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你在困難的時候,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日後也應當在行動上加倍報答。這句話是在勸人向善,要有感恩之心,因為“烏鴉尚反哺,羔羊求跪乳”,人就更應該感恩父母,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比如說韓信“一飯千金”的歷史典故:韓信早年混得很落魄,吃飯都是問題,經常餓著肚子。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婆婆看韓信可憐,便經常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因此度過了最艱難困苦的日子,他也很是感激這位老婆婆,還承諾: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後來,韓信真的發達富貴了,成了西漢開國功臣,被封為楚王,又想起了從前幫助過自己的老婆婆,於是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以作答謝。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韓信一飯千金

這算是比較良性的“知恩圖報”的例子!但是,如果施恩者喜歡“道德綁架”,要挾接受恩情的人要用一輩子來報恩;如果別人不幫自己,就說人是“忘恩負義,不懂感恩”,這該怎麼辦呢?其實,這種行為就是古人所說的“市恩”,即幫助了他人,但以圖回報為目的,有買賣交易的嫌疑。

曾國藩又說:“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則難忘。”如果我們接受了他人恩惠,又不報答他人,甚至忘記了他人的恩德,那我們不就成了忘恩負義的小人?

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糾結:到底是該繼續被人要挾,毫無底線地用一輩子報恩呢?還是我們乾脆破罐子破摔,也當個忘恩的“小人”呢?其實,要揭開這個心結,我們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分清楚三種情況,便可讓困難迎刃而解!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第一、別人幫你的目的是什麼?

孔子在《論語·為政第二》說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說:要想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達到目的所採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所以,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別人在幫你時候,到底是安得什麼心:是不是他為自己的時候順便幫了你,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是他一開始就是心懷目的,想日後從你這裡得到好處;或者說,他幫人目的單純,就是一心一意對你好,不求回報。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對於前兩種人,如果你已經感恩過,但他人還一而再的索取回報,則屬於“市恩”行為,即:和做買賣並無不同,恩中既無情義,也不足以令人萬分感謝。這種人貪得無厭,人品極差,不值得你深交和繼續感恩;你適當感恩,做到問心無愧,適可而止就可以了。

對於第三種目的的人,即使是你想報恩,別人也不會輕易接受,因為他們認為此事不值得一提。所以說,第三種人更值得我們深交,我們也該記住他們的恩情一輩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第二、別人對你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即別人對自己的恩情太過重大,自己不能報答,只好記在心裡,而感激的話也在恩情前顯得很輕薄,所以就不說感激的話了。

何為大恩?就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或者關鍵時刻的雪中送炭,稱得上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那種恩德!對於這種大恩德,我們要牢記一生,並用實際行動報恩,以圖心理慰藉。比如說,一位老人為老班長守墓一生,因為老班長曾經救過他的命。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但是,如果別人只是幫助過你很小的幫,而且你也還上了這個恩情,別人還不依不饒,要挾你還他的恩情,這個時候你就要果斷拒絕了!

比如說,2014年的春節晚會小品《同學會》,王寧和艾倫為了求當上科長的同學常遠幫忙,主動打感情牌;艾倫竟然說小時候玩遊戲的時候,在遊戲中救過常遠一命,以此要挾常遠,給自己一個面子。這就是典型的小恩小惠,一句謝謝就夠了,根本不值得一提再提。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還比如,琢磨君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一中年男子撿到了一個錢包,聯絡上了失主,失主當場表示感謝,但中年男子覺得謝謝還不夠,還要物質獎勵,最少給兩包好煙。逼不得已,失主報警,最後兩人不歡而散,從恩人變成了仇人。從這個小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做人要懂得感恩,但施恩者又不能貪得無厭,要不然好事就成壞事了。

大恩情,我們要記住一輩子,報恩一輩子!但是人與人之間微小的幫助處處皆是,如果你已經還上了恩情,他人還繼續以此要挾你回報他,則非常不可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是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第三、你到底有沒有還上了別人恩情?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有句名言:“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忙付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民間還有句俗語叫:“出來混,早晚都有還的”,所以你不要想著只是他人幫你,而你不去幫他人,因為這叫自私自利,也不會有好結果。

打個比方,你缺資金週轉的時候,向朋友A借錢,A借給了你;下一次A有困難,找你借錢,你也應該借錢給A,還他上次的恩情。但是後面A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你借錢,還說他曾經幫助過你,你要懂得感恩。這個時候你就要仔細想想了:你到底有沒有還上了別人恩情?如果你確定還上了,便可以找理由拒絕,也不要又太多的心理包袱。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分清楚3種情況就好了

滴水之恩,該不該“湧泉相報”?我們需要分清楚以上3種情況!別人幫我一次,難道我要用一輩子來還嗎?其實,把握好三個原則就可以了!

《菜根譚》雲:“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即:自己幫助了別人不要記在心上,但自己對別人的過錯卻要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不能忘記,但別人對自己的怨恨則必須忘記。

如果施恩者和被施恩者,都能懷有這麼的心境——“我有功於人不可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則人與人之間會少了許多仇恨和糾紛,積極行善和主動感恩的行為也會越來越多,而這才是真正的人性“真善美”,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與進步!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援!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絡刪除

TAG: 恩情別人感恩他人報恩