坐敬亭山》)的愉悅心境,空間距離似已不復存在;“十年”概言時間之長,寫自己成長於雪山的懷抱之中,睹其素姿而得其神韻,純淨無疵,高潔絕俗,自然與人融為一體,雖然過著飲食冰柏的清苦生活,但唯有“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借問此山何向復何止”至“巖洞仙人對飲酒”為第二層,描繪“雪山雄姿”。這是全篇的主體,作者在抒寫故鄉自然山水之美的氛圍裡,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雪山的壯麗景色和萬千氣象。“借問”四句寫雪山之長,雪山之雄偉綿延。前兩句自問自答,用崑崙山和終南山總寫其“向”(起)與“止”,襯托雪山氣勢不凡;後兩句詳寫其綿延千里、橫亙西部的雄風。“不知”乃欲擒故縱,因為及至玉門關,祁連“尚餘四千裡”。與前兩句以名山映襯不同,這裡均用數詞,“幾萬程”是概數,“四千裡”為實數,虛實相生,富於變化。“雲容’四句寫雪山之高,雪山之巍峨壯觀。第一句寫陰天山巔雲遮霧繞之朦朧,言其狀。雲之容,石之氣,是景物的擬人化;“慘”字則傳達出人的主觀感受。第二句寫晴天峰巒直刺青天之崢嶸,賦其形,有一種力度之美。第三句寫終古積雪,先以抽象的“鴻蒙”寫古雪之歷古久遠,再用具體的“萬年”寫古雪之久積難消,均是從時間入筆。第四句寫因奇寒已融為一體的冰雪和山石在太陽照射下嶙峋的姿態與奪目的色澤,雪光石色,斑駁陸離。寫法上先寫山周之雲霧,次寫山峰之巍峨,再寫山頂之積雪,末寫雪中之冰峰,步步逼近,層層深人,儀態萬方。“日車”四句寫風雪祁連的動態之美。執行不息的太陽在聳立雲天的祁連主峰面前,竟也低首卻步,徘徊不前。月黑風高,狂沙動地,聲色俱厲,如在耳畔;然而狂飈過後,雪花悄然飄下,天地頃刻一片潔白—“半夜大雪埋祁連”。“埋”字寫出了雪之急,雪之盛,雪之厚,無聲有形,如在眼前。從日落寫到夜半,末句卻是由極動而極靜,以靜襯動,變幻多姿。“峰南”四句寫雪後銀裝素裹的靜態之美。天陰三日,雪積十丈,千山鳥絕,萬徑蹤滅,唯有不倦的風聲在千巖萬壑間嘶鳴。“空”言山之靜,“爭”狀風之急。遠處傳來的虎豹咆哮聲,不僅喚醒了一種生命意識,也增添了雪山的寂靜,以有聲襯無聲,反愈顯其靜。“雲英英”六句以抒情的筆調寫雪的詩意美與柔情美。“英英”寫雲冉冉而生之狀,“沙沙”摹風輕拂積雪之聲。“一白無天地”則寫出了清遠寥廓的蒼茫感,天地宇宙間只有“一白”。“蜿蜒萬徑盤修蛇”,“盤”字靜而滯,冷而僵,似無生氣;然而“雪光孕石”,“瓊田千頃”,竟綻開朵朵雪蓮,洋溢位無限生機。這是大自然的奇蹟!“花開”四句由前面的山、石、風、雪進一層寫花姿、禽態、天籟、人情,作為詩末抒寫懷抱的鋪墊和過渡。雪蓮盛開,大如鬥盤;珍禽出沒,張口欲食。詩人遙望九天,萬籟俱寂,突然眼前一亮:巖洞裡的仙人們在飲酒賦詩。看到(想到)此景,頓生棄世隱逸之念。

末尾七句為第三層,直抒“書生狂興”。那種以琴棋書畫、飲酒賦詩而虛度光陰的“巖洞仙人”般的閒情逸致畢竟是一閃即逝,雪山賦予詩人的是陽剛之氣和建功立業的品格。坐攬名山的雅興與生擒單于的壯舉集於一身,邊塞風光與沙場氣息融為一體,既有千軍萬馬的壯闊背景,又有隻身擒敵的特寫鏡頭,極大與極小,反差強烈,畫面鮮活,讀來豪情充溢,氣韻直追唐人。“尋到天山掛弓處,臥看天蓋四野如穹廬”。戰爭停止了,贏來和平之日,我們就可以自由安閒地躺在地上,遙望蒼穹,頓生奇思妙想。此句給人以無限遐想,突出了詩人灑脫、飄逸的風采。

全詩結構緊湊,句法靈活,語言平易流暢。基本四句一換韻,又多用疊韻、疊字及連綿詞,如“迢遙”、“崔嵬”、“鴻蒙”、“峨峨”、“英英”、“沙沙、“蜿蜒”等,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其次,風格豪放,明顯受盛唐邊塞詩風的影響。前人邊塞之作多寫戈壁、瀚海、關隘、重鎮等,專詠雪山者尚不多見。此詩以七古長篇鋪陳敘寫雪山雄姿,可謂淋漓盡致,別具風采。再次,感情真摯。在著力展現雪山、驚沙、狂風、雪蓮、鐵騎、絕漠、穹廬等最富豪壯、粗獷之美的邊塞典型景觀的同時,融入對家鄉的赤子之情,自有一種鄉情美,深得剛柔相濟之妙。從構思特點到用語風格,都深受李白古風影響。

(本文摘自王其英編著的《歷代詠涼詩選析》)

作者簡介:

李於楷(1863—1923),字冶成,一字叔堅,清涼州府(今甘肅武威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二十一年(1895)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山東沂州府(今山東臨沂市)知府。清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在北京參加“公車上書”活動,並代表甘肅舉子起草《請廢除﹤馬關條約﹥的呈文》。著作除續寫其父李銘漢《續通鑑紀事本末》外,有《味柏齋遺稿》等。

統 籌 :張長寶

涼州詩詞 雪山歌

涼州文化研究

一個有文化溫度的公眾號

版權歸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能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須經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 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標題和內容。

圖片來自網路。

TAG: 雪山祁連四句名山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